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告别三个月,纯文学杂志《天南》复刊

来源:网易科技  发布日期: 2014年5月24日 19:16 

  2月19日,《天南》文学季刊在其微博上发布告别语:“再见,Chutzpah!”,时任《天南》主编的欧宁亦在微博上发布了《天南》停刊的消息,文坛纷纷哀悼“纯文学杂志之死”。才三个月,昨天,《天南》微博就发布消息:新刊即将上市,已经在网上展开预售。

  《天南》真的复刊了吗?《天南》前主编欧宁说,他早就听说了这个消息,但具体情况不清楚。据悉,即将重新出刊的《天南》负责人是黄振伟,他之前也是《天南》的编辑。黄振伟说:“杂志会在5月出刊,风格和内容都没有变化。”他同时表示,“现代传播从来没有宣布《天南》停刊,所以也就不存在复刊之说。希望这本纯文学杂志能够有个长远的未来,因为好的纯文学杂志毕竟太少了。”

  据介绍,《天南》第17期新刊主题“稗子的歌谣”,以“深度阅读”来关注底层叙事构建的文学景观。和往期相比,基本保持原来的风格,但取消了英文翻译刊中刊的部分。《天南》此前,只有“特别策划”和“自由组稿”两个阅读空间,新刊加上了“特别推荐”空间,介绍去年的布克奖得主莉迪亚·戴维斯。

  关注具体而鲜活的底层叙事文学体

  《天南》新刊刊首语:

  关注具体而鲜活的底层叙事文学体

  稗子,一种与稻并生的杂草!农事诗中需要清除的“恶之花”,但它的生命力却极其旺盛。社会田野调查中,稗子几乎是一种生存状态最形象的譬喻。

  本期特别策划以具有象征意味的主题:稗子的歌谣,来关注底层叙事构建的文学景观。

  社会群体中,底层似乎无处不在,但何处是底层?这“沉默的大多数”到底是怎样具体而鲜活的“个体的人”,他们的卑微和欢乐,他们的骨头和言说,他们拒绝的和期待的,会通过怎样的文字显影出来。

  本期阅读空间之首,是真挚而又疼痛的独白!当洛杉矶的查尔斯?布考斯基在他卑微而野蛮的青春里流浪时,远在山西的夏榆则挣扎在地下无边无际的黑暗时光中,《夹心面包》与《欢乐颂》都涉及到了底层生活的“成长史”。

  为了摆脱与生俱来的命运标签,很多黯淡的青春挣扎在沉默中。郑小琼,这位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80 后作家,以锐利的观察、忠实的记录,为我们带来了关注珠三角地区女工命运的非虚构力作《为什么出来》。

  曹乃谦、杨显惠,这两位成熟而审慎的作家,用《板鸽》、《妹妹》、《生日》,让很容易“失踪”于历史叙事中的小人物活在了小说中,小说艺术得以具备抵抗遗忘和击打人心的力量。

  李云雷在《底层、世界与未来》中梳理了小人物的“变迁史”;徐文则以拍摄近10 年的作品《北京》,从影像的角度对底层叙事进行了另一种释义。

  本期《天南》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空间“特别推荐”,意在重点展现世界范围内最具特质的文字书写。2013 年布克国际奖得主莉迪亚·戴维斯的小说迷宫,无疑是她构建的独一无二的“奶与蜜之地”。

  在“自由组稿”中,林苑中、李宏伟、邢周,这三位70 后作家为我们带来了《米之书》、《旁白》、《狼变》,这是有着三个各自不同轴向的小说文本。朱白则对布考斯基的《脏老头手记》进行了深度解读。

  “入口”和“出口”则分别是对事物有着悲悯之心的女诗人蓝蓝,和在边疆大地找寻精神维度的诗人沈苇的最新力作。

  编辑本期《天南》更像是在荒野里孤独地劳作,当一个时代的社会新闻远远比小说好看时,当几分钟刷一次屏的“浅阅读”成为一种生理需求时,我们三个月才见一次面,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耐心,低头劳作,不问收获。即使生长,也是朴素地生长;即使飞翔,也是沉默地飞翔。

  文学终究要于寂静的人心深处才能想念与诉说。

  ●厉害!

  英国最重要的文学杂志

  《格兰塔》有了中文版

  去年4月,你可能不知道,英国最重要的文学杂志《格兰塔》出了中文版。今年4月,《格兰塔》中文版出了第二辑,你不能再错过。

  年轻人的阵地

  “格兰塔”三个字曾经指的是一条流经英国剑桥镇的河,1889年之后,它同时指向一本文学杂志。这本杂志是一份学生刊物,因资金问题一度停刊。1979年,剑桥大学的两个美国留学生比尔·巴福特和乔纳森·莱维因为对当时文坛沉闷的氛围不满,想要撼动既有的文学格局,接手了《格兰塔》。如此,这本苍老的杂志开始以季刊的形式重新出版,并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版《格兰塔》的定位是:新写作杂志。每一期设定一个主题,重点推出英美文坛年轻作家的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新锐文学MOOK,以主题形式组稿,开发新鲜作者,目标是:“让读者免于沉闷;成为英国文化的先锋;用有力、独特、原创的故事来展现”。

  深陷停刊风波的《天南》恐怕也有这种追求,它们都看重青年作家,并希望将杂志打造为青年作家的阵地。《天南》没做到,《格兰塔》却早就做到了。1983年《格兰塔》首次发布了20位“最佳英国青年小说家”名单,一举走红,此后每隔十年制作一次的“最佳英国青年小说家”专题,已成为《格兰塔》的特色。

  与此类似的,台湾《联合文学》杂志也曾做过“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特辑。

  更真实的“不列颠”

  自从《格兰塔》在十年前开始有西班牙版后,十年来,全世界各地陆陆续续已经出版了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保加利亚语、瑞典语、挪威语以及中文的《格兰塔》。不论是什么语言,每一期的《格兰塔》都严格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组稿,这些主题或是地域的,比如“英国”、“芝加哥”、“俄罗斯”、“澳大利亚”,或是话题性的,比如“工作”、“性”、“医学”、“父亲”。

  中文版第一期的主题是:不列颠。对于这片土地,《格兰塔》选择了十八位英国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作品,其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卫·米切尔、A.S.拜厄特、石黑一雄、珍妮特·温特森,也有我们相对陌生的威廉·博伊德、哈里·孔兹鲁、杰夫·戴尔等。在文体上,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节选、游记散文,也有戏剧、诗歌,甚至图片。

  第一篇《一月出生的人》来自《云图》的作者大卫·米切尔,讲述了一个男孩“魔幻”童年的一角。马克·海登的《枪》是一个男人回首童年。雷切夫·塞夫特的《越河之手》同样精彩。

  除了小说,安德里亚·斯图尔特的《血流成糖》讲述了作者——一个牙买加英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和整个家族的悠远故事,虽然是节选,但也可以看到英国同样面临着的种族问题。《家园》则是一组影像集,有照片,有画,在这些图片中我们所看到的不是电视里的不列颠,而是纷乱嘈杂,更为粗糙且真实的英国切片。

  《格兰塔》不会改变你对文学的看法,但能让你发现更多也许你可能会错过的好作家。对了,第二辑的主题是《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那就,接着看吧。更多精彩新闻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杂志广告频道。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