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张飒:自媒体之痛——淹没在大数据的海洋中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10日 10:33 

  自媒体的概念已经被炒过了,重要的不是炒概念本身,而是“它该出现就会出现”的简单逻辑,说得有文化一点就是“存在即合理”。能人异士从来不缺,想发出自己声音的人从来都不甘心在沉默中死去,只是旧社会没有互联网,很多话只能写在日记本里。

  互联网把大量平民的长尾能量解放了出来,使从前只能听到的百家争鸣,现在变成了亿家争鸣。当有人为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得到释放而狂欢的同时,也有人抱怨这个互联网世界太喧闹了。是的,太吵了,就容易把一些好声音淹没掉,结果网上广泛流传的都是那些即耗费体力又没有营养的吐槽。

  当然,你我都不希望我们的信息世界这么面黄肌瘦,我们都希望能够听到更多真正的好声音。于是,一些满腔热血的自媒体,疯狂地寻找发声的平台,捍卫自己发声的权利,让自己的好声音能够被更多的人收听到。在另一头,大大小小的自媒体平台被开发出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门户自媒体专栏、中搜个人门户等渠道非常配合地出现了,于是自媒体们非常努力地游走在这些自媒体平台之间。

  对于这些自媒体平台,相信自媒体们是非常感激的,终于找到露宿的地方了。我们都不担心这些平台什么时候会垮台,但是自媒体们也要清楚,这些平台毕竟不是自己家,寄居在这些平台上,总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

  如果以上说得有点夸张了,那就说点现实的,平台的功能,我们是无法干预的,它是怎么样我们就怎么用。目前的自媒体平台,展现形式还比较单一,基本形态都是列表式,可见度比较小,但是我们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就那样了,可优化的余地非常小。

  这有什么问题吗?没什么问题,存在即合理,但是还可以更好。按照目前大大小小自媒体平台的结构特点,收益的主要是自媒体平台,它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取作者内容。但是对于自媒体人来说是非常被动的,因为他的东西没法在自媒体平台上形成内容资产。除了可以建个个人分类,你没法再对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和优化,尤其不能形成系统的系列内容。成体系的内容可以让自媒体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尤其有利于形成个人品牌。另外,多类型的展现形式也是自媒体的需求之一,视频、音频、图片等等多种形式都应该可以灵活地运用起来。否则,按照目前自媒体平台的形式,大家都只能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完就扔出去,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能够上头条。这种计件的活儿,是比较吃亏的。今天做出来的内容不能以很好的形式成为明天累加起来的资产,只能天天疲于奔命,难成气候。

  所以,自媒体的内容,需要一个容器存起来,让它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小型图书馆。在PC端,有个个人网站或者博客起码可以进行优化,把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内容池子,这会比零散的一篇篇内容有更大的影响力。当然这种形式在移动端也会水土不服。APP可以认为是移动版的个人网站或者博客,也可以对内容进行灵活的组织。

  理论上个人APP应该有庞大的需求,可是好好经营一个APP并且进行推广是比较累人的事情。中搜的个人APP平台可以让这种痛苦不那么明显。一方面它已经对内容做好了比较科学的分类,比如大分类就有视频、图片、热评、档案四个部分,小分类有更详细的标签,如动态,网友推荐,相关微博,精彩图片,网友热议,相关博客,相关人物等等;另一方面,它可以利用搜索这个大后盾自动填充相关内容,这对个人品牌影响力是很有益的。这种集成性比较强的平台可以让自媒体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而且节省了很多推广的力气。如下图: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但是没有影响力的品牌,只能是发发牢骚的私人空间而已。要让品牌的影响力能够一天天放大,就需要一个能够有机承载内容的平台。今天你可能淹没在大数据的海洋中了,但是如果你的内容可以慢慢累加,影响力日益扩大,就可能有出头的一天。更多广告行业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