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看广告居然也能赚钱?

来源:凤凰财经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15日 10:59 

  念大学的时候,有个家伙命很好,长得好成绩好找个女朋友也很好,随随便便找个兼职,都能把所有人羡慕死:他的工作就是看电视剧,一天两集20元,除去周末月赚480,全年下来也有个小5000,国内旅游一趟的钱就有了。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幻想能发现一个一边玩乐还能一边赚钱的活,如今这个幻想似乎有了眉目:最近,有款名为“秒赚”的APP就秉着“看广告就赚银子”的思路杀入市场。更多精彩新闻,请继续关注新闻频道。

  在耐克、杜蕾斯等营销大佬们绞尽脑汁想把广告故事化、娱乐化、生活化的时候,这款“秒赚”软件绝对是逆向思维,页面赤裸裸地告诉你,这里就是广告平台,而且是未经包装的原始素材,公司名字、产品促销、公司网址、电话号码一目了然,用时髦的话来说,这绝对是“干货”。网龄有点长的人则会说:“哟,这不是企业黄页吗?”

  黄页,就是传统印刷的电话号码簿,因为印刷的纸张是黄色的,因此得名。互联网兴起之后,逐渐演变成网络黄页。当时,很多公司都没有自己的官网,要让别人了解怎么办?就是花钱到黄页网站留一个名,让客户可以搜索得到。搜出来的信息也是未经修饰,包括所属行业、经营范围、企业简介、电话、传真、地址什么的,总之就和工商登记材料差不多。听起来模式很简单,但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发展的年代,不少人都靠这个赚得了第一桶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马云。

  虽然这段历史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马云确实是靠做企业黄页发家的。早年创建的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两年下来营业额就超过 700万元。从现在阿里集团的发展来看,无论天猫还是阿里巴巴,其基础构思都是基于黄页。而这个“秒赚”无非是旧瓶子装新酒,把黄页搬到移动互联网上来。

  事实上,“秒赚”的创业团队野心似乎并不仅限如此,他们要做的是一个大型公共通讯录——“指点通”。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名片信息,上面有常规的名片信息,比如姓名、手机、电话等等,再加上WIFI免费拨打电话、摇一摇群交换等时髦元素,这瓶新酒就基本酿好了。只不过,以前的企业官网变成了现在定制企业APP,以前的商品广告变成了“秒赚”平台。换言之,就是全方位、立体化且互动功能齐全的移动互联网黄页大全。

  这个定位非常清晰的软件,核心功能只有一个:精准广告。在创业初期,怎么来吸引客户,导入流量呢?创业者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就是刚刚说的“秒赚”广告平台,它其实是“指点通”广告发布功能剥离而来。对于用户来说,只要点击任何一个广告就能赚银元(网站内部的流通货币),等银元攒够了就可以换商家的商品。对于商家来说,既可以展示企业信息,又获得点击客户的信息。这样的安排下,开发者的盈利模式呼之欲出,类似于电视杂志这样的大众媒体,一头连着客户,一头连着商家。

  在电视模式下,消费者花时间看广告,换来的是各种综艺节目和电视剧;而移动互联网则更为“简单粗暴有效”,表面的脉脉温情被撕去,换来的是更加直击人心的金钱收益。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其中有一个功能,单纯点击广告只能获得7个银元,但是输入核心记忆词,比如“西凤酒”“中国联通[0.32% 资金 研报]”,银元立马变3倍,21个!大家都知道,广告的价值在于反复播发,加深消费者记忆力,譬如脑白金、恒源祥,都走过这样的道路,但都是强制被动灌输。而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这些都变成了自发行为,成为了消费者的主动选择。你可以说消费者目的不纯,点击广告不是因为对商品感兴趣,而是为了蝇头小利,但商家的加深记忆目的确实达到了。(这是哪个丧心病狂的广告人想出来的方案?)

  谁也不敢说,这个人手必备的“赚钱神器”会不会是第二个阿里的起点。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被淘汰的技术都起死回生,比如二维码,本世纪初就被引入中国,从捧若至宝到赔钱买卖,再到今天的争夺大战。说不定黄页的变种很快会在移动互联网上生根发芽,就像最近大热的《X战警》,变异也是一种进化。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