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广播部记者李晶晶在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上的发言记录,李晶晶围绕着新媒体时代中广播媒体如何进行发展和变革进行了一番讨论。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松花江畔,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中俄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来自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是一家成立于1941年的中国唯一的对外广播电台,国际台的优势之一在于多语种广播与网站,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每天使用65种语言向全世界进行传播。 广播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是不折不扣的传统媒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自然受到冲击,我们身边的朋友常常在质疑,今后究竟还会不会有人专门去收听广播。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这一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早在几年前,我注意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传统的俄罗斯电视媒体开始开办网络电台,开始将电台广播网络视频化。而我这两年在哈萨克斯坦驻站期间同样发现,该国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之一——腾格里新闻网也开始涉足广播领域,开设在线网络电台。这些都是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鲜明例子,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广播不会因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而消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早已经开始全媒体形式的发展模式,俄语广播更是如此。我们在1999年开办“国际在线”俄文网,在网站上不仅可以浏览新闻以及各种资讯,还可以收听我们通过无线广播播出的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阅读我们发行的《中国风》杂志,收看到拍摄的视频新闻,并且不定期对中国与俄语区国家间的大型活动进行网络直播等等。而为了更好地推广国际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在facebook、中国的微博、微信,俄罗斯的VK等社交网络平台上都已经注册了官方账号,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的内容推送。此外,中国现在掀起一股“自媒体”热潮,手机网络电台也应运而生,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荔枝FM”上制作推送中俄双语网络音频节目,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间的合作更为重要与必要,合作模式也更趋多样化。众所周知,中俄两国关系稳步快速向前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近年来更是接连举行不同主题的交流年活动,从“国家年”、“语言年”到“青年友好交流年”,为两国媒体间合作创造了很多机遇。国际台俄语部近年来与俄罗斯多家主流媒体保持密切合作,陆续举行“中俄友谊之旅”、“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选拔活动、《你好,中国》、《你好,俄罗斯》等大型多媒体文化项目,不久前还与俄通社-塔斯社一起成功举办了世界俄文媒体大会。我们与俄罗斯媒体之间的合作完全跨越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尤其是《你好,中国》、《你好,俄罗斯》的文化项目,几乎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等所有的媒体形式。今年,在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框架下国际台俄语广播还将推出《你好,中国》第三季50集系列微电影,展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与梦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广播开播于1954年,今年我们将迎来60周年纪念。俗话说,“六十年一甲子”,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不断拓展传播模式,从最初的无线广播发展到今天的集广播、网络、杂志等在内的全媒体业态,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希望能够与包括此次论坛主办方—黑龙江东北网络台在内的中俄各家主流媒体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俄两国人民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继续付出自己的努力。 综上所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将继续与世界各地的媒体进行交流和合作,为促进外国听众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努力。更多广播广告价格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