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杨君君:“弱势”的官媒,在转型中呼唤正视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4年7月4日 11:35 

  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有一种“看心灵鸡汤会腻、看暖文会发寒、看时评会起妊娠反应”的感觉。

  我们大多情况下,生活在一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的环境中,可能只是一两天不看新闻,不上微博,不看朋友圈,我们就错过了不少很多事情,而说不定的是,这些信息很可能关系到你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中,信息的获取都是第一要务。

  但是,我们通常在获取信息时,会遇到信息甄别的问题,我们无法判断究竟哪一条信息是真的,哪一条信息会更贴近于事实。很多情况下,官方媒体、行业媒体、微博、朋友圈对同一件事情说法,可能是千差万别,尤其是在自媒体兴起之后,更是百家争鸣。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使媒体内容得到了丰富,但广开言路之后所造成的信息选择性障碍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过去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官方媒体几乎是一家独大,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毋庸置疑。虽然偶然也会夹杂着一些小道信息,但终究无法对舆论传播方向的大局造成撼动。所以在那个年代,官方媒体等同于绝对的权威,大家基本上不会怀疑官方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让官媒的权威受到了种种挑战,尽管现在国内互联网仍然会有种种的限制,但相对于以往,媒体的报道已经放开了很多。从开始监管的指缝中流出的只言片语到后来以微博为首的全民皆兵的媒体报道,信息的监管越发困难。尤其是在一种大家普遍拥有“我更愿意相信小道消息”的状态下,一些非媒体的个人报道反而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

  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小道消息尤其是一些与官媒报道相悖的小道消息开始成为了主流,而官方媒体则日渐沦为一种陪衬者的角色,甚至是大家开始把官方媒体作为一种调侃的对象,《环球时报》、《人民日报》、CCTV等过去不可一世的媒体,几乎都遭受过如此的“礼遇”。最简单的莫过于大家对《新闻联播》的调侃,类似于“从新闻联播中寻找久违的幸福感”的调侃数不胜数。

  再加上官媒长久以来所担当的政府“喉舌”的角色,大家因为现实生活与官媒报道所存在的差异,使得大家对官媒甚至不能一视同仁,同样的内容,如果由官媒报道出来,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媒体或者一个公众人物所报道出来的公信力高。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官方媒体越来越“弱势”,公信力不断的下降。

  其实,官方媒体的尴尬在于,即便是有心转型,但由于长久以来所积压的问题使得大家无法对保持一个客观的对待。即便是媒体市场化普及度已经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官方媒体即使愿意放弃长久以来的傲娇和那些自媒体来一场公平竞争,但仍然赢不到大家的尊重。所以我们看到,像今日头条这样的软件中,官方媒体站出来“捍卫版权”的并不多。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官方媒体的政府背景使其没有赢利压力,但你要知道的是,现在政府推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很少有官媒能够拿到政府补贴了。

  但是,官媒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注定是以悲剧收场。在目前情况下,官方媒体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公信力,但长久以来所积累的影响力对它们而言仍然是一笔很重要的财富。大家虽然不太相信官媒的报道,当对官媒仍然保持着关注。比如一些企业包括小米、京东、百度在内,都不止一次的将企业被《新闻联播》报道作为公关宣传的重头戏,而面对一些社会性的事件,大家仍然会第一时间查一下官方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就像某些业内人士所讲的那样,现在自媒体虽然足够的火爆,但仍然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无法相提并论,最起码我们没有看到因为自媒体的报道而使得政府改变任何一条政策。

  现在,从很多官媒的运营策略上来看,已经对目前的状态有所意识,并且开始偏向于迎合大家的口味,最为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从不断放低的身段到叙事上从生硬的“新闻八股”向“微博体”的转变,再到内容上开始真的像大众的转变,这一些使得大家对这个微博的好感度直线上升。但是,曾经听到的一个坊间八卦是,仅仅是《人民日报》微博就有6个处级以上的干部在运营,以此来更好的把控尺度……好吧,这种转型对于官媒来说,可能真的付出的代价超出我们的想象。

  对于读者而言,信息的泛滥意味着痛并快乐着,而对于那些正在转型路上的官媒而言,如何在依旧强大的影响力下呼唤读者的“正视”,并且提高公信力,将会是一个长久的命题。更多广告行业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