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李春晓:报纸杂志还有没有人看

来源:企业观察家  发布日期: 2014年8月5日 09:16 

  对于传统纸质媒体——报纸杂志等行业的传媒人士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现在还有没有人看报纸杂志?这需要整个业界进行反思并努力解决。

  先给大家讲一个惊悚悬疑的科幻故事:某一天,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在看报纸,突然传来了敲门声。恐怖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只剩下一个人,还是那时候连报纸也没了?

  基本上,现在遇到的新媒体从业者和外行人,都会有个疑问:报纸现在还有人看吗?我也反思了一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多久没看报纸了?

  报纸杂志有没有人看?当然有,不然,亲爱的读者你此刻在干嘛呢?可是,如你般宝贵的越来越少了,也许是我们的内容不够吸引、不够给力。也许是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问题,但问题在于,我们渐渐失去了你。

  今年6月刊的《企业观察家》杂志的封面报道是《记者去哪了》。按照物理规律和社会规律,他们应该是从钱少事多、地命海心的传统媒体,去到了有劲有理想的地方,顺便把钱给挣了。传统媒体的采编人才在流失,广告经营人才在流失,品牌价值和公信力也在流失。

  报纸有人看吗?用我们的业内话是——“写谁谁看、谁写谁看”。谁写谁看,自己写的稿子当然得看啊,看发了多大篇幅,稿子有没有改错,这一篇能挣多少稿费。我所在的报社初期稿费发得大方,我一个女同事正值家里装修,所以每写一篇小稿子都喜滋滋地算能换多少片瓷砖。

  “写谁谁看”,必须的啊,这年头,监督报道不好写,就是捧人的稿件,也得注意角度和姿势,一不小心把浓眉大眼的正面人物,给写得走光了,你说背时不背时?近期的安庆市市长用挂历当稿纸、本地新闻写某领导酷爱吃盒饭这种事就不说了。为尊者讳那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为亲者讳那是领导的特权,为广告客户讳那是“潜规则”,所以,不管是正面稿反面稿,都得看了又看。有时候广告中心的人会熬夜跟着一起看版——誓死保卫自己客户的利益,不允许任何影响到客户签约的新闻出现。

  报纸杂志还有没有人看?起码我是看的,相比较书籍,杂志报纸的鲜活热辣,让我停不下这个阅读的习惯。相比较网络,杂志报纸的“手不释卷”感,能够带到枕边厕上,也让我很钟意,手机和平板也行,但不小心还是会砸到脸。

  这些年写的稿子不少,但都已成为故纸,自己都很少翻看。偶尔查阅,碰到写得好的我会惊叹,这是我写的吗?搁到现在真的写不出来了;碰到写得差的,我也会惊叹——这咋会是我写的呢?当时如果不是身体抱恙就是哪儿进水了。

  印象中最有人看的稿子,是人物稿,包括马云、鲁豫、郎咸平这些人,唯有鲜活细节,才能让人觉得过瘾,当然我们笔下的他们永远是局部,而不可能是完全的立体的。

  这些年,人物采访越来越难,要让他们说点真心话,简直是记者的大冒险。限于很多状况,还很少有记者敢于和勇于激怒自己的采访对象而问到真相,当然娱乐记者除外,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 所谓的刨根问底拦不住,对记者来说,是件性价比不高而且有风险的事。这一点从几家报社特稿部的衰落就能看出端倪。

  我经历过报纸很多人看的时候。几年前我写了两个版的文章,无意间助一位画家成名,刊出当天有近两千人拿着报纸去观看展览。此刻旧事重提,只想说,第一,成功不可复制,那时候是一个关于农民工的画展、一位身为大学老师的无名画家,这样的稿子能发两个版,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第二,当时让把稿子做大的某领导,如今已经成功转型广告职业经理人,年薪半百万,如今忙着策划营销事件。

  往事如风,只剩下当时的标题两行《民工画前不敢看 ,文化缺钙我缺钱》。

  画家的稿刊发出后,吸引到了一位特别的读者。有位大厨通过报纸找到我, 他说想认识一下画家,我给引见了。大厨是四川人,在郑州打工。再后来,大厨说自己在纬二路一家餐馆干活,他要请我和画家吃饭。不想让他破费,但盛情难却,我们都去了,画家还给大厨带了礼物。大厨做的酸菜鱼味道不错,席间,大厨送了我和画家一人一把菜刀,说是他们四川当地用炮弹钢铁打造的菜刀,虽说不是削铁如泥,但和普通菜刀比,那也是专业级别了——经我妈试用,比双立人好使。

  再后来大厨给我打过两次电话,问我为啥不收藏两幅画家的画,他说自己经常结交一些画家和文化人,有了交情可以向他们求画。我默然了,是没想到,还是不便开口,我忘了。如今,画家已去北京798。

  还有篇稿子,印象中很多人看的,是《武汉、郑州两地争夺金融中心》。两地龙头之争,现在提的少了,因为没有优惠政策的龙头实在可笑,就像是武修文、武敦儒为了郭芙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隔壁的姑娘却在和杨过玩虐恋,最后嫁了个高富帅。那年月,关于谁是中部龙头还是个敏感话题,一定有人看。到现在,言之有物、思路清晰、涉及内幕的稿子,也还是有人看的。

  这些年,采访过的那些人,好多估计都不认识了;写过的那些稿子,好多也不记得了。不曾收藏,早已遗忘。但我始终记得,我的同仁们写的文字,包括当年的《铁道部你是个什么东西》、《思达变局》等。这些文字如同金线,要求着我们即使达不到同样水准,也要知道什么样的稿子是人们爱看的好稿子。

  10年前,因为看了一份《南方周末》登的招聘启事,我进了传统媒体这一行。这10年,恰逢传统媒体巨变,行业、报纸、我,无不如此。细水长流也好,水滴石穿也好,总之,陪着你熬至滴水成珠。你看,我写;你不看,我还在写,当然最好你还看。

  是的,也许看报纸杂志媒体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仍有不少纸质媒体行业的人在努力着。更多报纸广告代理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