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疯狂的电视相亲节目如何应对?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6日 08:51 

 电视荧屏“红娘”大战愈演愈烈,自湖南卫视推出了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相约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飘红之后,一轮“相亲热”席卷荧屏,吸引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电视台纷纷跟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大上星卫视一周中播出的相亲节目多达7档。甚至有电台也推出电台版相亲节目。



  “宁愿在宝马里哭泣”的女嘉宾马诺被“相中”选走的那一场,收视率达到了惊人的3.76%。而下“猛药”之后的《为爱向前冲》,在5月31日也坐上了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的交椅,比热播电视剧《三国》的收视率还高出两个百分点。

  这类节目虽有不少亮点,比如说对于故意炫富的“富二代”的排斥、对孝顺父母、对环保的提倡……但是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嘉宾通过出格、出位的言行来展示自己,吸引眼球。这样已经造成一种偏向——把炫丑当有趣,把逐臭当流行。在人民网等媒体组织的论坛上,多位学者、专家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话题一:为了博收视,相亲节目纷纷“炫丑”,如何看待这种“逐臭”现象?

  章友德:相亲节目的一个大背景,是剩男剩女的增多,使得婚恋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它首先是一个参与平台,其次才转变为表演平台。当事人的参加动机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尤其平时一直没有自我表达机会的人,在聚光灯下,容易异化为自我表演,难免就出现了“疯言疯语”。



  时统宇:底线一再被突破。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有艺术院校培养专门的唱歌人才,但是选秀节目盛行以后,主流和边缘就颠倒了——唱歌不好没有关系,要的就是不好,要的就是鬼哭狼嚎。这些对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起到了巨大的颠覆。只要抱定豁出去裸奔的心态,你就能出名,这太可怕了。谁来十年寒窗?谁来练自己的苦功夫?人人都骂社会心态浮躁,人人都骂社会诚信体系缺失,而我们的这些电视节目,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有意无意对这种负面甚至丑恶的东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经常打着“草根”、“原生态”、“创新”的旗号。

  话题二:这些节目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观众通过此类节目,在寻求什么?

  韩晓燕:大众或许把节目当做肥皂剧来看。这个时代的叙事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电视剧,观众只能被动接受编导的安排。而后现代文化,从某种侧面说,是每个人都能建构和参与的时代。比如这个星期节目里某个嘉宾的表现得不到认可,下个星期网友们就可以把嘉宾骂下去,好像自己也在制作节目。与此相比,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年轻人的表达欲、参与性和互动性。
可以说,展现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是此类节目的共性,也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烦恼核心。



  话题三:这种“可怕”的荧屏乱相,有什么应对措施?

  时统宇:两个关键词:一是社会责任,一是文化担当。我们在做节目、在争取收视近乎狂热的时候,我再次强调,不应该放弃、不应该边缘化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章友德: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给公众一个参与讨论、发出声音的平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激辩中会让大家慢慢重新找到和凝聚起新的共同价值观。

  应对的治本之策,重点不在于节目,而是要回到现实。如果一方面说节目超越道德底线,一方面现实又确实是把经济和物质放在首位,这种情况下,怎么教育都很难起到实际作用。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拜金拜物的言论者,如果在现实中本来就能得到自我肯定和上升渠道,就不会非要选择一说成名、甚至一脱成名的方式。现实没有这样的土壤,是无法长久滋生这样的言论市场的。

  节目中的表现正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浓缩和反映。很多人心里正是这样想的,只是没敢如此直白地说出来。无数网友一边批判、一边却又看得不亦乐乎,那是因为批判本身,就是参与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做节目、在争取收视近乎狂热的时候,不应该放弃、不应该边缘化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我们从物质短缺、经济匮乏的时代走过来,只有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将来才会更多地意识到精神和文化财富的重要。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