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纷杂的网络时代,报纸媒体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打造高品质新闻。日前,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5届年会上,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和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做出了专题发言。 对应网络而言,报纸的高品质新闻,应该是还原真相的高品质,舆论监督的高品质,思想深刻的高品质,人文关怀的高品质,文明进步的高品质。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昨天在名为《新媒体挑战下的报纸内容生产之变》的专题发言中指出,这样的新闻,是广大读者都想知道都愿意阅读的,是有一定权威性、公信力、能起引领作用的。 报纸新闻源头要与网络舆论场紧紧相连 要生产这样的新闻,必须建构一种新的生产流程。周世康先从报纸新闻源头之变谈起。 报纸的新闻,基本上是经验化操作。从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开始,到编辑编改,总编审定,这一流程全凭每一环节新闻人的经验来判定。比如,其首要环节、对线索新闻价值的鉴别,就是由记者个人、或者他与编辑等沟通后判定的。网上大多数网民关注的新闻,则是在众多网民自动参与、自动比对、自动完善,也是七嘴八舌、众声喧哗、争相转发中完成的,其形成的过程,就是逐渐赢得众多网民的过程。周世康说,在新媒体挑战下,纸媒要顺应这一差距,报纸新闻生产要开辟新的源头,就是要善于把“线上的”变成“线下的”重要线索。“现在,相当多的报纸开辟了以网上信息、舆论为基础的专栏、专版或栏目,有的求证网上信息,有的评说网上见解,有的疏导网上情绪,有的放大网上‘亮点’……这些举措,把抓住网上大多数关注的新闻点同报纸的深度报道的优势相结合,是纸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探索,是顺势而为的创新。” 报纸内容生产重点是评论和调查性报道 报纸新闻生产的中间阶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周世康直言,新闻专业技能的宝贵,是与网络信息对比而言的。网上的信息常常是碎片化、情绪化、片面性的。要提供给人们重大事件的真相,提供能启发人们思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新闻,提供给人们对世界前景瞻望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人们抚慰心灵、升华精神境界、丰富生命内涵的新闻……所有这些,必须依靠一定水准的新闻专业技能,最核心的是逼近真相与挖掘价值的两大能力。报纸,正是靠这样一群长期奋斗在这一媒体上的职业新闻人,才能生产出优于网络的内容,保持自己旺盛的生机和不衰的吸引力。 周世康说,从内容的源头开始,经过报纸内部运作的中段,再到传播给读者的终端,这种内容生产流程的开放和高水平专业能力的结合,是新媒体优势和报纸固有优势的叠加。在当前新媒体的环境下,报纸内容生产的重点领域,应是评论和调查性报道,应该增加人文内涵。 报纸新闻传播不妨尝试“在线”付费阅读 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前天专题演讲的主题是“中文报业与网络时代共舞的可能性”,他比较推荐美国纽约时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所尝试的“在线”付费阅读模式,纸媒的电子化报纸做这样的尝试,或许还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赢利的问题。当然,收费实际上对报纸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读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在变多,口味变得挑剔,可再怎么变,他们对比较好的、独家的、有效的资讯仍然还是买账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媒体新闻也有变化,变是正常的,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变显得更重要。但新闻有一点永远不变,那就是它是有专业要求的,如今网络上看到的很多信息资讯真假难辨,我们尤其希望消息、言论都能权威、可靠、可信,这个目标从来、一直没有改变过。” 观点点击 报纸不能回避科技发展,而是要利用好科技的发展,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首先是要有独家原创的新闻,其次是对信息深度到位的分析,由此,报纸才能打破自身形态的限制,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来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才能有立足之地。只要我们把内容做好,科技发展再快,都不用担心,如此是以不变应万变。 ——台湾旺报总编辑王绰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两者的阅读人群有交集,但不能完全重合。 目前,人们了解信息是多渠道的,掌握信息的多少、准确与否对决策的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读者还是更倾向于从报纸上获取更为准确与有深度的信息。 ——北京青年报副社长吴滨 对于平面媒体而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扎实做好内容。相信读者喜欢有内容、有深度、有分析性的文章。 ——日本中文导报社长兼总编辑杨文凯 我们不是电视台,但是我们还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发布平台,做独家的报道。很多大事件、大人物到伦敦举行一些活动时,周刊就有机会做视频采集。一年前我们成立了视频团队,全媒体团队相对独立于纸质采编人员。现在有7个人专门从事视频制作,他们根据每周的主题制作一个片子,此外还要为三个小周刊分别制作一个片子。 ——英国华闻周刊社长戴凯 综上所述,报纸媒体想要在网络时代继续立足,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更多报纸广告代理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