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14国际投资论坛“移动互联:链接创造价值”分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高通公司副总裁沈劲、《大数据》和《数据之巅》作者涂子沛、云校创始人兼CEO、原百度云与大数据首席架构师林仕鼎、《财经国家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吴亮等嘉宾围绕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跨界、未来20年生活形态等议题展开了头脑风暴。小白摘其精要之处与您分享: 1. 涂子沛观点:移动数据管理是片蓝海 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重要功能都会移动起来,进行可实时操作。这样,移动互联网将产生更多的数据,导致更大规模的数据爆炸。大数据的特点为量大、多源、实时。 移动互联网的这一新特点意味着,个人设备和工作设备可能一体化。那么,大量的工作数据和生活数据怎么共存、怎么保证安全、如何管理?这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大数据管理市场的主要提供商都在美国,中国基本是空白,因此有巨大市场空间。建议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需赶紧建立起移动数据管理平台。 2. 林仕鼎观点:云技术有助于解决教育困惑 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几个困惑是:教育资源不均衡、评价模式单一、成长过程模式化。要找到解决的方法,就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给学生一门知识或一项技能,也不应把学生当做产品,大规模地输出。它应该是能够唤醒人们内在的力量,激发起他们自主选择和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在面对未来变换莫测的人生时,他们能无所畏惧,成为最好的自己。相对于知识、技能,教育更应该赋予人们无用之用,就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健全的人格以及生活的情趣。 今天的教育离这一步还很远。我们首先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化,让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享受到同样水平的教育;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只有当每个人的成绩不再成为问题,他们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和实践活动,然后评价方式才会变得多元,每个人才有可能拥有独特的成长路径。 今天通过“云”,可以让优质的教育平台和内容覆盖到乡村和城市——通过技术辅助,还能实时清晰地看到教育的管理水平信息;通过多种智能设备,能采集到每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和行为数据,帮助学校把管理、教学各个环节上的数据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做了什么,在想什么,建立起每个人独特的知识库和成长路径。 3. 想跨界?先建立数据资产模型! 涂子沛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出现了新的机会。比如,移动互联的出现,使得支付的物理行为可能要面临消失,不是说大家买了东西不用付钱,而是未来的支付场景都是通过微信或其他移动应用实现。 这些变化或引发颠覆,或引起是革命,不可小觑。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企业的跨界变得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公司做金融、理财,银行做数据。 吴亮说,一些企业家认为改变固有生产模板只是转换一个方式,但移动互联网令整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都被改变。企业跨界时产生了新的资产,即数据资产,因此就要构筑起对数据资产的管理模式,以及和别人分享的模型。 涂子沛表示认同,今天所有跨界最核心的就是数据资产。企业因为有了数据资产,才能跨界。阿里巴巴是网购公司,为什么能做金融?就是因为它掌握了用户的流水记录,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知道一个用户的信用,继而决定能否贷款给用户。微信为什么能做支付,亚马逊为什么能推出手机,都是基于同样道理。“阿里巴巴做了贷款,把银行的事干了,银行受到威胁,就是因为现代新型企业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数据资产。” 沈劲表示,现在移动互联网对各行业变革的能力仍然被我们所低估,它的原动力是解放每个消费者,让用户来做决定,而不是厂商和机构做决定。例如,移动教育是关注个性化;移动医疗是令每个消费者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而不是医生告诉应该吃什么药或者做什么保健,“正因为有这样的动力,移动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变革刚刚开始,如果说是颠覆不为过的。” 4. 移动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对生活的影响。 沈劲说:解放。移动数据是解放每一个消费者能力的革命。 涂子沛说:实时。移动互联会把信息实时传递给你,这种“实时”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林仕鼎说:融合。移动互联是交互方式的变化,把线下的物理世界和线上的虚拟世界进行融合,通过更多的设备采集到现在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再通过3D打印这样的新技术,突破以前的物理定率。 吴亮说:产权。移动互联网带来大量数据,但是人类社会的进化是以产权制度作为基石,没有产权制度,法律的规则设计,会影响创新和社会进步,回归到跨界,每一个企业、个人、行业、国家都算一下数据资产什么样,产权的重构基础是什么。 卢卫说:暴露。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声音都被记录下来,所以没有绝对的隐私。首先是记录数据的企业和机构应该要有保护好公民合法隐私权的法律意识;其次,每个人应该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5. 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影响谁? 接下来,哪些行业将被改变和颠覆? 林仕鼎认为,前两年开始就已经逐渐影响线下,去年影响金融、今年开始渗透到教育,接下来会是医疗。 沈劲认为,从次序来讲,对个人作用重大影响的行业是首先获得变革的,例如教育、医疗,往后可能跟“人”稍微不是那么直接,可能跟机器有关,这些变革的时间稍微晚一些。此外还有交通行业,从打车软件到拼车,再到新兴的租赁方式。 涂子沛认为,未来没有哪一个行业不会被影响到。他已经看到了互联网技术对屠宰行业的改造。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用上了信息化的手段之后,变的完全不一样了。杀猪的方式不一样,猪肉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国家也有规定了杀猪的方式,但很多屠夫为了自己的肉好看就变相用各种手段来杀。江苏的互联网实验便是给屠宰场装上了摄像头,就能知道屠夫有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来屠宰。这里又出现一个新问题,由于屠夫杀猪是整晚在杀,录像提交之后,也没有人看,现在又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图象挖掘,猪是头朝上还是头朝下,用图像挖掘将整个收集的数据资料处理一下,不用看就能知道哪个屠宰点没有用规定的方式来杀猪。 卢卫认为是房地产。现在房地产不是太景气,很多房地产都在转型,做智能家居。农业生产应用也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 吴亮认为,下一步最应该挖掘的是智能城市,物物相联和物人相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对整个城市改变。前30年建了很多高大上的城市建筑,实际上城市内部的数据化和软件化,或者说“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对下一步的贡献才是关键,这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只是刚刚开始“甚至包括数据立法的问题”。 6. BAT是否遏制了中小企业创新? “BAT越来越大之后,会不会限制很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对话中,吴亮抛出这个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走着走着就觉得自身数据不够大,不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为了鼓励创新,是否需要将互联网巨头拆分,这样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 沈劲结合自身经历称,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和创业还是在增长,创新还是在快速增长,并不是因为有BAT或已经发展成长的互联网公司而受到约束或局限,只是说企业的退出机制增加了,除了上市,还有被购并。 涂子沛认为,正是因为BAT的存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被购并的渠道,可能产生一个1+1大于2的效果,对整个产业可能是好事。 吴亮又问,国内创新企业几乎都是给BAT或几家企业做配套服务。当一个大的商业模型或者商业帝国形成的时候,内部肯定是有腐败出现的,当它形成垄断的时候,“我还是希望移动互联网能不断出现巨头企业,而这个巨头不是依附在一个更大的巨头上产生。” 对此,沈劲认为,我国较弱的就是深层次的科技创新,先要鼓励BAT去深度的创新,以它们现在的财力和资源能够去支撑一些项目,并允许这些项目失败、甚至几年都没有结果;其次才是去考虑要不要限制他们。 7. 未来十年 今后10年、20年,移动互联网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涂子沛提出“人机共生”。机器跟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人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现在是手机,未来都是可穿戴设备,跟人是零距离,每个人对机器的依赖会越来越强。 沈劲畅想未来会更加人性化,“以后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会非常的轻松自如,就像我们提倡的‘第六感’。” 林仕鼎认为,除了电视、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的距离逐渐是从几米到零距离,还有一个就是体内植入芯片,就是负距离了。现实世界中有物理定理在制约着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做,但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去创造去产生不一样的东西。可能以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电脑,并和互联网连接,所思所想都能通过它完成,而且想完成的事情是通过后面这台巨大的电脑来做的,这个词就是一个‘矩阵’”。 吴亮则称,十年之后会不会出现一个“超级大脑”,即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大脑,它可能不会有意识,但那时整个地球已经连接成“神经系统”。 最后发言的卢卫用的词是“从未见过”。互联网未知大于已知。其实未知也见证了已知,包含了已知。更多广告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