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孙志超:被解救的微电影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11日 12:17 

  最近关于游戏歇笔一段时间,今天诌一诌关于电影的话题。

  其实“微”电影早已有之。短片原本是电影的原始形态,电影诞生之初,还没有长片,都是以短片形式出现的。比如电影史上最早的等都是短片。然而随着电影各方面技术的进步长片很快发展成电影主流,短片于是渐渐退出电影的主流舞台。但其实它从未消失过,而是以“实验片”“探索片”的形式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短片拍摄中经常会有新颖的电影语言产生,有的效果大家都觉得好,慢慢也就被吸收到长片拍摄中。这些效果和手法,对主流长片电影既是颠覆、改写,也是丰富和延伸。

  微电影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有兴趣继续观看,这一特点决定了微电影必须具备迅捷、独特、新颖的创意,而创意的基础来源于优秀的剧本。没有好的编剧,资源、费用等硬件即使再好,也不会出现佳作。如今每年要出品几千多部微电影中,也就只有几十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赢得观众的认可,剩下的绝大多数是平庸之作,在大浪淘沙中默默无闻。自编剧本、从网络上征集故事、与原创文学网站合作是当下微电影剧本创作的主要方式,然而,优秀剧本依然“一本难求”,枯竭的创意、无处不在的跟风、良莠不齐的品质,与游戏行业几乎是一种模样。

  当前微电影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民众自己投资、自己拍摄、自己制作的微电影,这类微电影具有小制作、小成本、小人物、小题材的“草根”特点;另外一类是大量资本介入,由富有影视制作经验的专业团队来完成,其目的是对某一特定品牌或产品进行电影化的广告宣传。此类微电影在资金、人员、技术、推广手段等方面都占据优势,体现出专业化、精良化的特点。从现实情况来看,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和市场效益的,绝大多数是第二类微电影。

  所以说草根团队的微电影要想取胜,最重要的莫过于选题,即类似于游戏行业的策划。如何能够拍出一部达到预想效果的微电影,关键在于前期,尤其是关于整部影片的选题,这是因为微电影创作从根本属性上来说,具有低成本,短制作周期的特点,情节过程不能太复杂,人物关系简单,没有过多的时间展开矛盾冲突,展示细节。这就对选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本改编有着不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转化法。将一部作品在保持大致情节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删减或增加部分内容的方式将其改编成微电影的方法;2、节选法。在原著中截取相对完整的一段内容加以改编;3、移植法。将原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移植到改编的剧本中;4、复合法。就是将已有的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剧情进行融合,例如可以将发生在印度的盗墓背景移植到中国,人物原型也有可能来自美国的电影,剧情有可能参考某部好莱坞电影;5、浓缩法。将头绪纷繁、篇幅浩大的原著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加以改编;6、取意法。从某部作品得到启发,并从中截取部分素材重新加以架构,从而创造出新的故事和新的人物。仔细想想,和游戏的原型取材委实异曲同工。

  如今快餐化的游戏和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留给玩家的进入时间越来越少,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吸引住玩家,便很可能让玩家流失。所以用悬念式作为开头不妨是微电影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方面,《被解救的姜戈》是悬念式开头的很好典范。悬念充斥于这部影片之中,而作为影片的开头十分钟,《被解救的姜戈》更是由好几个悬念所包围着,使观众不得不希望将这部影片继续观看下去。就影片开头十分钟而言,《被解救的姜戈》使用了十分明显的悬念式开头模式。电影开始,姜戈被斯派克兄弟用手链与脚铐限制着,在荒山草野中行走。当一行人走在深夜的树林中,舒尔茨医生出现在斯派克兄弟与姜戈面前并声称寻找一位在卡鲁肯种植园住过的奴隶。在这里,一个悬念出现了,它使观众们开始猜测为何舒尔茨医生一定要找这样一个特定的黑奴。此为第一个悬念点,当舒尔茨医生提出这个问题后,五个奴隶中传出“我来自卡鲁肯种植园"的声音,由此姜戈走进了观众的视线之中。此时,第二个悬念点同时也是影片最大的悬念点之一出现:舒尔茨医生向姜戈发问道:“你认识布里特尔兄弟么?”姜戈如实回答了他的问题并让观众知道他就是舒尔茨医生所要找的人。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悬念将持续在整个接下来的故事当中,并一直带给观众一个持续回旋于脑海之中的问题:“姜戈与舒尔茨医生会找到布里特尔兄弟么?”这一问题给观众以强烈的悬念,热切地盼望导演给出主人公在剧情中下一步的情况,从而被影片吸引。同时,导演也给出了第三个十分隐蔽的悬念镜头,当舒尔茨医生准备向斯派克兄弟“付钱”并建议将斯派克兄弟的衣服披在自己身上以保暖时,姜戈脱掉了披在身上的破布并露出了后背道道伤痕,让舒尔茨为之震惊,这为其后姜戈成为一名赏金猎人并且万里寻妻埋下了伏笔。

  《被解救的姜戈》虽然是一部向1966年电影《姜戈》致敬之作,然而导演已将其中原有的那位墨西哥人姜戈变为了黑奴姜戈。姜戈的身份被直接在电影开头被揭示而出,使观众原有记忆中对于黑奴的固有思维发挥作用,为姜戈在影片中不断地复仇行为做好了铺垫。同时,如上文所言,在前十分钟内,导演设置了一个十分突出的悬念点——“姜戈他们到底能否找到布里特尔兄弟”,观众会带着这个悬念进行下面的影片观看,而在开头将其抛出,使整部影片充满了未知疑团,迫使观众继续观看。

  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性动作的三要素是时间、地点与行动。电影中的人物是动态并且需要观众感知,而观众并不可能如现实一般通过静态的方式去了解一个戏剧人物,因此,观众只能通过人物动作即影片中人物所经历的事件与性格去感受人物从而随着人物走入剧情。一个人的行为就在于他所作的事情,而只有当人物在电影中不断遇见偶发事件并予以解决之时,剧情才能推进并继续下去。如《被解救的姜戈》之中,导演一开始将姜戈以及其他四个黑奴置于荒野之上行走,同时天气寒冷而黑奴身上只披着薄薄的毛毯,并在说话时浑身发抖,这些戏剧性处理都让观众看到了黑奴们的惨况,同时,事情被显而易见的放置在了西部大地,根据观众对于美国西部片那种纵横天地的牛仔式生活,影片所设置的环境十分适合导演对于这部影片之中暴力因素的追求,同时,在刚开始的十分钟中,舒尔茨医生便将斯派克兄弟击杀,让暴力因素开始出现在影片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在这十分钟内,导演已经为这部影片定下了基调。

  心理学实验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动物都会下意识地随着别人的目光望向所看到的地方。基于此,心理学家Kingstone得出结论:“人们并不是像看大多数东西时都看中央那样,只是以脸的中央为目标而顺便看向对方的眼睛,而是主动地去搜寻眼睛所在的地方,进而跟随它,关注它所关注的。”这就是文艺作品欣赏中所谓的“移情作用”。这是所有艺术家进行文艺创作的基础,当然,也是游戏策划的基本能力之一。电影能否吸引观众关键,在于电影剧本开头的十分钟,而这十分钟的剧本写作却并非易事,它包含着电影后续剧情的人物、矛盾、故事、动作、情境等一系列的铺垫任务,同时也是吸引观众能否将一部电影看完的重要吸引元素。《被解救的姜戈》有着十分出色的开头,使其成为让故事优秀,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于微电影的创作是个很好的启示。把握住前两分钟,观众流失说不定就会大幅度下降。是否科学?仅是我的猜测,期望和更专业的人士进行交流。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