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网融合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刊物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实质上是人的融合,是出版者、作者、读者的融合,是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过程的融合。 ——王明亮 无论采用纸质、电子、网络、移动终端等何种载体,文字、图像、软件、音频、视频等何种信息,也无论提供什么互动交流平台,或者说无论刊网如何融合,学术期刊仍然是一种专门用于发表、传播学术创新成果与研究动态的连续出版物。基于新的载体和形式来看学术期刊之刊网融合,人们不难想象林林总总的网络期刊形态。但是,有几种新的基础性数字出版模式非常值得关注,它们正在或可能导致学术期刊出版的革命性变革。 优先数字出版。作为学术成果的首发注册平台,学术期刊的快速发表意义重大。纸质期刊作为定期出版的汇编作品,论文发表周期一般在半年以上。先印刷出版,后上网发布的传播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论文发表需求,我国期刊也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严重被动局面。优先数字出版(On-line First)是一种以论文为单位先于印刷出版在网上发表的期刊出版方式,彻底解决了出版滞后问题,使印刷出版期刊变成了网络出版期刊,大大加快了学术期刊的传播速度,缩短了学术成果的利用周期,扩大了学术期刊和作者的国内外影响。近3年来,我国已有3200多种学术期刊在“中国知网”实现了优先数字出版。 创新全过程出版。为人类提供新的知识与思考,并获得人们对其创新性与科学性的认可,是发表学术论文的不变宗旨。而要得到这种认可,最直接的方式是数字化的创新全过程出版,即作者把个人的创新点准确地表达出来,并提供该研究的全过程资料,让读者能够对其创新点进行重复性验证,然而这在印刷出版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以往大量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需要靠其他论文的引用来评判,如对被引用次数等各种指标数据的统计,导致了知识获取、成果应用、学术发展、科研评价等各方面众所周知的种种问题与困惑。“中国知网”将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方式上率先实现这一突破,力争使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 知识服务型出版。学术创新成果与研究动态本是学术、技术、体制、机制、模式等各类创新活动的知识和情报资源,对各行各业的战略管理尤其重要。然而,学术期刊内容分散,单一或少量刊物难以形成支持战略决策研究和战略执行所需要的完备知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知识传播和利用价值。“中国知网”推出的知识服务型出版,是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整合出版,它针对特定用户群的知识需求,对大量学术期刊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知识标引加工,并加以动态重组,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知识服务。 碎片化知识出版。学术论文虽是知识的载体,但出于学术规范的需要,整篇文献往往不能用以直接回答读者的问题,或支持对知识进行比较、综合、关联等系统性分析。通过对文献的碎片化处理与知识挖掘,如从论文中提取出研究对象、背景、问题、目标、方法、过程、结果、结论、讨论,动态重组成“项目课题情报库”“科研方法库”“创新点数据库”等支持科研决策的知识库;析出概念、原理、观点、规范、标准、设计、技巧、事实、数据、人物等知识单元,并揭示其语义和内在关联,构建知识网络,构建支持知识学习的各类“知识元数据库”,使文献所承载的知识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开发利用。“中国知网”即将发布基于XML的碎片化出版平台,将把全国学术期刊整体带入知识出版新业态。 中外文双语对照出版。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学术争鸣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软实力的基础性战略。语言是交流工具,也是知识文化的载体,外国人不理解中国语言,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反之亦然。因此,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必须同时“走出去”。今年“中国知网”以数字出版方式开始试验中文学术期刊的双语对照出版。与以往翻译出版不同的是,“中国知网”双语对照出版平台有一个“中国国情与文化知识双语数据库”作为期刊出版的支撑,对期刊文献中出现的涉及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以在线屏幕取词方式连接该知识库的内容,以保证外国人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好地支持国际学术交流。 基于以上几种基本的数字出版新模式,刊网融合将不断扩展其功能和外延,如支持数字化互动学习与协作研究、机构与个人的知识管理与工作管理、学术新闻传播与社会化科普等,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更多精彩资讯,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广告网的杂志广告频道。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