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浅析微博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来源:《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7日 15:51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玉树地震发生后,当地特殊的地理情况,特殊的天气情况,特殊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地震报道的特殊性。微博,这种融合多种媒介形态传播特点的传播工具,以其超便捷性、交互性、原创性、零碎性、经济性的信息传播特点适应了玉树地震报道的特殊性,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传播优势凸显,亮点频现,为玉树地震救援、灾民安置、心理抚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信息传播的超便捷性:直播震后救援动态

  相较于博客、播客等网络传播工具,微博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可以形成多个垂直细分的传播领域,信息发布门槛低,方便快捷,在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上,若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其他媒介形态。

  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微博为例:在众多地震报道的微博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微博备受关注。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某工兵团、武警总医院于2001年4月27日组建。从4月14日8时46分发布第一条内容为“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青海玉树县今晨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可能出现人员伤亡”的微博到4月15日10时45分的近26个小时内,中国国际救援队发布了上百篇微博,常常每隔十多分钟就更新一次,高峰时每隔1分钟更新一次。特别是在地震刚刚发生,很多记者还未能深入灾区进行报道时,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微博发布的现场救灾报道,直播了震后玉树救援状况,如:

  4月14日11时11分——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67人死亡。玉树县固定电话通信中断,当地土木结构房屋倒塌严重。震区一水库出现裂缝,有关工作人员正在采取放水等应急处置措施。

  4月14日11时53分——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组已经起飞了,下午到达西宁,晚上有望抵达现场,这几乎是我们最快的速度了。

  4月15日14时29分——另一个小组救援队员上午行程60公里,对五金门市、小学校、动物园、长途汽车站后面家属区、反贪局院内、某食品商店、禅古寺等7个点进行搜查,遗憾的是还没有发现幸存者。目前为止,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功救出6名幸存者。

  4月15日14时29分——另一个小组救援队员上午行程60公里,对五金门市、小学校、动物园、长途汽车站后面家属区、反贪局院内、某食品商店、禅古寺等7个点进行搜查,遗憾的是还没有发现幸存者。目前为止,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功救出6名幸存者。

  此外,公安部消防局在搜狐网的官方博客也第一时间披露了救援队伍的调派信息。据该微博披露,截至4月15日17时,正在现场施救的力量有1300名官兵、48辆消防车、10条搜救犬;正在开进的增援力量有761名官兵、24辆消防车、27条搜救犬;待命增援力量有700名官兵。

  根据搜狐网统计:从4月14日早上玉树地震发生后到16日晚7时左右,有超过200万的网友关注中国国际救援队、公安部消防局等救援机构在搜狐网的官方微博上发布的救援信息。搜狐网博客频道主编陈鑫尧表示,中国国际救援队专门有人“三班倒”不停歇地更新信息,新信息靠前方救援队员通过卫星电话等方式告知。

  在高海拔的玉树震区,微博利用自身特殊高效的传播特点,实时直播各种救援机构在玉树震后的救援动态,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民众对震后灾情的需求,鼓舞了全国民众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信息传播的零碎性:多角度还原震后玉树灾情

  在微博客上,发布信息时140字数左右的限制将使信息日益碎片化成为必然。在BBS发帖,在Blog写博,门槛准入较高。然而,在微博上,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也就能使用其发布信息。用它记载自己某一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或者某一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在微博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尽管信息已经高度碎片化,但博友们能以某一点为核心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特别是当灾难性事件突发时。

  地震发生后,很多记者试图坐飞机第一时间到达玉树,一些熟悉航空方面信息的网友便用微博介绍了平时不为人熟悉的玉树机场和航班情况,如有正在赶往玉树途中的记者通过亲身经历发布第一手信息:“现在飞西宁的大部分普通航班都被拦下来了,想告诉没能跟上救援队班机的记者,兰州离西宁只有3-4小时车程,搭普通航班飞兰州然后包辆车经西宁开往玉树也是个办法,还便宜(现在从西宁开往玉树的车已经叫价6元/公里)。”

  青海当地的一些人发布微博给试图进入灾区的人提示。《青海日报》记者唐峰4月15日凌晨1时左右发布微博提示:通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主要公路的道路交通情况如下,青海省境内的214国道,其中西宁市至玉树藏族自治州路段约820公里,三级路双向两车道,柏油路面,日均双向机动车流量500余辆,车程约12小时。

  还有一些微博网友通报救援信息:玉树地震灾区再靠西100公里有个叫隆宝镇的地方受灾严重,目前尚无救援队伍抵达,请大家转发相关部门知晓。

  还有微博发出提示:高原病专家提醒赴玉树救灾人员应携带些防止急性高原病、感冒的药品以及维生素类药物。

  陈鑫尧称,地震发生后搜狐网专门组织了包括中国国际救援队、公安部消防,新闻媒体记者和身在灾区的群众等三个群体的微博,通过微博及时发布灾区信息,多角度展示灾区的实际情况。

  微博和即时通讯软件相兼容的信息处理技术,兼具了众多的媒介形态传播样式,可以弥补电视、报纸、广播等其他媒体报道的空白点,以草根的形态来发布个人信息,虽然琐碎,但可以以一点为轴心,通过群聚的方式,迅速展开微量报道,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模式来还原事实真貌。在突发性灾难报道中,传统媒体因自身资源限制只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给受众提供一些重要的灾情信息,而一些隐藏在这些大场景后鲜为人知的具体细节则是通过一个个微博传递给广大民众的。如此,传统媒体兼之微博报道,灾情全貌则立体式、全方位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了。

  信息传播的组织力:为灾后救援提供多方援助

  微博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信息传播比其他媒体更便捷、迅速、自由,信息整合深度前所未有。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受众群落,用微博客的方式,将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发布给自己的受众,以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与此同时,博友既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更可以把微博当作一个“自媒体”,让自己成为信息发布者,随时随地发布自己所闻所感。

  经济学中有一个叫作“池塘效应”原理:池塘里的荷叶在第一天长出一片,第二天新长出两片,到它掩盖半个池塘,用了49天时间。可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荷叶全部掩盖另外半个池塘,仅仅需要一天时间!因为荷叶的增长方式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非算数级数增长的。“池塘效应”形象地说明了微博在舆论导向、社会行为组织方面的强大力量,不能不说,微博对信息流动、社会行动等领域造成了深刻影响。

  微博是一个信息聚合分享的大平台,信息传递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在这个大平台上,关注决定信息,被关注决定传播效果,换句话讲,你关注了哪些对象决定了你所能获取的信息,关注你的人则又决定了你所发布的信息能够传播多远。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决定了微博在行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上,同样体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4·14”玉树地震发生后,有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将有一架包机赶赴灾区的消息,在上面征集各类救灾物资。结果几个小时后,筹集到的救灾物资就远远超出了预定数量。

  4月14日下午,中国国际救援队发布了一条微博称:“急需棉衣、棉被、帐篷、药品和食物。请直接寄往灾区!地址:玉树州人民政府救灾物资办邮编815000。黄立明(青海玉树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电话:15352985890。”这条微博在短短24小时内,经过网友超过20万次的转发,迅速发挥了作用。

  信息披露越充分,救灾能力越能增强。在“4?14”玉树地震报道中,微博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快捷、充分、立体、实时、具体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海量性的第一手灾区信息,展现了新生代媒体的独特魅力。当然,每一种媒介形态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优势,积累经验,规避劣势,去除弊端,媒介才能在突发性灾难事件或其他社会重大事件中及时引导舆论导向,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