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新媒体浪潮下报业如何自我救赎?

来源:光明科技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0日 10:22 

  作为新闻人,我们更愿意从传播的角度去看待新媒体的力量。新媒体的汹涌之势,甚至不以它的生产者——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从技术上、介质上、速度上、范围上、方式上,无不颠覆了传统意义的传播。

  首先,它颠覆了“政策——媒体——公民”这样一个传统的传播顺序结构,而从下往上发出了声音。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得公民能够对相关社会政治发出独立的看法、见解,从而影响我们的媒体,由此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建立,中国社会当今的现状,无疑更放大了新媒体的颠覆力量。

  其次,新媒体颠覆了话语权,将话语权——传统传播时代媒体力量之源——从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手中剥夺,直接交到了大众手中,一个“个人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个人媒体时代的特点在于,信息由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生产和消费界限模糊。个人媒介完全以个人为中心,是个体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博弈,是真正的p2p(peertopeer)的传播方式。

  再次,新媒体的颠覆力量,体现在它的消解作用——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新媒体的颠覆力量,还体现在它对自身的颠覆和革新。微信革了qq的命;门户网站已成传统媒体;博客、微博也有渐行渐远的趋势。新媒体似乎不给人们多少时间,今年是元年,明年就是壮年。

  面对新媒体的颠覆力量,传统媒体再也无法在原有的阵地上与之抗衡,唯一的出路只有拥抱新媒体的到来。

  当我们在办公室里,苦心写作和编排之时,新媒体却以它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将传播进行得风生水起。

  当我们为报纸的发行量苦苦打拼,使尽浑身解数,因为一些增长而欢呼时,看看微信吧。微信,2011年1月推出,目前,用户已突破4亿人次。这样的推广速度,相比于任何一家报纸的发行量,无疑“天方夜谭”。

  当我们苦于记者、编辑的“作战能力”,为痛失“独家”、“头条”而懊恼不已时,看看“伦敦爆炸案”的报道例子吧。事发时,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这种我们曾经苦苦追求的境界,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却实现得如此自然和轻而易举。

  在一个新媒体大举入侵得时代,还能留多少时间让我们去独占?报业也许不会立刻消亡,但问题是,我们退守的空间还有多大?

  面对危机,我们必须重建思维。

  当浪潮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汹涌而来时,顺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应当成为浪潮的一部分,而不是逆势而动。面对新媒体,我们所有的努力应当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不是在坚守阵地,绝地反击新媒体,我们要做的是寻求在新媒体格局中获得重生——报业转型,融合发展。

  当新媒体以科技为支撑,开创一个新时代,传统媒体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切入新浪潮的基点?任何一种媒体,传播都离不开内容。我们在看到新媒体喧哗的同时,也要格外看重自身的厚重,这份厚重不应成为我们的包袱,理应成为我们与时俱进的动力。也许有一天不再有报纸,但是,报人的精神和理想永存,并最终会成为塑造新媒体的力量——那些多少代报人积淀下来的东西——理想、责任、真相、真理,永远会闪烁着光芒。

  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远远不是“为体”、“为用”关系那么简单。我们绝对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做法,从错综复杂,繁华迷乱的现象中找到本质。这个本质,需要在实践中去一步步寻找答案,需要时间去一步步接近真理,更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去一步步有所作为。

  了解更多相关新闻资讯,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广告网的报纸广告频道。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