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对事物的感受是会变化的。在早期的博客时代,内容市场多是关于个人品牌塑造,拓展受众,对受众保持良好形象(比如标记出那些收了赞助的文章),建立权威性,并且频繁更新。完全一样的经营手法在微博时代,在推特和Youtube上也同样适用,因此,多种多样的新声音和传统媒体的功能重合了。 这些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者是记者吗?过去我们总会区分“博主”和“记者”等等,去强调后者的权威性。但我并不确定这样的区分在今天是否仍然正确。 举个例子,Gamergate作为一个游戏分发下载平台,在媒体推广上的角色很积极。它的一些死忠用户有巨大的粉丝群,他们自己分配职责做一些流行游戏的线下活动。有些人借此得到了不少好处,得到了广告和赞助商优惠等等。他们赞成“游戏新闻的道德”的同时,声明自己并不是游戏记者。但显然这些领袖和记者的角色有一些重合,他们的影响力甚至比游戏的任何官方渠道都要大。 “什么是记者”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也有点私人。因为专栏写作,我也经常收到公关的邮件,他们说很喜欢我的作品,然后迫不及待的询问我是否听说过他们“人尽皆知”的产品,并希望我能报道这个产品。每周我大概收到10封类似的邮件,我的回复也是统一的: “我是一个游戏设计师和专栏作家,我不是报道记者。”但两个角色的区分显得那么微妙。 如果新闻报道意味着:1)报道新闻 2)传播观点 3)建立关系网 4)通过关系网建立商业模式;那么这样的模板在今天的各种媒体形式上都适用,这与是不是“记者”的定义看上去并不相关。我们已经预见到的角色变化正在成为现实。 过去,我们预见了公民记者的兴起和旧秩序的倒塌。然后博客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声音,有些形成了书本著作,有些被电视媒体所记录。后来同样的事情出现在了微博和播客上,这些声音也就相应的记载在了Twitter和Youtube这样的新型社交媒体上。我们生活的世界被各种自发的声音充斥着,从大众通俗的到小众个性的,它们强烈的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新闻的理解。 这种颠覆的关键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平衡发生了变化。从文化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记者是客观的报道者,是提供批判观察或者代表理性声音的旁观者。这种充满原则的职业在美剧《新闻编辑室》里还是确实存在的。但那不是受众期望得到的。 成功的新闻可以概括为“有观点的叙述”,因为受众经常被主观看法蒙蔽了客观,被感情、身份、信仰盖过了关键的信息。传统媒体有着光鲜的一面,用意见领袖和支持性的文章“自上而下”地推广他们的产品,这就是纸媒模式。市井新闻并不把正统新闻放在眼里,因此往往更加成功。他们都是建立在一系列信息和观点打包的基础之上。 很多网站尝试向传统媒体靠拢,但他们发现这很难奏效。用户说:我们需要客观性的新闻,但事实是,当他们用鼠标投票的时候,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感去选择。他们更喜欢独一无二的观点,而并不需要一大堆的打包新闻。因为想要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他们更希望知道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在信息时代,客观陈述并不是一种高效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用高效、平等改造了世界,从出租车到邮政业务,从商场到图书馆,它最大的优点是几乎去除了一切中介体系。这将毫不意外的引起媒体的阵痛。互联网上,只要有人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不管是最高端的还是最低级的,都会吸引一大批的受众。 因此,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记者。观点和主张的效果实在太强大了。一位Youtube播客受赞助评测某款游戏的影响力,几乎比整个IGN(美国最大的游戏评测平台)更大。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用传统媒介做宣传呢? 互联网受众总会聚集在有主张的人周围,因为主张者能够代表他们。比如,Youtube播客代表了一群特定的游戏玩家,他们倾向于吸引类似属性的社群,将他们与其他群组区分开来。 如今,真正新闻的报道经常出现在传统新闻体系之外,通过公众或者社交媒体直接传播。同时,对公司新闻的报道(比如暴雪公司又出了一款新游戏)又是如此心照不宣,几分钟内各大网站就同时出现了类似的公关稿。因此新闻的价值都是平等的,而且所有新闻都是一种营销。媒体的其他功能(提供意见,为受众服务和建立商业模式)也被主张者打乱了,现在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跟随这些“意见领袖”。 我从游戏产业的宏观角度谈起,但我认为同样的模式存在于各个领域。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新闻了,而真正的新闻是什么,对我也不再重要了。更多相关资讯,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广告买卖网的广告传媒频道。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