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小刀马:看《少年不可欺》的营销价值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4日 14:37 

  我们不知道《少年不可欺》的背后是不是有营销团队,是不是有幕后推手在操控事件的走向?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少年不可欺》实现了其预想的效果,真正通过网络媒体达到了可以带来的一种回报。究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是蓄谋为之高瞻远瞩,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一个案例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透过案例我们可以看看整个事件的起因、发酵、预想结局。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优酷的被动,仓促应战。陌陌的躺枪和无奈也出乎意料。

  祸起“微博”,微信助推,点赞声铺天盖地。声势起,不可拒。

  一篇《少年不可欺》的微博率先火爆网络,随后在微信朋友圈开始跟进“炒作”。19岁的网友NIKO EDWARDS在11月29日晚于微博上发帖维权,短短三天时间,其原发微博上,帖子的转发量也已达11万多次,并成为次日微博热门话题之一,阅读数突破2000万。包括姚晨、王思聪等大V都进行了转发。在原发微信公众账号上的阅读量很快也达到10万以上,点赞达4万次之多。这不过仅仅是3天的成绩。维权带来的效应很快发酵。

  NIKO EDWARDS称,两大互联网品牌优酷和陌陌涉嫌通过欺骗手段,抄袭其“拍摄地球”的创意。因为一边是草根作者,一边是互联网巨头,关于保护青少年创意和维权意识的话题很快就在网上引发讨论。在帖子里,NIKO展示了2014年9月3号成功拍摄了地球的画面。NIKO在文中附上拍摄的地球实录的视觉短片(视频时长1分22秒)。NIKO是一名来自广东揭阳市的高中毕业生,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以“追气球的熊孩子”为题,在自媒体上撰写文章发布了拍摄成果:4张城市高空的照片和4张在近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记录了他们的策划和拍摄的过程。

  文章发布后引起优酷的关注。国庆节之后,优酷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NIKO,表达了希望合作的意愿,为他们拍摄一组纪录片,纪念他们的这次经历。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合作未果。但优酷被指套取创作细节。NIKO在文章里写道,“遗憾的是,我们的理解换来的却是精心策划的欺骗和谎言,只怪我们太友善与年轻。”11月26日,优酷网发布同名视频———《追气球的熊孩子》。这个视频至今已被播放157万次,视频来源显示为“陌陌科技”。事件出来后,各大媒体转载,让事件持续发酵,包括央媒也给予了关注。

  优酷仓促应战,危机公关意识不够。事态没有转向。被动局面依旧。

  事件发生之后,优酷表态:“昨夜获知此事后已展开专项调查,如所述全部属实将严肃处理。回应还表示,支持原创,保护PGC(专业合作内容)权益是他们的一贯主张。”陌陌科技也同时发表声明,表示已主动在全平台停止对此视频的推广,要求优酷展开专项调查,称“对于所有追梦者因为这支视频受到的委屈和困惑,我们深表歉意。尊重梦想,少年可期。”

  不过,在私下还有一种声音是优酷有工作人员找到媒体表示,“NIKO的创意在国外很久之前就有了,优酷在跟他们联系前早就想做这个视频,恰好他们也在做,很难说他们是否抄袭别人的创意。”言外之意就很明显了,优酷不想承认有抄袭行为。随后,优酷网首页也挂出了一个“国外少年玩转气球航拍”的视频集锦。网络上,也开始大量出现关于国外少年用气球航拍地球的帖子,被指系暗示NIKO团队的做法并不新鲜。逃避之嫌溢于言表。

  但很快,优酷的“策略”又发生了转变。公开道歉撤下视频。“很抱歉,这么晚才回复,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还原事情的经过,希望做到尊重NIKO、尊重员工、尊重客户、尊重事实。@NIKOEDWARDS”

  “图穷匕首见”,少年将起诉优酷侵权。

  对于优酷的道歉,NIKO显然不认同。NIKO团队又发布微博表示优酷的道歉无法令其信服,决定诉诸法律。“优酷的’道歉’无法令我们信服,再多声明已无意义,我们决定诉诸法律。还望专业人士相助。”

  有律师认为,从合同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看,优酷一方存在侵权行为,NIKO团队有权要求赔偿,如果损失难以确定的话,可参照侵权人优酷的违法所得(广告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赔偿。但律师同时提醒,根据《施放气球管理办法》,如果超过标准的话,少年放气球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至此整个事件接近尾声。对于未来的诉讼无非两种可能:一是私下和解,优酷(含陌陌)支付一笔费用私下赔偿给NIKO团体,双方可以进一步合作等等。二是漫漫诉讼路,最终看法律的裁决。履行判决。第一种对双方影响较少,但对优酷相对影响较大,毕竟是一个不光彩的事情,这种结局的可能性也最大。

  整个事件的发生到发酵,再到最后的结局,对于当事双方来说,或许NIKO团队的获益最大。优酷背负了剽窃的指责和店大欺客的行为,在互联网业界起到很坏的影响。这是短期内难以消除的。而陌陌躺枪,恰好又是在其上市前期,也让市场对陌陌的未来平添了一些担忧。这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局。

  对于NIKO团队来说,先不说创意是否已经有外国人士提出和实践,起码在亚洲来说,他们是敢于想象并且去执行的团队,值得尊敬。而创意被盗取之后的,少年不可欺能够在网上迅速发酵,如果没有仙人指路,那么这次“营销”可谓大获全胜。

  我们姑且称为营销,因为少年也表示没有炒作的必要。但事实上,此次事件的确给NIKO的团队带来相当大的知名度。不排除NIKO团队未来会因此次事件获益匪浅。当然,这是后话。关键还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我们一些貌似强大的公司缺少担当的责任,推诿和推脱之后,其实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恰恰反应出危机公关的重要性。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