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Alter:新机剧透,好奇心催发的恶意营销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5日 10:18 

  相信关注科技类新闻的朋友都会发现,在某款产品发布之前各式剧透便跃然于报端,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智能手机领域,五花八门的神秘新机更是屡上头条。从概念图片到出自代工厂的爆料,从工信部网站截图到社交媒体的种种暗示,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或真或假的爆料,到底是源于好奇的粉丝还是厂商故意制造的营销噱头呢?

  疯狂的旗舰,捕风捉影从未间断

  各知名厂家的旗舰机型理所当然的成了各类爆料的主角,一则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二是旗舰产品寄托了粉丝太多的期待。于是乎读者似乎从不会对这些爆料感到厌倦,对媒体来说在流量的驱使下也更乐意进行相关报道。

  以苹果为例,新一代产品刚刚发布,下一代甚至后两代产品的概念图亦或是配置猜想便被爆料出来,虽然事实证明这些概念产品完全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依然有不少读者愿意以此大饱眼球。而这一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随着不少人通过设计一些旗舰机型的概念图而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个人甚至一些工作室加入进来,天马行空的设计,信马由缰的想象,虽然和现实差距很大却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新产品的向往。

  对旗舰产品的概念性爆料,似乎和营销没有太大关系,更大程度上是个人的兴趣使然。可以说对旗舰机型从外观乃至配置上的爆料大多不可信,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对厂商来说有一些概念设计来引起用户对自身的关注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不乏有一些厂商通过对概念产品的刻意引导来为新产品造势,这或许是营销的一个雏形。

  提前放风,名利双收的营销妙招

  每每在一款新机即将上市之前,便是各类爆料最为疯狂的时候。社交媒体上大佬的剧透、工信部的网站截图、跑分软件的谍照乃至地铁上被偷拍的真机照片,厂商的造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这些频频的放风行为便不容置疑的被贴上了营销的标签。

  在互联网营销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消化吸收之后,新机上市前的造势行为一山更比一山高,小米、魅族、荣耀等带互联网性质的手机品牌早已是炉火纯青,就连一直走传统路线的OPPO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本分了。以OPPO N3为例,在发布会之前的两个月中不断有外媒的报道传入国内,被冠以各种新型名词的旋转摄像头赚足了眼球,OPPO官方微博不断放出一些细节被各科技媒体转载发布,再加上各级代理商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大力推广,连价格都成了讨论的热点。当然其他手机厂商的炒作行为相比于OPPO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剧透式的造势营销如此受手机厂商所青睐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借助互联网营销的优势营销成本大大削减,互联网的渗透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营销方式。其次造势营销的信息量更加琐碎,借助读者的好奇心理使得营销行为变得更加主动,让用户主动猎取信息的效果更加显著。最后要说的是,大多说爆料是以个人或者小道消息的形式放出来的,即使有夸大和失实,厂商也不会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由此来看,提前放风着实为一个名利双收的营销妙招。

  预热须有度,狼来了只能说两遍

  营销终究只是营销,即使先前被掩盖修饰的多么美好,在水落石出之后终会暴露出营销的本质。过度消耗用户好奇心的营销方式,在一系列名不其实的炒作之后,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毕竟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话只能说两次。

  对于国产手机来说,夸大事实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先是掀起了一股跑分浪潮让评价手机好坏的标准畸形化,而后是疯狂的追逐处理器频率而忽略了散热和续航,再随后屏幕分辨率和材质成为厂商叫嚣的资本,摄像头疯狂的追求高参数却做不好细节处理,甚至有厂商把手机音质吹得神乎其神最后却不敌中端的音乐播放器。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手机厂商偏爱上市前的炒作,造足了势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正式发布时的各种说辞才显得顺理成章。

  预热本没有错,毕竟对于科技产品来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横空出世进而惊艳满座已经不太现实,在品类繁多的3C市场,没有关注便等于死亡。当过度的营销和乏力的供货不成比例时,希望厂商在造势时有些分寸,以免适得其反。

  当各种爆料变成常态,当各式剧透不绝于耳,当我们的好奇心被过度消费,充耳不闻或许是对手机厂商频繁造势的最有力回击。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中国广告业大会现已发起邀请!本次大会只面向全国的媒体、传媒、广告、公关类人士,以及广告主企业负责人或媒介采购负责人参会,每个公司限定1个名额参会,会场容纳嘉宾有限,欲参加大会请尽快报名!大会将于2015年3月27日-28日举行,北京市国贸千禧大酒店2层举行,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www.allchina.cn/2014/TheApplication_31.html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