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刘润:PC版微信,是腾讯对QQ的战略性放弃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28日 15:31 

  腾讯又发布了PC版微信的更新。

  微信的成功,有目共睹。但微信的成功,不仅是腾讯的成功,更是移动互联,相对于PC互联的成功。

  从2013年开始,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104分钟/天)首次超过了PC(100分钟),这一年是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一年。也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传统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压力。以苏宁为例,在PC互联时代,用户就算在PC上查过京东某一款冰箱的价格,然后去线下的苏宁体验,但是很可能被巧言的售货员推荐买了另一款冰箱,但是因为PC时代要回家上网才知道京东这款多少钱,不便性就可能让用户一时冲动直接买了。而移动互联时代,再也没有这个麻烦了。就算在现场,掏出手机,一扫码,就知道京东是不是更便宜。移动互联网,是真正的互联网,极大的消除了距离,让很多基于距离的传统商业模式受到挑战。

  所以,微信一直死死根植于移动终端,不愿远离手机半步。他的成绩也非常可观,在2013年104分钟的用户每天上网时间中,居然独享了60分钟,成为一款跟吃饭、睡觉、谈恋爱抢时间的全民应用。微信对PC的尝试一直非常谨慎。我是微信的重度用户,每天至少用3小时以上。有时我希望在PC上工作的时候最好也能打开微信。这时,我唯一的选择是,打开浏览器,访问微信网页版,然后会出现一个二维码,然后我要用手机微信扫一下二维码,才可以登录。

  这时,很多人会问,腾讯你为什么就不做一个和QQ一样的微信客户端呢?我一开机就自动登录,不挺方便的吗?就算不做客户端,在网页登录的时候,能不能除了扫二维码以外,也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用“用户名/密码”登录呢?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我万一没带手机,不是也可以在办公室上微信了吗?我相信大部分都同意,这两样事情对腾讯来说,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之所以一直不做,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1)扫码,就把微信和手机死死绑住。手机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微信和手机强绑定,就把微信变成了人体的一个功能;2)对大哥QQ的战略性保护。PC,毕竟是QQ的大本营。除了微信意外,腾讯的大量产品和商业模式都建立在QQ的根基之上。

  但是,QQ的使用率确实在大大下降。而微信在已经到手的60分钟之外,必然如饕餮一样,不断寻找更多的用户时间充饥。PC端,这曾经第一、现在第二的入口,成为必然的选择。微信,和QQ,终有一战。这是内部达尔文主义的“审判日”。微信出了PC版,也就意味着腾讯最高层,已经默认了弟弟到哥哥家里打劫。虽然这不意味着QQ会死,但这意味着腾讯对QQ最核心的战略地位的放弃,让兄弟俩用“勇者胜”的逻辑战斗。我相信QQ也必然会奋起作战,但是这对QQ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样的战略性放弃,听上去很残酷,但是确实“颠覆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同样发生在很多著名的公司身上,比如微软。

  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一直是最好的兄弟,Windows是家中长子,对弟弟如父如母,拥有最高的战略地位。当PC互联向移动互联迈进,PC时代的王者Windows收到iOS和Android的跨界挑战时,微软决定用弟弟保护哥哥:Office只出Windows Phone版本,不出iOS版本和Android版本。用弟弟战略性的牵制敌人,来保护哥哥。可惜,哥哥并不争气,Windows Phone一直止步不前。微软新的CEO上台之后随即宣布:微软将发布Office for iPad。这意味着弟弟开始和敌人合作,哥哥,你自生自灭吧。这是微软对Windows战略性地位的放弃。当然这不意味着Windows从此消失。反而,这可能极大的刺激Windows的斗志,让其意识到所面临的真正处境。最近发布的Windows 10也许真是发奋图强后的产物。也许弟弟能开创一番事业的同时,哥哥也重新辉煌。但是,微软放弃了一切产品服从于Windows的决定,反而让微软的股价涨到了14年来的最高点。

  对曾经的成功的战略性放弃,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这相当与向所有人承认,我曾经最引以为豪的东西,今天确实已经是包袱。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当然,今天的PC版微信,还是需要扫码,依然不能开机自动登录。但是,这是往前的重大一步。

  与其等别人来颠覆自己,为什么不自己来呢?以此,与所有正在转型的传统企业,共勉。更多广告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中国广告业大会现已发起邀请!本次大会只面向全国的媒体、传媒、广告、公关类人士,以及广告主企业负责人或媒介采购负责人参会,每个公司限定1个名额参会,会场容纳嘉宾有限,欲参加大会请尽快报名!大会将于2015年3月27日-28日举行,北京市国贸千禧大酒店2层举行,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www.allchina.cn/2014/TheApplication_31.html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