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黔东南州农村广播影视需求透视

来源:黔东南日报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11日 11:30 

  以下是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全国、全省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州属15个县市农村进行调查,从而进行的全州范围农村广播影视需求的研究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广播影视在我州农村已成为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广播影视难以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广播影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知识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广播影视已成为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改进和强化农村广播影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广播影视事业自身发展的实力,是摆在广播影视工作者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调查发现,我州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在农村有较大需求量,具备诸多发展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调查所折射出的农村广播影视需求状况,深入剖析抑制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广播影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创办特色栏目、改进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建议。

  一、广播影视需求面面观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和实地情况了解,广播影视已然成为广大农村群众了解世界、充电学习和业余娱乐的主要渠道、主阵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的人群对广播影视有着各不相同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播影视是农村认知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主阵地。通过调查,农村群众了解外界信息渠道呈现多元化,有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报纸等等。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方式主要为电视、广播等广电传媒,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已有一定群众,但在农村一时还难于形成集中群体。

  (二)中央台节目及省内外一些娱乐性节目较多的电视台受众人偏爱。受传播方式、办台水平、节目内容等因素的影响,高清晰、内容丰富、信息权威的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为农村收视收听的首选。

  (三)农业科普节目成为普遍需求。从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观看电影对内容的选择来看,法律资讯、娱乐、战争故事仍然是人们茶前饭后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从“您最喜欢的节目”调查和对“广电节目的建议”梳理情况来看,80%以上的人群都期望通过广播影视获得农业科技信息。

  (四)地方自办节目呼声高、期望热但评价犀利待遇冷。在农村,广播影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农民节衣缩食积累资金购买电视机,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举动充分说明,现代广播影视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听广播,看电视”发生了质的变化。就电视而言,观众热衷于具有个性特点、地方特色和参与互动性强的电视节目,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但是由于地方自办节目水平有限、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使地方自办节目陷入了需求呼声高、期望热而评价犀利、待遇冷的尴尬境地。

  (五)节目内容爱好多极化。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群众,对节目内容的喜好也大不相同。主要表现为:体育、娱乐、音乐节目成为青少年热爱的节目;中年妇女更倾向于现代生活类节目;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众主要收听收看时政热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等新闻、信息性强的节目;战争类影片在男性群众中受欢迎度较高,女性朋友比较喜欢现代、生活类影片。

  (六)数字化传播成众盼,降低资费成众愿。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像城里人一样,能够看到通过有线传输方式传播的高清数字电视、坐在电影院里享受高清数字电影带来的视觉盛宴,但在是否愿意承担服务付费上存在差异。

  (七)乡镇调频应急广播受基层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的欢迎。一是这种广播形式可以成为乡镇和村两委工具;二是应对突发事件非常有效;三是收听方便,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一边干、一边听,两不误。

  (八)“2131”工程即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其覆盖广、群众知晓度低,民族语电影受欢迎。

  二、农村广播影视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州农村广播影视覆盖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大丰富了全州广大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但受管理体制机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广播影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州农村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机制缺陷削弱地方广播电视竞争力,广电网络实现农村全覆盖难度大。目前我国广播电影电视的管理体制是“四级办台、分级管理”;广播电影有线网络已经从事业中剥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就办台而言,中央和省台由于受众面广,广告费等收入高、效益好,加上中央、省的政策倾斜和雄厚的财力支撑,所以办台水平高、竞争力强;而受众面窄、收益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的地县台不但办台水平得不到同步提升,而且竞争力远不及中央台和省台,这不由使得中央台、省台和地方台无论在办台水平、竞争力还是受欢迎程度上走向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两级分化格局。使得地方台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造成地方台自办节目质量不高,群众想看又怕看。从传输覆盖模式(有线网络传输、卫星传输、无线传输)上看,有线网络传输的数字电视质量好、信号最为稳定,但由于有线网络其自身的特性,覆盖农村成本高、维护线路长、农村用户困难收费比城市低且难以集中收取等原因,缺乏经费支撑的能传输本地节目的广电有线网络难以覆盖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果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靠纯商业管理、市场运作,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农村就成为一种“奢望”。

  (二)特殊地理环境,限制了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覆盖广度。我州地形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错,大大增加了广播影视覆盖的难度、提高了广播影视整体覆盖的成本,导致优质广播影视业务难以快速大范围的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如:农村群众主要依靠“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收看电视,有的地方受地形及通信机站信号弱的影响,广播信号质量差;又如:我州农村居住分散,大多是一村几寨、几组,寨与寨、组与组之间有的相隔几公里甚至更远,而指标是每个行政村每月一场的“2131”工程难以实现自然寨全覆盖。

  (三)地方广播影视自办节目单一,缺乏吸引力。现代广播电视已经与传统意义的“听广播,看电视”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广播影视的需求也向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我州农村群众对于地方节目持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通过地方自办节目了解身边人、身边事,同时更希望通过与地方发展相适宜的节目引导致富。但一方面由于地方自办节目受传输方式的限制,很难将节目传播到以卫星电视为主的农村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支持有限,自己创收又受经济总量及相关条件的限制,达不到优秀节目投入产出的基础,再加上人手不够等原因,自办节目水平难以提高,所创办的节目大多脱离农村生活实际,只局限于会议报道、政治人物活动和地方党委政府形象宣传,内容单一、单调。

  (四)基层广电文化人、财、物浪费严重,文广事业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有编无人、有岗无人、空编缺岗、设备废弃情况严重似乎是众多乡镇的通病。走访、调查得知,由于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广播影视事业、文化事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认知不足,对文化、广电事业不重视,将乡镇文广站工作人员部分或全部抽调到其他站、办、所从事与文广无关的工作,致使乡镇文广站有编无人、有岗无人、空编缺岗,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更有甚者擅自改变文广站业务用房,导致本该造福于农村广大群众的许多文广设施设备得不到较好维护和使用而遭到废弃。这一方面造成了服务脱节,使群众想要得到的服务不能满足;另一方面造成了乡镇文广人才资源、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广播影视事业经费困难,物力财力难以保障。一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黔东南属于落后欠开放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群众经济收入偏低,不愿接受有偿服务,广播影视事业难以积累发展基金。广播影视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运行、服务保障就得不到有效推行,从而导致在建工程规划建设技术模式落后,已建工程缺乏有效管理和服务。

  (六)对广播影视作用认识不足。基层一些干部普遍地认为:广播影视仅仅是为了满足消遣、娱乐的需要。没有充分认识到广播影视的产业性质和潜在的社会效益,因而在发展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是对广播影视的产业性质认识不足。总认为广播电视纯粹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没有看到广播电视的电视初装费、广告、文艺、节目点播、可视电话等增值业务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新税源。二是对广播影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当今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农民缺技术成了发展产业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而信息含量大、群众收听收看积极性较高的广播影视作为最为有效的为现代农技推广、农技服务的“科技推广”平台得不到充分肯定和运用,大部分乡镇对此认识不足,科技推广仅局限搞培训班、开现场会等形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不明显。广播影视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等等搬上屏幕,让群众咀嚼择优消化,这必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三、提速发展农村广播影视事业、满足广大农村群众需求的几点建议

  广播影视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当今社会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激励竞争,农村人口是广播影视这份特殊商品的消费对象,服务存在无限的发展空间,借鉴商品营销的理念来管理和开发广播影视服务业,在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壮大广播影视的营运能力,增强广播影视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广播影视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广播影视的性质和潜在作用,加强对广播影视工作的领导,在干部配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管理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广播影视事业建起来、运行好。

  二是夯实人才队伍建设。从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资金短缺、广电部门工作条件差等客观因素确实存在,但人的因素在其中占有很大份额,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偏小、收视费收缴难、电视节目单调等都与人相关联。广播影视事业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纪律严明,愿意服务“三农”的广播影视工作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播影视服务质量。

  三是抢抓机遇谋发展。抢抓国家投资中西部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发挥广播影视部门特有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市场调节作用,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整合好、利用好社会资源,加快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做优广播影视产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条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经营为一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既适应当前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广播影视管理机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更好地为广播影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五是规范创办地方特色节目。以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专题栏目为突破口,强化广播、电影、电视窗口作用,重新树立农村广播影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创办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电视节目和利用优质的广电网络服务群众,让群众“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头脑有学头,生活有奔头”;规范广告准入原则,杜绝不实药品、保健品等医药广告播出,树立地方节目的权威,提高地方节目的满意度和公信力。

  六是做好“五增一宣传一加快”。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基建、维护的正常运行;增加服务网点,满足群众小服务需求不出村、大服务需求不出乡;增加频道,积极推进“广电宽带节目下乡”,拓宽接受渠道;增加应急广播系统的覆盖率,满足群众的时时刻刻听广播的需求;增加节目内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市场,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建设、农业节目的制作及农村电影拍摄。做好宣传,尤其是“2131”工程的放映时间、地点、内容的预告宣传,提高知晓率。要加快组建集镇数字电影院,建立固定放映为主流动放映为辅的多元放映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电影需求。

  七是广播影视部门要注重自身的宣传。当今,新兴媒介异军突起,广播影视唯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媒介形象的好与坏、产品和服务是否对路直接影响选择率。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除了自身过硬的质量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强化广播影视形象和服务内容的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向广大农村群众推介广播影视这一品牌,扩大广播影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群众更加了解、期盼、信赖广播影视这一传统主流媒体。

  总之,综合分析属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范畴的广播、电影、电视,面对农村,虽然满足了农村群众的部分需求,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看到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制约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用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和编制发展规划,长远与眼前并重,促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经过调查可以发现,黔东南州地区的广播影视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更多广播广告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