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众多商业大片赚的满载而归,而国产纪录电影却很少发生票房奇迹。 在中国电影市场份额之下,纪录电影所占比重还微乎其微。中国纪录电影的市场在哪里?中国纪录电影产业发展的路径应往何处去?4月19日上午,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的专业论坛之一,“从荧屏回归银幕——纪录电影产业论坛”在中华世纪坛召开。论坛嘉宾共同就“纪录电影是否能够创造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双赢”以及“互联网电影营销时代的来临如何助推中国纪录电影市场“”艺术院线的建立能否为纪录电影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等话题发表真知灼见,为中国纪录电影产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专家在“从荧屏回归银幕——纪录电影产业论坛”上发言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从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的致辞中了解到,未来纪录片发展的方向将是院线放映纪录电影、电视播放电视纪录片、网络播放纪录电影、甚至移动媒体播放纪录电影四者各行其道、各得其所。此外,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影院放映的纪录电影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这是电视或者新媒体播放所不具备的。因此,他相信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看纪录电影。他同时表示,纪录片人应该考虑如何用电影思维来拍摄纪录片,这样的纪录电影才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张雅欣教授在阐述纪录电影的艺术与市场兼容的话题时指出,在台湾、香港、韩国甚至欧洲,很多纪录电影的票房都很高,甚至有些外国纪录电影还能斩获国外电影节的大奖,这都为我国纪录电影的生产和国内电影节带来很深的启示。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向614部电影发放“龙标”,其中只有25部为纪录电影。另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去年法国纪录电影获得了成功,《上学路上》票房高达228万欧元,仅次于雅克-贝汉的《海洋》。2014年,俄罗斯电影总票房为7.5亿卢布,其中纪录片贡献了3亿卢布。 张雅欣还表示,纪录电影最重要的是学会讲故事。虽然有些纪录片导演希望在纪录片中阐述他的个人情感,但要是希望观众能走进电影院观影,就需要导演在个人的表达和观众的需求之间,更注重观众的需求。 纪录电影导演陈真在其发言中指出,中国的纪录电影要进入院线,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建立自己的营销团队,二是提高纪录电影制作的水平,让制作更加精美。对于营销的话题,纪录电影导演王一岩也表示,纪录电影要更加重视网络的推广和院线发行,特别是网络的力量不容忽视。 围绕“互联网营销如何助推中国纪录电影市场”的话题,腾讯纪录片主编黄平茂提出:“纪录片上院线正当其时,通过对比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以及中国电影的票房,我们可以争夺的空间很大,而很多成熟的电影上院线之前,会把网络作为宣发的主要通道之一。”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去年中国电影票房直逼300亿元人民币,而纪录电影票房仅为2000万元。 纪录电影《飞鱼秀》的发行人徐广宇介绍了他发行纪录电影的经验。他表示,纪录电影的发行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探索市场,找到真正的观众群体。他说:“纪录电影不是没有观众,而是要准确地定位到你的观众。” 最后,主持论坛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赵捷总结发言,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在纪录片的胶片转动声中,去感悟历史,体会当下,透过银幕光影感受真实的力量。 也许,纪录电影将在网络营销的推广之下,在电影观众中进一步获得更广阔的影响力。更多网络广告价格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