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华商报》做了一个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实在有点惊世骇俗的广告——报纸的头版头条整个空白,代之为一个重磅标题“头条呢?”标题下面印有一个APP二维码。 报社实际上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推广其手机客户端“华商头条”。希望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其客户端,关注其APP,从而使读者跟着该媒体搬家到移动互联网上。 在报刊界,经常听说“今天稿子写不出来,明天就要开天窗”,但是在笔者数十年阅报经验中,从没见过这种现象,相信一般读者也看不到这样的报纸。《华商报》的头版头条以“开天窗”的“奇观”赚足了眼球,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了解,仅一天之中,就有30万读者扫描“华商头条”二维码,了解这款全新面世的新闻APP,超过3万人在了解后下载并开始使用。对于《华商报》从5月11日头版头条“开天窗”,到二版的相关解析,再到5月12日呼应前一天内容的一系列动作,有读者大呼为“流氓行为”。笔者倒以为,这是传统媒体实现报网融合互动的尝试,令人惊喜。 在读者日益转向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阅读的当前,纸媒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通道,以使其搬家到互联网上。搬到互联网上,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数字化,其次需要读者关注度足够高。而后者,即所谓的眼球经济更是媒体生存的根本。 如今,纸媒的数字化探索十分普遍。在内容数字化方面,很多纸媒直接把内容放到网上、APP上,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更有不少媒体直接建立中央厨房,加大对数字化内容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多媒体能将数字化做得有模有样。但是,如何将原有读者转移到网上、APP上,或者微信公众号上的问题,却令许多媒体力不从心。 纸媒人都知道理想的状态是带着“老读者”一起搬家到网上,而大家面临的情况往往是读者黏性不够——读者是搬到了网上——读的却不再是原来纸媒的编辑记者们创造出的产品了。对于纸媒带着读者搬家到网上的设想,《华商报》以头版头条“开天窗”的做法,看起来大胆、出位、个性十足,却有效地带着读者一起搬了家,不可谓不智慧。 从“华商头条”联想到“今日头条”。“今日头条”APP用互联网思维已经迅速发展壮大。相信,如“华商头条”这样的纸媒,凭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厚的新闻素养和对于媒体规律的不懈探索,一定能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肩,共同为我国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其实,这则“头条呢?”天窗广告也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理念结合的一种体现。更多报纸广告代理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