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听界》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9日 15:07 |
人们总是希望在地面频道看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实现民生类节目的突破必须对本地区观众的收视诉求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形成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定位。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于2009年开办了《生活+》栏目,这个定位于“装修型真人秀”的民生类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节节攀升,短时间内便拥有了稳定的受众群,在北京市民中间引起不小的反响。
帮忙类节目的孵化与升级
传统的民生类节目内容多是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揭露,缺少为百姓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缺乏前因后果的深度挖掘。重复性内容多了,便会丧失吸引力,观众产生“惰性”,与“之游离”,在所难免。
民生节目的突围与创新始于帮忙类节目的崛起。《生活+》克服了以往帮忙类节目选题杂乱、有头无尾的弱点,选取了“装修”这个百姓生活中极为重要,也承载了最多家庭梦想的事件做主题,走了一条“专业化”的路线。装修本就是充满是非与矛盾的创造性事件,甚至有的家庭经历了“从牵手到分手”的惨痛历程。《生活+》敢于硬碰硬,挑选最难改变、最难协助的事件下手,所选家庭多为并不富裕、急需协助的普通人家,表现出栏目的自信与媒体责任感。
《生活+》倡导的生活态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开播首期“盖个厨房当嫁妆”中,厨师一家人原本生活在破旧不堪的平房中,但经过设计师和施工队的精心改造,平房俨然变作“天堂”。 帮忙类节目的具体呈现形式是“行动真人秀”,摄制要求是对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进行全程记录,而栏目又面临市场化的播出压力,这导致房屋装修过程中,难以避免矛盾与冲突。其中的困惑与艰辛,早已超出了一个普通生活节目所承受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生活+》的难能可贵之处。
公益赞助与家装讲堂
《生活+》在节目中采用公益赞助的形式,将中小企业的赞助直接体现在装修基金的提供与装修材料的资助上,不仅杜绝了硬性植入带来的消极效果,而且将企业产品的宣传达到了最大化,提升了企业公民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节目在百姓中的影响力和企业的公信力。《生活+》还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召集参赛设计师和装修改造申请人,在为节目争取免费资源的同时也宣传了优秀设计人才。
《生活+》还在各大购物中心、家居市场举办了“家装大讲堂”等大型宣传服务活动,邀请专家讲授家装知识,吸引了众多的购房者与装修百姓。在大型商场及社区内制造节目影响度,以公益为目的提升节目和企业的软实力,其广告的效果要远远大于硬性宣传与传统夹片广告,不失为一种媒体与企业的新业态合作模式。活动在栏目、企业、与消费者三方之间构建了交流平台,成为“媒体、商家、设计师、百姓”多方共赢的典型宣传案例。 多元趣味与悬念张力
“平民化”不等于“平淡化”,《生活+》在节目拍摄和制作中,不仅仅是“展示”或“揭示”枯燥繁琐的装修过程,更是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叙事,发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与信息平台,为实现居所梦想的老百姓服务,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平淡小事有了不平淡的趣味。
情趣:装修是合作性质的创造性活动,本就是增进家庭成员感情的一种方式。从整体设计、细节商议,到材料选购、实施验收,帮忙者和家庭成员一同分享克服困难的乐趣。
奇趣:装修中的创意与创新,思想火花的碰撞,设计中颠覆传统、引领潮流的点滴思考,都使得节目以奇取胜。
理趣:节目后期会通过具体案例教授家装知识,从识别材料真伪优劣,到价格预算的设计比较,以及丈量房屋、家具配饰选用等细节,展露节目理性和知性的一面。
乐趣:主持人董路诙谐的语言风格,节目对话与解说词中京味儿十足的调侃、插科打诨,加上大字体、动画、特殊音效等元素,营造了节目的幽默风格,将装修的辛苦转化为乐趣。
《生活+》的主创人员还善用悬念。新房装修后的辉煌效果与旧房的破旧往往形成巨大差异,但编导深谙这张底牌的重要性,留到最后一刻才展露给主人与电视观众。在质疑与期待中,观众会一直耐心等待到节目的最后,一睹主人惊诧欣喜的情绪反差。这构成了《生活+》悬念化欣赏的基本心理诉求,富于情节张力,提升了收视率。
装修型真人秀的西学东渐
装修型真人秀节目目前在英、美等国的收视率相当高,曾引发西方世界的装修狂潮,直接刺激了家装市场的销售额。
英国的《大设计》节目侧重知识性,采用纯记录的形式,将建设、改造房子过程编辑呈现,内含丰富的知识元素。该节目曾因推荐使用橡木来建造房屋,导致英国橡木严重短缺。《创意巅峰》则属于室内设计“竞争选秀型”装修真人秀。制作方找了十二名室内设计界的新秀,为竞争创意资金及在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而使出浑身解数。《交换空间》更是引领了世界家装潮流。节目采取“角色互换”的创意,两对邻居或者好朋友交换居所,在顶级设计师的协助下对对方的房子进行改造,最后换回并由设计师点评。当人们返回自己的房子时,往往难以置信,自己的房子被装修得如此美丽,女人们通常喜极而泣。不过由于设计理念的差异,也有人不满意最后的效果,而产生争吵或者冲突。
美国节目《改头换面:家装版》则具有民生与公益属性。节目聚焦困难家庭,为获得申请资格的家庭在一周之内重新建造房子。一周以后,归还给该家庭一个全新的房子。该节目获选2005年艾美奖最佳真人秀节目,为ABC(美国广播公司)收视率的收复战立下汗马功劳。该节目还被美国“家长电视媒体监督委员会”评为“最适合全家观看的晚间节目”。节目甚至带动了之前乏人问津的家园电视频道收视率大幅提升。
与欧美家装真人秀的大投入、大制作相比,北京生活频道的《生活+》栏目面临着节目经费低、人力资源不足、节目摄制头绪繁杂等困难,因而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线:定位小户型或小房间,以幽默调侃的话语风格推进装修进程。西方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刻意避免千篇一律的情绪导向,融入负面感情因素,激化矛盾冲突”,这与我国倡导和谐、化解矛盾的节目理念存在差异。《生活+》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借鉴了欧美最新电视节目模式“装修型真人秀”的精华,又合理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不回避矛盾的同时,彰显“劝服”与“协调”功能,显得更加朴实贴近,更为人性化。尽管没有奢华的巨额投资,但以低廉的成本换取了高回报。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