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知道谁有意无意的向媒体透露,微信和阅文集团正在联合开发独立APP“微信阅读”,并进行内测。其目的很简单,就是在QQ阅读和微信之外,找一个新的APP来探索社交化阅读的可能。 说到这个微信阅读,其基于熟人的关系链,你可以看到你的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包括他的书架上有哪些书,他的书评,可以向朋友推荐书籍,也可以购买书籍送给好友,还有好友阅读排行榜等等。还有一个微信也想到了,用户不便展示的书,也可以屏蔽掉。 想的很周全,不愧是微信的团队,产品设计方面一等一的拿手,但,事情接下来有了发展。就在这款产品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候,掌阅就开始发声了,其CEO成湘均表示,能跟高手过招是件开心的事,凭借微信团队的产品经验,加入到阅读中,对掌阅在产品上的提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客气过后,老成也表达了自己的更多看法,“阅读是需要一个纯粹和安静的场景,微信做阅读主打关系链,这不是阅读最本质的点”,“微信团队对产品有着深刻的理念,不会认为做阅读只要有入口和流量就行,应该不会忽视图书的质量和体验”。 最后成湘均还是认为,掌阅的精排版书籍更有竞争力。那么问题来了,以熟人社交对决精排版书籍,到底谁是用户更需要的呢?这里涉及的话题很多,但对于一个新事物,我们不妨从以下亮点来看看问题的模糊之处。 首先,隐私问题。作为80后,我不知道90后的具体想法,比如说是不是很多事情都要自拍然后发微博微信,但80后肯定是比较含蓄,注重隐私的。我们可以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你有一个书房,摆满了书,然后一个朋友来到你的房间,未经你同意开始浏览你书架上的书,并发出阵阵感慨,“你居然还看这本书”,你会是什么感想。你肯定在想,幸好我藏在抽屉里的几本书他没看到,万幸万幸。但问题是自己的书架,为何要这么偷偷摸摸呢? 看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观点、品味、爱好、情趣,二十本书基本可以让别人了解你的很多内容,如果加上书评就更好了。比如我看了一本书,《大太监李莲英》,我是否应该让别人知道呢,这是个费思考的问题。还有,我喜欢的《三言》、《二拍》,居然有女生认为太重口,这个审美差距怎么办?或者,我是否应该放上一本《21世纪资本论》呢,即使我就翻两下。大家都知道,朋友圈大家分享的内容其实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甚至是过于美好的,那么书架这种事会不会变成这种情况呢。 我曾经做过很不礼貌的事,翻过别人的kindle,结果发现书架首页空空,还有个生词本,突然觉得好像看到了对方很囧的一面,于是马上还给了人家。对90后来说,也许分享是个很好的事,但对80后,现在还说不住。 其次,定位问题。我们知道,虽然是电子书,但现在的阅读APP可不是当年可以比的,既有各种缩放排版,也有夜景、听书、自动翻页、护眼等功能,十分全面,其实是一个很重的APP。同时,里面的书每一本也都要经过编辑整理,十分复杂。 最近最新的一本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打开来还有一段视频,有奶茶磁性的朗读和独白,虽然朗读很朴素,但这气势则十分华丽。也就是说,人家的自传不仅让你看到她心里想什么,还要她以自己的真实语气说给你耳边,这无疑会让读者十分的满意。 也就是说,一个阅读APP,不是一个轻应用,还要能开发引擎应对音频、视频、图片的播放。回过头来,如果微信阅读不具备这些功能,那么与大家习惯使用的手机阅读应用相比体验要差很多。而另一方面,如果微信阅读具备这些功能,那又和QQ阅读有多大的区别呢,也许只是加了社交功能,那为何不在QQ阅读上直接加上这个功能呢。 QQ,微信,微信,QQ,这又让我想到了当年的微信电话本强制替代QQ通讯录的事情,记得事情发生后,底下网友这么评价“好好的QQ通讯录,功能各方面用的都很好,微信电话本烂到家了”。确实大家有点不明觉厉,难道带微信俩字就那么重要吗? 到底未来是微信阅读,还是QQ阅读,还是微信阅读只是个体验,还是QQ阅读要被换掉,这足矣让人产生迷糊。实际上QQ阅读已经很优秀,也没人怀疑微信阅读将十分不错,但具体如何选择,重点用哪个,则会让老用户有所困扰。 微信内部人员对微信阅读的解读则看上去相当有意思,他们会把微信阅读像游戏一样进行运营,好友之间的互动性很强。之所以做这个产品,是因为看到目前市场上的读书App都是单向输出,阅读的形态多年来没有变化,互动性很差。有了好友的关注和激励,很有可能将读书这个好习惯长久的维持下去。更多广告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