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王东烽:不「跟风营销」该怎么营销?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5年8月10日 11:08 

  冯大辉昨天写了一篇文章「我讨厌跟风营销」,获得赞誉无数。他说:

  跟风营销是智力和行动上的偷懒,不但空耗自己的资源,还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扰。要知道,自己假装高潮是没用的,只是一种表演。如果影响不到用户,那就是无效劳动,停一下吧。费油。

  什么叫跟风营销呢,就是跟着当下的热点夹带自己的广告凑热闹。例如前几天的第2个地球、高颜值游泳冠军,还有前天的刘强东结婚...

  估计看完冯大辉的文章,很多市场部的老大都傻掉了,我一直让下面人紧跟热点啊,怎么就跟风营销不对了呢?有人说,杜蕾斯不是一直跟风营销吗,难道也不对吗?

  一、难道所有的风都不该跟吗?

  首先跟风营销不管跟得水平高不高,其实都不是品牌美誉度塑造的最佳方式,因为跟风这事,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有些贬义的。

  例如这几天市场上出现用户数据被盗了,数据安全公司就可以跟。如果这事情和你的公司业务直接相关,你能表现出足够专业,请大胆跟。

  是你的风你就跟,不是你的风,请止步。

  二、营销是基于主题的

  有的自媒体或者说市场部的官微,今天这个主题,明天那个主题。其实在所有专业人士眼中就是跳梁小丑,在普通受众眼中,已经忽视了你的品牌存在。

  做营销,不垂直,不基于一个主题,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成功的,即使有些小成,基本也是影响了其本来该达到的成就的。

  例如有一个小伙子叫张磊,他的微信公众号叫大玩家,一直写信用卡各种攻略,迅速积累了一票爱玩又舍得消费的主,成就了今天的懒投资。

  既然营销是基于主题的,那么就不能随意改变风向,因为你的受众会晕。

  你的营销有主题吗?如果没有,尽快去确定一个主题,那才能有最好的效率。

  所有不可以复制的媒体其实都不会成为大媒体。你是做美食的,你就弄一个班子去各种探索美食;你是做影视的,你就整天给大家介绍好看的电影。

  三、主题别跟风,但是营销可以借机借势

  你会说了,你不就是一个跟风者吗?顺丰嘿客、阿里红包,现在又跟风「我讨厌跟风营销」。

  顺丰嘿客是我无意之举,仅仅是写了一下我做餐饮之后对O2O的理解;阿里的红包是因为我做了4年支付,我有资格谈的相对专业。

  万众O2O创业的时候,我写顺丰嘿客的事情自然有人关注;过年我写写红包这叫借机,不叫跟风。

  大辉写「我讨厌跟风营销」,留了一个尾巴,我借机说说是一种服务,而不是跟风。

  四、营销要脸对着受众,屁股对着公司

  大多数公司的营销,往往是写给老板的、写给KPI的、因此每周整几篇文章,有个几千阅读量就兴奋的不得了,甚至很多文章几百阅读量,还不如把市场部的人全开了,拿出那些钱每天抽奖呢。

  如果你公司市场部有几个人同时做网络营销,并且自己写东西,那么很简单,每个人一个重度垂直,让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否则是一点意义没有。

  但是99%的市场部都是脸对着老板,屁股对着受众,每天意淫,从不知什么是高潮!

  五、标题要引人入胜,头图要花功夫

  如果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粉丝,那么标题对你会不太重要,否则,每个文章请尽量保证你的标题引人入胜。

  让人看了这个标题愿意点开,引人入胜和标题党是两码事。标题党的意思更多是挂羊头卖狗肉,请不要混淆。

  例如本文就是一个好标题,因为我写的内容和标题是契合的。大多数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但是标题从了没有花心思去起,头图从来没有花心思去做,那个效率可想而知。

  六、文章少而精,内容简洁流畅

  很多公司规定,每天必须一篇文章,最后完全变成了滥竽充数。KPI对于市场部对于营销来说,尽可能没有。如果有,请考核转发量和阅读数吧,但是别造假。

  一个文章不一定要写太多,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少则少,事情说明白就好。

  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用微信服务号做营销的,其实一周一篇好文章足够;平常非要写,就仅仅利用预览发布到朋友圈就是。

  七、保证幽默有趣

  同样是美女,一个幽默一个冷冰冰,所有人都会喜欢第一个。美女都一样,文章也一样,有自己的格调,说话中的幽默恰到好处。

  不过这个真的太难了,应试教育下,大多数人的幽默都被扼杀了。因此营销人员的招聘,尽可能是有个人魅力的,尽可能是本身幽默的人。

  八、能解决问题

  不管你文笔再好,再幽默,如果你不能给你的受众解决问题,那么真的不如写四个字好:周末愉快!

  问题非常多,关键是你是否去关注了。做C的一个可以去关注你用户的问题,做B的一个可以去关注客户和你客户的用户的问题。

  如果找不到问题,请先去找再写。否则你写出来的全是噪音,等你找到了的时候,大家也以为是噪音。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