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专家:微博成瘾可能导致焦虑症和强迫症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0日 11:28 

  “微博控”们的特征: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每天要发微博10条以上,至少每天上1次至3次微博,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

  继网瘾成为危险话题之后,微博也赶上了“成瘾”的潮流。有专家警示,“微博成瘾不可小看,它很可能导致焦虑症和强迫症。”美少女作家蒋方舟退出微博的宣言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理论。

  就在微博成瘾引发了一系列对于微博的批评之后,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短平快的网络语言交流究竟为何会成瘾?频繁的微博骂战是否正常?未来微博的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表示不必担忧,他说:“成瘾是人性,并非微博独有,还有官迷、财迷等,那怎么办?至于骂战,也很正常,就是一个发泄,只要不违反法律,就是可以允许的。

  网络成瘾满足成就感

  网络游戏、开心网等都曾经成为成瘾家族的一员,六十高龄的老人半夜起床偷菜的事件已经不是新闻。而今,最新的“成瘾家族”成员是微博。怎么样才算成瘾?观察这些被微博套住的人们的一举一动就可以看出端倪: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看看,每天要发10条以上的信息,每天至少上1次至3次微博,并且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

  是微博成瘾还是互联网成瘾?成瘾的原因又是什么?李河说:“从报纸到无线电再到电视,这么多的表达方式中,电视、广播、报纸等对使用者来说都没有导致成瘾的机制,但互联网则不然。我曾经说过,瘾君子有三种,赌博者、吸毒者、互联网使用者。互联网能够快速而稳定地扩大用户,就是它的成瘾机制在起作用。这种成瘾有两种,一种是网络游戏成瘾,把人变成一个欲望扩大化的消费机器;另外一种就是意见表达的成瘾,比如微博、博客等。很多人在现实中不能自如表达自己的意愿,存在表达的困境,而且,即便是有一些表达,也是旋说旋灭的,没有留存。

  标题党吸引粉丝眼球

  在微博上,口水大战是正常的现象,由口水战而升级的骂战同样普遍。

  今年3月,黄健翔遭遇微博骂战,参与者有众多名人,比如宁财神、慕容雪村、陈村等,从最初的争论演变到人身攻击,最后被管理员关闭帖子而结束。而郑渊洁和陆川同样也发生过骂战事件。

  网络上的语言宣泄往往无法控制,越演越烈,李河说:“过去在公共领域的意见表达,后面必然要有论证的过程,要有数据、证据来支持这个意见,但是现在,每天都有千万条意见产生,怎么样才能让你的意见浮出水面,过去靠论证,现在靠什么?主要靠标题,也就是标题党。这是一个醒目的标题横行的时代,也是微博出现的背景。这究竟好不好呢?其实微博只是一个形式,它本身没有好与不好的问题。正面来说,这些标题把公众所关心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见高度凝练起来,能够迅速唤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但从负面来说,没有论证过程,大家都以夸张的手段来表达,为了点击率甚至故意远离论证,只要能引起讨论或争论,不管获得的是喝彩还是谩骂,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就行。骂战也往往因此而起。”

  周孝正则认为:“在网上骂战,是一种宣泄,这种宣泄不在微博上,也会在别的地方出现,宣泄了,大家的精神自然就平和了。网上骂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法不禁止即为允许,不违法的自然就是正常的。”

  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

  微博遭遇这么多非议,究竟是不是错了?李河认为,现代社会,表达对公民越来越重要,因为这和人的权利有关,可以说,没有表达,权利就无法体现。微博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渠道,因此应该宽容一点,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而微博中的诸多问题其实也并不是想象中的严重。李河说:“以前的公共事件,对于社会和人的影响是持久的。而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一些特大事件的关注,超过一周就很不错了。一个意见,在互联网上,可能争论一时,但很快就会被淹没。这种频繁的事件转移是现代传媒的规律,媒体找题目有一种事件期待,一个意见不能够成为公共事件就没意思,但是成为公共事件时候很快又会转移到其他事件上。因此不必忧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