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0日 11:19 |
什么是偶像剧,说不清楚;谁在拍偶像剧,那可多了:有制作单位,有电视台,还有视频网站。找不准方向,却又遇上推手热情膨胀,偶像剧就像一艘舵向摇摆的小船,在无数船桨乱划的推动下,渐渐迷失了方向。昨天,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开坛讨论“两岸偶像剧创作和市场合作模式探讨”主题。两岸电视剧制作人给出的偶像剧概念层出不穷,面对诸如偶像剧成了“山寨剧”的乱相,却难以给出解决方案。
“山寨”,戳破了偶像气泡
“偶像剧原来是个阴谋。”论坛主持新闻评论人骆新,说起偶像剧营造出的梦幻生活令少男少女向往不已时,开玩笑地形容偶像剧的功能是阴谋。从9年前校园风靡的《流星花园》,到如今《一起又看流星雨》,“偶像剧阴谋”却渐渐成了一个笑话——“山寨剧”成了偶像剧的代名词。做客论坛的偶像剧“掌门”,他们履历上的“娱乐没有圈”、“丑女无敌”、“流星雨”,也都是观众口中最红的“山寨剧”。用网友的话形容偶像剧到“山寨剧”的变化,就是“F4”终于成了“H4(汗死)”。有人甚至说偶像剧是现在电视剧创作的包袱。
一部《流星花园》不仅骗走了校园男女的大票眼泪,还让几位主演成了娱乐圈的金童玉女。于是,引进改编或者直接“拿来主义”,偶像剧成了眼下圈内最喜欢投拍、圈外最乐意飞砖的类型片。校园里,男女主人公偶遇,跑到楼顶上向同学发出挑战。《一起去看流星雨》的这个桥段,直接取自《流星花园》。办公室里,一群人高呼口号,给自己加油。《娱乐没有圈》里的“企业文化”,和《空中小姐》中的日企文化一脉相承。
难逃“山寨”恶名。
让观众更加抓狂的是“山寨剧”中的“插件”往往是赤裸裸的广告。某翻拍的校园题材偶像剧中,为了给植入广告创造合理环境,男主角成了赛车狂,女主角家开起了奶茶店。而在一部办公室题材偶像剧中,茶歇时齐刷刷一排人拿着一个款式的饮水杯,上面都印着巨大的红茶商标;白领们相约去剪头发时,也都自带洗发水,还露骨地说“这个牌子就是好”。《幸福一定强》曾被网友戏称为“软广告集中营”,《丑女无敌》更是通过植入广告收获过亿元。
“偶像剧这顶金皇冠,如今已经成了这个类型片的紧箍咒。”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吴洛璎在论坛上说,角色和所谓偶像之间,戏剧的结合力已经弱化到了极点。从剧情克隆到满眼广告,偶像剧早已没有了王子公主让“粉丝”可以向往幸福。当初的那个“阴谋”,在如今赤裸裸的“山寨”面前,反倒有了几分温暖。
偶像,不过是一种商品
尽管恶评如潮,但国产“山寨偶像剧”仍然高烧不退。究其原因,是偶像剧的商业价值让人欲罢不能。当被问及“什么是偶像剧”时,论坛嘉宾回答说:与其说偶像剧是一种电视剧类型,不如说它是一种商品类型。既然是商品,自然追求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收益的最大化,而偶像剧恰恰具备了这样的可能性。举例说来,植入广告就是偶像剧投资方获利的重要途径,因为偶像剧的都市背景和时尚气质非常有利于广告植入,可以安插大量的消费品。
而近来内地多家卫视不约而同地掀起了自制偶像剧热,则是因为看中了各路选秀明星的“粉丝”效应。偶像剧已经成为卫视安置自家选秀明星的后花园——不少从唱歌比赛中走出来的明星出道后没有在歌坛大放异彩,反倒在偶像剧中频频露脸。《一起去看流星雨》和《一起又看流星雨》就起用了“快男”俞灏明和“快女”谈莉娜等选秀明星,而另一位“快男”吉杰也出现在正在某卫视播出的自制偶像剧《佳期如梦》中。“流星雨”系列制片人姚嘉更坦言,“快男”是该系列的重要资源。
在对收益最大化的追逐中,“山寨”——或者说翻拍——偶像剧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模式。甚至“山寨偶像剧”的“雷点”也成了卖点。《一起去看流星雨》尽管“雷”倒观众一片,却取得了同时段全国收视第一的成绩。
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内地电视人注意:在台湾,偶像剧正在努力摆脱“无营养恶作剧”的恶名,把镜头对准生活的真实一面,试图彰显不变的人性和曲折的人情,并且因此重新展现出勃勃生机。《篮球火》尽管有言承旭、罗志祥和吴尊等偶像出演,却因为太过童话而收视率惨跌;而《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等现实题材的偶像剧却收视大热,后者甚至创下了“破十”的超高收视率。对于这一现象,电影《卧虎藏龙》的编剧、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副教授蔡国荣分析说,真实体现主创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是电视剧创作的必要法则,偶像剧也不例外。没有精神内核、一味在商品的属性里沉溺只会使偶像剧的资源被透支,最终像一只旧玩具一样被市场抛弃。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