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背后,也是媒体的一次实力点评。央视、新华社等威权媒体之外,市场化的媒介竞争尤为激烈,尤其在手机客户端的竞争,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媒介也是如此。市场化媒介的竞争,之所以尤为激烈,根本原因在于——身份。 之所以,称之为“媒介”而非媒体,因为各家定义不同:今日头条是“社会化推荐引擎”,微博是“媒体型社交平台”,微信是社交平台,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百度新闻、凤凰新闻都是新闻客户端,即便如此,这些新闻客户端各家定义与方向其实也有不同。 先看一组数据对比吧,看看目前新闻资讯客户端行业的前两名腾讯以及今日头条的表现。(注:根据Talking Data、Questmobile以及Trust Data等多家第三方调研公司的近期的发布的数据报告来看,腾讯新闻以及今日头条以及稳居新闻客户端行业前二,并且已经拉开与第二阵营的差距。) 财大气粗的腾讯因为QQ、微信等资源的投入,直播同时在线人数1500万,创下了腾讯视频直播人数最高纪录。 今日头条的数据则更加抢眼:据今日头条官方数据,截止9月3日17点,今日头条视频直播的展示量超过7000万,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峰值在线人数超过200万;今日头条的视频专题展示量约1.5亿,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累计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时长约60亿秒。 回看此次阅兵,其实可以对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媒介趋势有个大致判断。今天讨论的话题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资讯客户端在此次“掌上阅兵”中的抢眼表现和它背后所呈现的一些趋势。 第一落点:资质、能力与基础 每次重大事件,无论先有编排抑或突发,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最受瞩目,因为它们的“身份”,国家级媒体。 国家级媒体中,央视又格外重要,本质原因其实是,电视是第一媒介形式——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央视…从文字到广播,再到视频,覆盖与影响人群逐步扩大。网上说,“有图,有真相”,有视频画面,“真相”更真。 此次阅兵,最为受益的官方媒体,还是央视。不过,它也接受了阅兵——它成为阅兵第一发声平台时,直播能力也得到了一次检验,事后有很多专业人士吐槽央视导播能力差,出现手抖、画面虚等一些小的故障。 另一个现象就是:微博、微信群或朋友圈,在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成为赢家。因为,社交网络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微博掌上阅兵、在朋友圈阅兵、在今日头条掌上阅兵,皆因社交。 权威性与影响力,未必同步,权威靠“身份”、“内容”,但影响力在权威之上,还有更为实际的“端”、“入口”。所以,我们看到,央视在电视直播同时,也要借助微博、微信,也要借助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因为,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均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权威性的独家内容,嫁接在社交媒介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第一落点,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单一媒体,到门户,再搜索,再到社交。当然,这其中也不尽然是完全性的替代。 新闻+社交=信息消费时代 此次阅兵,也是市场化媒介权力转移的节点。两件事,可以品味出这一市场的发展趋势:阅兵前,此前“五大门户”之一的凤凰网,宣布裁员;今日头条全程直播阅兵,央视新闻在今日头条开通“头条号”,独家提供许多视频素材。 事实上,早在凤凰网裁员之前,五大门户之一的搜狐,也经历过裁员与瘦身计划。五大门户中,网易、新浪、腾讯均有大批高管辞职,这里就不一一做详细介绍了。人才流动,的确正常,水流不腐,但另一方面,其实是也反映出此前门户模式的式微。 此前的门户,甚至百度搜索的百度新闻,影响力与巅峰时期相比较,的确略有颓式。 这其中,原因很多:有PC向移动端转移,权力分配尚未结束,加上新闻媒介本身相比较电商或其他又是一个小的市场,所以,比较起电商、O2O、移动支付等市场来说,这一市场投入自然不大,更何况,移动互联网本质是“去中介化”。 移动时代相比较PC时代,甚至前互联网时代,媒体市场发生最大的变化,或许还是:从“读新闻”,到“消费资讯”。 今日头条是“消费资讯”的集大成者。 一个简单的比喻是:上新浪是看新闻,上微博是“消费资讯”,在看新闻同时,有评论,有讨论,也有相应、相关的内容跳转;上腾讯看新闻,转发分享朋友圈,却是在“消费资讯”。 也就是说,从“读新闻”,到“消费资讯”最为本质的,其实不是点评,而是社交,评论是一个表象——门户时代,网易新闻以评论著称,不过,它的缺陷是没有社交基础。 今日头条将“消费资讯”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基于社交关系下的新闻推荐引擎。 移动互联网,我们看到阿里、腾讯、百度等传统巨头的顺势迁移,移动首先是PC的迁移。但五大门户、百度新闻、微博之外,今日头条能够冲突重围,为什么? 因为,今日头条与百度新闻、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不同,但又与微博不同。这是一个集众家之所长的,特殊性的媒介产品。 当然,今日头条之所以成为今日头条,也与创始人张一鸣的从业经历有关。最初加盟酷讯,是做搜索引擎的,后来加盟九九房,还是搜索引擎,再后来与王兴一起做海内、饭否,有社交经验,而今日头条创业前,他做的一个项目是“内涵段子”,是内容消费社区。 新闻,最终还是消费品,并且是快速消费品。 消费资讯背后——账户,以人为核心 新闻,最终还是消费品,并且是快速消费品。 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体验出。微博上,除了重大事件,更多的则是名人明星微博以及各种草根大号与段子手。 各大门户新闻客户端都是试图尝试这条路,但各家各有不同。譬如,搜狐新闻客户端,固有优势在娱乐,然后从美食发力,旨在让内容更有消费性。 事实上,此前陈彤确定的“快速、海量、全面”的门户法则,今天依然适用。但五大门户加上百度新闻的重重围困中,今日头条为何突围?并且,每次重大事件,微博、微信都成为事实性赢家? 这其中涉及的,便是从PC到移动端的本质变化,或者说,社交网络的本质:以人为本。 传统门户,即便是当下的新闻客户端,都是与传统的报纸形式,头条、二条、三条,社会、经济、法制、体育如此划分;今日头条,则是以“剪报”的形式,根据每个人的品味、需求进行推荐,大数据、社交关系链等,是今日头条“剪报”的剪辑核心,只不过,今日头条更喜欢用“推荐”一词。 有了今日头条的前鉴,诸如搜狐、腾讯、百度新闻都在尝试,各种推荐,每家推荐算法也有不同,UC浏览器更打出“不想做‘今日头条’的浏览器不是好的广告商”。 当下是“信息找人”,而非“人找信息”。 今日头条说,“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就是这个意思。 版权合作:各取所需 此次阅兵,对于今日头条,意义非凡。在此之前,有不少媒体抨击它在版权方面诸多问题,这一次与央视新闻合作,一方面是对此前质疑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今日头条的一次模式升级。 截至今年8月,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平台上的账号数量已经有超过3.5万个,其中各类媒体、政府、机构总计近9000家。其实就版权方面,今日头条有很大的投入与关注,某门户网站负责媒体版权合作的朋友私下告诉我,其实今日头条一年在版权上的资金投入,已经与许多门户持平。 今日头条,比较起凤凰、搜狐、腾讯等新闻客户端,胜在社区,它打通了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网络,此外,日活跃用户已经有超过2700万,累计激活用户超过2.9亿,如此大的活跃社区,也是央视新闻与之独家合作的需求所在。 本质上,今日头条是一个消费资讯的社区,它与腾讯、凤凰等的竞争优势在于第二点——新闻发生后的消费行为,体现在用户活跃性、评论、收藏以及分享这些均是考核指标。与央视新闻的合作,旨在抢占第一落点——快速、全面、权威性。 在今日头条版权风波时,国内媒体中版权保护意识最强的“财新传媒”站出来,力挺今日头条,不是没有道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日头条与微博、微信一样,正变成中国互联网的一项基础设施,这也是一个社区,社交网络,只不过,在今日头条社区里,用户更多的,是消费新闻、资讯,不是玩游戏。 科技蟹与今日头条也有合作,当然,也有百度百家、微博、微信以及自己的官方网站。“一处水源供全球”,媒体的核心是“水源”。 传统媒体有比快的传统,即便如今的新闻客户端,大家也都在比拼谁的新闻推送更快。点滴积累最终形成习惯,成为入口。当下还有另外一个趋势,那就是各大平台间的边界模糊——各类APP,不再像PC时代那般泾渭分明,譬如UC浏览器效仿“今日头条”推出的“今日看点”。 客户端,影响力、品牌,也可以说是用户习惯。 今日头条从社区推荐引擎,借助此次阅兵,强调“快速、全面、权威性”,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用户习惯——从消费资讯,向快速、权威性平台迈进。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