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1日 09:50 |
这起“诱奸门”事件,让人看到无良发帖者为制造轰动效应,不仅手段卑劣,而且采用的造谣功夫还在升级。
谣言再疯狂,也是在人的掌握控制之下,没有网站和人的支持是传不出去的。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遏制住网络谣言,必须建立网络审查追责机制
连日来,一则网帖曝安徽省合肥四十二中英语组女教师“孔菲艳”利用补课的机会,诱奸学校900名学生,一时间舆论哗然。
这起被称为合肥“诱奸门”的网络事件,很快被证实帖子所有内容纯属捏造,合肥四十二中根本没有“孔菲艳”其人。6月7日,合肥市更以市政府新闻办的名义发表官方严正声明,澄清事实,足见此事所产生的恶劣影响。
《法制日报》记者今日从合肥警方了解到,目前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该帖的源头———“第一原始帖”来自外地,初步排除了合肥本地人作案的可能。警方正在全力追查该帖的始作俑者。
但是,此次“诱奸门”再次挑破无良发帖者和网站的“脓包”,而且把一直备受争议的网络诽谤追责问题再次推向前台。
“女教师”诱奸900多名男生?
6月7日,合肥某门户论坛上,出现一则帖子:合肥市四十二中一名叫孔菲艳的英语女教师,3年间诱奸了900多名男学生。据了解,该帖最先出现在天涯论坛上,合肥某论坛网友“刘亦菲”以“合肥孔老师诱奸900男学生火爆网络引发的思考(有图有真相)”转帖。
此帖迅即引爆网络。根据各网站发帖的时间顺序,《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最早发帖的是天涯论坛娱乐八卦专版。6月6日13时08分,网友46062985发表“合肥孔老师诱奸900学生,求组队从了孔老师”一帖。不到半小时后,人民网重庆视窗网友“匪号:大脑壳”在该网论坛发帖,名为“孔老师如何让学生沦陷”。
网帖煞有介事地称:合肥王女士16岁上初三的儿子上个月总是精神恍惚无精打采,在王女士严厉逼问之下,儿子说出了实情———是被教英语的孔老师一年前给诱奸了并一直保持关系。深知事态严重的王女士赶紧向市委求助,经过组织同意后,一个调查组成立并展开工作,一个月后真相大白……
帖子明确道出女教师是合肥四十二中的教师,叫“孔菲艳”,她在3年时间内诱奸了900名男生。帖子后面附有一则“孔菲艳”的个人声明,声称网上所传的数字夸大,她只是在3年内与100名学生发生关系,而且学生都是自愿的。
“我们学校在编和校聘老师中,均无孔菲艳此人。所发照片根本不是我校老师……学校已向合肥市公安局报案。我们一定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处于舆论漩涡的四十二中当即表示网帖系捏造、诽谤,并向警方报警,要求追查始作俑者。合肥官方更是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辟谣。
网帖诽谤造谣手段不断升级
有网友猜测发帖者的真实动机,要么是发帖者随机找的,作为炒作的依托;要么想损毁合肥四十二中的声誉,以进一步让其生源流失。
现经查证,此“诱奸门”纯属捏造。帖中被冒名为“孔菲艳”的女孩,是网游魔兽游戏有名的玩家,她的男友也完全与合肥四十二中没有关系。
截至记者发稿时,网帖中出现的女孩还没有发表任何关于此事的声明。由此,又衍生出她是被人暗算还是被炒作的话题。
有资深网民评价“诱奸门”时,用了“佩服”来形容造谣者。这名网友认为,这起“诱奸门”事件,让人看到无良发帖者为制造轰动效应,不仅手段卑劣,而且采用的造谣功夫还在升级。比如,该帖以“荆楚网消息”以增加帖子的“真实性”,尤其文中还写有“记者找到了……”等内容,以“加固”看帖者的信任心理。荆楚网已证实自己根本没有发过此帖。
从该帖子快速“发热”看,帖子是造谣者精心策划的。从最初不堪入目的帖子,到“女教师”承认诱奸的声明,再到后来“当事人”网上注册个人空间,在新浪、校内等网站上开通了数个“孔菲艳”个人博客,发表数篇个人心情日志。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领导批评,家长投诉,弄的(得)我焦头烂额,没办法,学校也回不去,被停职了。”在另一篇日志中,她写道:“昨天刚刚去学校把剩余的工资给结了,领导说让我停职查办……还好王主任一直在帮我说话,才能硬撑到现在……”
这些编造的故事达到了佐证帖子真实性的目的,让无法了解到内情的网民深信不疑,从而情不自禁地为“诱奸门”帖子“加热”。
这名资深网民认为,这样的帖子应当不会是泄下私愤那么简单,其恶搞手法已经“刷新”。
网站应承担连带责任
沸沸扬扬的合肥“诱奸门”,尽管被合肥市有关部门迅速澄清,但这起事件再次拷问了网络的良知。
“此‘诱奸门’帖子明显是一则假得不能再假、且逻辑错误、言语下流的假新闻,哪怕只是用脚指头想一想,那也不会是事实呀!”一名网民说,此帖对“孔菲艳”诱奸学生的过程有详细的描述,其细节描写之露骨,不堪入目,有基本良知的人都会提出疑问。
安徽律师朱波认为,网络谣言的疯狂与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有关,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速度极快、门槛低等因素都为其疯狂创造了条件。但是,谣言再疯狂,也是在人的掌握控制之下,没有网站和人的支持是传不出去的。
面对泛滥成灾的假新闻、造谣事件,更多的网民已经认识到其对网络环境的破坏、对人们道德公义观的冲击。不少人呼吁,网民要保护网络这块精神家园,不要热衷于从谣言对无辜者的伤害中寻求刺激和快感,或者放大发泄不满情绪。
一些法律专家认为,有关网络的立法明显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一方面要加快立法速度,另一方面要有适度有效的监管。比如,面对网络诽谤事件的发生,要引导、强化受害者的法律维权意识,鼓励受害者通过自诉追究造谣者、网站的责任,并赋予受害者要求监管部门帮助提供调查、取证的权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