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2日 09:22 |
自从1996年7月5日,世界上克隆出第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之后,“克隆”这个名词就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此后,克隆羊、克隆牛、克隆猪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电视行业内也出现了“克隆”电视节目。
什么是“克隆”电视节目
“克隆”电视节目,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照搬”已经成熟的或已经成功的电视节目形式。
近几年来,欧美、日韩、港台的电视行业在节目的类型样式上发展速度很快,不断有充满创意、较高收视率的节目形式出现。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成为电视行业中的成功典范。与此同时,在中国内地,“克隆”之风也悄然刮起。许多内地的电视台、制作团体,将“克隆”电视节目搬上了内地的电视荧屏。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的电视节目中,不断能看到国外、港台电视节目的影子。例如:中央台的《幸运52》克隆英国的《GO BINGO》,《开心辞典》克隆英国的《百万富翁》;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克隆美国的《美国偶像》,《快乐大本营》模仿台湾的娱乐节目《超级星期天》;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模仿美国的《歌唱小蜜蜂》……
“克隆”电视节目需要改造创新
“克隆”的原电视节目,有高收视率、高回报率。“克隆”这样的电视节目,可以少走弯路。可是,“克隆”不等于抄袭。并且,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克隆”也很难与创新划上等号。其实,“克隆”的电视节目在“克隆”的同时,更需要加以改造创新。完全的“克隆”模仿,便是抄袭,失去了其节目的生命力,必须改造创新,加入新鲜的血液。事实上,“克隆”要掌握好尺度,要“克隆”得巧妙。对于电视这门特殊的艺术来说,“克隆”是可以的、模仿也是正常的,但“克隆”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克隆”过来的节目改造创新,让其个性化发展。借鉴和学习是激发自己想象力的起点,是开拓与创造的阶梯,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结合自己的实际与优势,办出自己节目的特色。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借鉴了台湾娱乐节目《超级星期天》中的精华,根据自身情况“克隆”其对节目发展有意义的部分,而不是单纯模拟、抄袭。并且,他们能从实际出发来组织节目,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模式,使收视率长盛不衰。他们还不断改革创新,砍掉平庸俗气、不受欢迎的环节;改进丰富那些有益有趣、备受欢迎的板块;开辟了一档丰富多采、令人耳目一新的栏目。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也通过不断创新来维护其节目品牌的生命力,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使栏目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在节目定位上具有相对固定性。 《快乐大本营》的成功,也引来了内地各个地方台的纷纷“克隆”,《快乐大本营》的“弟弟妹妹”们不断出现,热闹非凡。辽宁电视台的《七星大擂台》、山东台的《快乐星期天》、云南台的《快乐周末》、北京有线的《欢乐总动员》、浙江台的《假日总动员》、还有湖北台的《幸运千万家》、天津台的《卫视娱乐城》等等,每逢周末,几乎在同一时段,各个频道的电视栏目都在“快乐着”。然而,这些“快乐”的节目,真能“快乐”到底吗?坚持到最后的有几个呢?单凭简单的“克隆”,其节目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必须不断创新,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其个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电视节目才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克隆”电视节目需要本土化制作
对于“克隆“的电视节目来说,改造创新固然重要。但是,进行本土化的制作,因地制宜发挥本土特色,又是重中之重。“克隆”的电视节目,在被移植之后,很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的状况,移植过来的节目,有可能因为当地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娱乐需求不同而不被接受。如何使“克隆”电视节目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许多制作团队的努力方向。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克隆”了美国福克斯公司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美国偶像》,既借鉴了《美国偶像》的“平民路线”、“零距离”、“低门槛”、“演播室前移”、“观众投票定胜负”等基本元素与结构方式,又结合本土元素进行了创新。譬如:《美国偶像》更强调淘汰的残酷性,展现人性的阴暗面;而《超级女声》则增加观众投票挽救淘汰选手的环节,引入了温情元素。在借鉴“平民选秀”的大理念下,再创造出诸如海选、PK、玉米、凉粉之类的新鲜环节和词汇。《超级女声》开播仅两个月即创下极高的收视率,被《新周刊》推出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创意TV秀大奖”。《超级女声》的成功,与其成功的本土化策略分不开。
除了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为了适应本地政策和观众的观赏需求,很多节目也成功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发挥了其本土特色。例如,《GO BINGO》在英国本是一档博彩节目——在电视上抽大奖。为了符合我国不许设大奖的政策,《幸运52》将之改为益智类的综艺节目,请观众猜商标、猜价格,奖额都很小;婚配节目《玫瑰之约》和原版《非常男女》的不同之处在于,把握“婚姻、性”话题的尺寸,以适应国内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
总而言之,电视节目的“克隆”虽有其可取之道,可是,不断地创新和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制造,才是节目成功的灵魂。单纯地“克隆”不是长久之计,国外、港台的某些电视节目之所以成功,在于长期的积累、优秀的创意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造、不断地给予节目以新的理念。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