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12日 11:52 |
微博是Web2.0的最新表现,成为继论坛、博客、WIKI、SNS之后热门的互联网工具。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之后中国出现了叽歪、饭否、嘀咕等微博网站。而新浪微博和人民网微博的上线使得微博大众化。
微博允许用户使用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软件(如MSN、QQ、G-talk等)以及开放API接入的第三方互联网工具发布信息(一般限定在140字符内)。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私信等方式进行互动。
2010年两会期间,人民网建立了 “新闻专题”,其中下设的“微博报两会”成为新闻专题最大的亮点。人民网打出“微言大事 博论两会”的口号,开辟“代表委员微博”、“两会记者微博”、“微博放映厅”、“博眼看会”等多个栏目,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中的“两会”议题。
对两会的呈现方式
1.记者开微博,构筑信息发布新渠道
随着网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在报道两会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在人民网微博用户中,有57位经过人民网微博实名认证的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他们通过手机短信、网页等形式,把两会现场内外发生的新闻实时发布到微博上,构成“微博报两会”的看点。例如,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詹国枢在3月9日发布的一条微博:
清晨用餐,与赵启正一桌,旁边是胖胖的毛新宇。见毛盘中实在丰盛,赵笑道:医生说,不在锻炼,关键在吃。毛嗯了一声,未予理睬。赵又笑道,小老百姓,爱瞎操心。人渐多,曰,团结在赵主任身边。赵说,错,紧密团结在毛委员周围。众皆大笑,毛亦乐。
微博成为信息发布最快的渠道之一,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
2.代表委员开微博,加强与网民互动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办的第一家微博,人民网微博吸引了40位代表委员开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民互动,成为两会的一大亮点。网民通过转发、评论代表委员的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无法亲临两会现场的遗憾。作为“网络议政”的一种形式,微博拉近了民众与两会的距离,可以称得上一种广义上的“赋权”。如人大代表鲍俊涛在微博上写道:
大家好,我的微博开了,我不是很懂,但我愿意接受新事物。我是军队选出的代表,如果朋友们对我有什么建议,可以说出来,我会看到的。
3.网民写微博,建构两会评论场
作为一个公共的讨论平台,微博的出现,增加了网民表达的渠道。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对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社保等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网民通过自己写微博,转发以及评论记者、代表委员的微博,形成互动的格局,形成了两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场。
信息传播的特点
1.信息发布实时化
今年两会,记者微博很多都是记者在两会现场实时发布的,形成了实时发布的“信息流”。网络传播学者闵大洪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局面得以实现。微博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工具,能够让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直播”。微博具备的独特新闻发布机制能够让任何人实时地在互联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快速传播信息的力量得以凸显。 2.议题设置多样化
微博文本短小,呈现出无序化、碎片化状态。微博客中,“#”表示讨论的话题,从本质上讲也是对信息的整合。如设置的“#微博两会# ”、“#我有问题问总理#”,并将其作为链接,点击便会出现和这一话题相关的信息。另外,“本周热门转发”、“本周热门评论”的设置从本质上来说是网民的行为直接促成的议题,网民转发、评论次数的多少,成为决定此议题设置的唯一因素。在两会结束后,人民网微博推出了两个专题——“2010两会微博十大话题”、“两会代表委员微博大盘点”——对两会期间的微博信息进行了梳理整合。
3.内容呈现多元化
两会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议国策的大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大会。传统媒体对于两会的呈现方式是严肃的。而网络,尤其是微博的多元化内容极大地削弱了传统媒体对两会严肃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onlyone的微薄写道:
吉林组织部长真是好啊,竟然还送了我礼物,受宠若惊。
微博参与报道两会使得两会“花边新闻”急剧增多。
4.传播方式裂变化
在人民网微博中,“转发”功能使得信息快速流动。例如,A的人民网微博有许多“粉丝”,当其发布信息之后,粉丝“甲”认为某条信息有价值,可以将其一键“转发”,“甲”的粉丝同样会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微博中A与其“粉丝”构成了一个小群体,这个群体构成了“小世界网络”,“对于信息起到增强和过滤的作用”。传播依此循环,直至无限。微博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微博与传统媒体优劣势辨析
一般来说,微博用户能够快速、及时发布信息,而传统媒体的发布时间则相对滞后。对于报纸来说,还会有编辑、排版、印刷等过程,滞后时间可能长达一天。从微博的技术特性上来看,具备了4A的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另外,传统媒体的新闻源往往显得比较单一,而对于拥有众多用户的微博来说,每个人都是新闻源。
但微博缺陷也较为明显:信息不成系统、短小、无标题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无组织现象。微博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不能够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较为详尽的报道。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传统媒体的把关较为严谨,而微博则相对弱化。另外,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出现新闻失实的几率要高,信息的可靠性比传统媒体低。
结 语
综合以上来看,微博适合作为辅助性报道的自媒体。新媒体分析师切里恩·乔治认为,孟买恐怖袭击和伦敦爆炸案等事件已经凸显了公民新闻和用户创作内容的出现,“如果事件范围广,受影响人数众多,即使一家非常大的新闻机构也很难全面跟踪报道。此类事件证明了微博对主流媒体的巨大潜在价值。” 微博提供了实时传播以及讨论途径与平台,电视及广播平台提供了相对实时的真实报道,而印刷媒体则提供了滞后但深入全面的探讨空间。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微博能够让每个用户参与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互联网工具。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