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介动力(ID:mediabay) 作者:puresnow 发源于快手,火于微博的土味视频
说土味视频“火于微博”,其实并不准确。确切来说,各类土味视频在原有的受众圈子里早已走红,各土味视频的创作者在其发布平台上也拥有着一批忠实拥趸和漂亮的数据。而在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相对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土味文化相关的内容则一直相对默默无闻。“火于微博”更多的是指在微博上的二次走红并进而走红网络,成为一种网络现象。而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土味视频拥有着相对割裂的两波粉丝群体。
如果说到“土味”,那么绕不开的一定是快手。早在2016年,当时抖音还未诞生,短视频市场中快手占据着主导地位。最普通的一批人开始在快手上尝试着拍些视频,展现自己取悦他人,同时也有人因此收获了大批粉丝。但“土味”二字,最早却并非出现在快手平台上,而是出现在了微博上。
2017年,微博上开始出现了以“土味”二字打头的微博账号,如@土味挖掘机 和 @土味老爹。但这类账号并不原创土味视频,也不像现在微博上很流行的bot类账号一样,以整理粉丝的投稿作为主要内容,而是批量搬运着快手上的视频,冠之以“土味”来传播。于此同时,微博上也出现了如“中华土味系列”“土味七点党”一类的标签,在“土味”大V们的带动下,网友们会纷纷上传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内容,短时间内在快手平台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微博,年轻人们掀起了看“土味视频”吐槽“土味文化”的浪潮…… 现在微博上搜索“土味”会跳出来的三巨头 土味圈子众生相 文化水平、地区经济、价值观的差异横亘在土味创作圈和互联网主流观众之间,由此也带来了不少抱有审丑和猎奇心态去关注土味视频的年轻人。不过就同微博微信上喜欢追剧、追星、打游戏、喝鸡汤的人一样,实质上其实并无高低。
与16年那篇引起轰动的文章《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中为博取粉丝和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自虐的人完全不同。大多数的“土味”视频还是能看出作者有着想表达的东西,他们其实都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追着自己喜欢的东西罢了。
以乡镇青年为主要构成的创作者中,他们在快手平台上上传自己的原创短视频时,多数是希望能传递自己的一些态度,并与视频观看者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展示自我,获得一种社交心理的满足感。
所以,在许多“土味”短视频中经常能看到不少带些非黑即白的朴素观念,人物形象扁平化、功能化且完全服务于视频剧情,非常套路化的作品。 简单的剧情,殊途同归的套路 比如快手上粉丝一百三十多万的阿伟,发布的作品主要围绕男女间的关系展开,在其作品里出现的女性大多都是嫌贫爱富的设定,而往往作为男主角的阿伟,则几乎都是正义的化身,正能量爆棚,为了凸显男主角色,其他的男性角色通常则会做简单的反面处理,例如都是骗人财色的渣男形象。剧情为了迎合观众的爽点,则经常会出现物化女性,丑化男性来实现,简单粗暴且直接。 与此相类似,最近“土味挖掘机”上主推的本月“影帝”——大炮,也是以痴情的人设出现在观众的视角中,而作品中的女主小倩,虽偶有贴心的举动,但却总是一副拜金女的面貌示人。另外由于男主演技时常用力过猛,反倒会呈现出不少瘆人的场景。 可能像博主所说的表现的方式有些问题 或许这样的演绎也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有一部分人“用爱发电” 土味视频中,各种爱情纠葛小剧场作品占据较高的比重,但不少“用爱发电”二次演绎的作品也颇受欢迎”,甚至还有一些制作诚意满满的土味视频成功“出圈”。 堪称土味视频里的大制作 这支土味视频由快手平台的 @3锅儿 完成,虽然全片道具在专业人士看来略显寒酸,但为了准备这支短片的拍摄,团队提前准备了一个月,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好效果。虽然道具差了些,但整个片子的运镜跟剪辑已比较到位,可以看出来是经过反复思考和打磨过的作品。 @3锅儿的团队成员 后来视频甚至还流到了奥特曼的设计者丸山浩本人的推特中,引发了日本网友的围观和中国互联网上的不少讨论。 奥特曼的设计者本人丸山浩主动发了推特,并大方为作品点赞 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也在推特上点赞了该视频 可能带点调侃,但日本网友也不惜溢美之词 目前这支视频在发布后,土味挖掘机微博上已收获了超过2万多条转发以及近10万条点赞的数据,首发的快手上更是超过了两千五百万的播放数。
与前面几位提到的土味视频达人不同,下面这位达人则显得与众不同。
“你要是发明出有用的东西,我就取关你!”
不少粉丝在“手工耿”的视频下调侃道。与其他专注土味情景剧的创作者不同,手工耿经常会在发明各种无用的东西,并拍摄视频来记录他的这些无用发明。手里诞生的各种土味发明,如菜刀手机壳、雷神锤子背包、脑瓜崩等等,虽看似无用但却有让他在圈内和圈外走红,甚至还火到了国外,被国外媒体主动报道。 手工耿的无用发明之一 ——脑瓜崩 图为快手x时尚摄影师陈漫为手工耿打造的大片 传播者和围观者们在微博上的“狂欢” 土味视频最初的城镇、农村青年创作者们大多在自己或者团队的能力范围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原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着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如果没有微博上的二次传播和模仿,各种土味文化、土味短视频或许很难接触到这批掌握着主流网络话语权的用户,不过这也意味着他们原本相对独立的世界被打破。
正如开头提到的,土味短视频在微博上的走红绕不开最初的几个搬运土味视频的账号,但如果你认为他们只是做着简单的搬运工作那就错了。
以“土味挖掘机”为例,这些土味大号们在转载快手上的视频时,都会进行二次加工,例如根据视频的内容提炼出一句“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就是男人一事无成时的温柔”为视频点睛。在互动上,“土味挖掘机”等博主则会以“老师”自称,把自己的粉丝称为“学生”,博主发布的视频的行为叫“上课”,视频内容称为“课件”,粉丝在微博下的评论的行为被称为“课间休息”,在评论区热评区发布再创作微博内容的用户就会被评为“课代表”。
除了日常课堂“上课”的内容,“老师”,还期望“学生”也模仿出类似的土味视频,主动发布并@“老师”的微博账号,这一行为会被称为“交作业”…… 博主与粉丝间乐此不疲的互动,构成了这些动辄几百万粉丝大号评论区的日常,也为其维持着评论区、点赞区日常几千甚至上万的数据。 另外,土味圈的粉丝们还有着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当看到博主转发的土味视频里演员有出现演技爆发的时刻,就会纷纷在评论区内@当下的各路流量明星和小鲜肉,像吴亦凡、蔡徐坤等当红流量明星相关的微博名时不时就会出现在评论区,被网友们@进来学表演、学演技,场面很是魔幻。 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不少年轻人被迫带着面具活成旁人眼中的自己,网友们对于土味视频的追捧实质上也是他们对于现实中一些现象的讽刺和自嘲,以“土味”作为武器,消极地表达着某些态度。 有人一笑而过,也有人做成一门生意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土味视频也被一些人当成了一门生意。由此衍生出来的则是网上的各种推广优惠券和促销信息的“尬演小剧场”。 看完不少尬演小剧场,当中的“尬”可以分成两种。首先是剧情和演员的“尬”:与前文所提的一些土味视频的问题一样,都是过于套路化的剧情,在演员的表演上依旧是过于符号化,脸谱化的问题;再者就是广告植入的“尬”,不少广告的中插,略显牵强。 广告是众多小尬剧的“标准结局” 在观看小尬剧时,观众的审丑往往占据观剧时的心理上风,小尬剧投射着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但却又夸大并脱离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满足观众的情感宣泄,本质上同阅读各种网络爽文获得的愉悦感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此之下,小剧场中的尴尬演技和广告植入,都会被观众选择性忽视。 不少小尬剧评论中也会提到他们往往会跳过广告,专注追着小尬剧里的演员和各种剧情套路。这样来看,每支小剧场内的广告植入也确实如其剧情一样是比较尴尬的存在,虽然也有一些小尬剧开始在寻找一些新的套路和创新,微博上的各种土味小尬剧尚且还拥有着较强的生命力,视频带来的注意力与流量是否能实现转化也尚不明朗,实际上的转化也还需要打个问号…… -END-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