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北上广广告人图鉴

2019/11/5 

cover-m2文章授权转载自古里奥(微信公众号:coolioyang),作者古里奥

当再一次被二十出头的新鲜人问到“您觉得广告的未来是什么?”,我突然有些恍惚,过去的十几年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尽可能的用貌似“专业”的方式,寻找角度给出答案。比如:新营销时代的到来,万人万物皆媒体等等。

但如果问题换一换 :“您觉得广告人的未来是什么?”

我可能会悲观的说“我们这群人大概是没有未来,只有一腔热血的。

【被当做生意的艺术】

广告营销不是艺术,但却比艺术复杂。艺术只需要表达,不需要结果。而广告营销不但要肩负要求的表达,还要产出生意。这是多难的事,恐怕没做过的人不会了解。

我不承认广告是纯科学,因为如果没了艺术它就毫无意义。如果所有推广都是把想说的贴出去,推出去,或者播出去,那不过是展示信息。或者精准信息展示,随便说的怎么天花乱坠,它仅仅是信息展示,是PPT,是大字报。

广告学问的魔力除了有要了解消费者千奇百怪的情况和想法,还在于钻研不同的视觉语言信号在人脑中形成的信息和感觉。如果硬要说,可能艺术的成分更大一些。

而这些微妙奇幻的艺术,却被硬生生的当做了生意。

我所讲的生意,更多让人难受的并不是赚钱和利润,是疯狂压低时间和人力成本的资本家思考模式。

不给创作人员思考的时间,不希望在创作人员身上花太多的钱,怎么可能有好品质的品牌建设呢?退一步说,卖软件如果不给程序员时间和钱去编程、买商品不给工人时间和钱去制造、这在任何行业都说不过去,更何况艺术创作相关的领域。

当然,事情并无这么极端。不会完全不给,但其实,真正认为这很重要的也不多。

【被做坏的生意】

我遇到过很多人事和财务从其他行业转行到广告。他们大多对广告公司的运营模式感到惊奇。有些正常的道理,在广告公司都无法实现,甚至是天方夜谭。

比如不去看很多生意的核心指标,不按照项目紧迫性上调价格,不因为额外花费问客户索取更高费用,还有不要求客户预付自己要垫付的第三方费用。

这些事在任何人看来都合情合理的应该,在广告公司却成了只有少数人敢碰的大伤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告公司的报价已经非常含糊,一些细分项目不能写,不敢写,或不知道该怎么写。等到费用发生的时候,再拍后脑勺说:“哎呀,竟然没说清楚这个!”再自己悄无声息的消化掉。从业的朋友说,有些东西不能跟客户提。只要一说对方就炸毛。

是的,对方肯定不愿意多付,但我们是否又底气实足的泰然处之呢?

【被惯坏的审美】

靠着行业网站上的一些炸裂公关稿了解回来的成功案例真的是审美基础吗?好的广告应该准确传递品牌信息,符合消费市场背景,对消费者产生有效的心理投射,另外有下一步的成功引导。

但那些不美的广告却真实带来了销量啊!有朋友困惑的感叹到。嗯啊,带来销量的方法很多,就像赚钱的办法有很多一样,是不是应该选High Way,那是我们的行业契约和精神。

如果连我们都认为只要能洗脑,能卖就是好广告,不考虑社会责任和审美要求,那我们就要接受自己在做的工作是效果为王,再说到工资,待遇,客户给的服务费时,也不必义愤填膺的感觉自己被狠狠的瞧不起。

因为没带来销量,那么客户不付我们自认为的个人价值也是应该的。没什么好再去辩驳。

【被利用的热爱】

知名品牌利用名气,不知名品牌利用预算,把傻里傻气的广告人叫到一起,放假前发作业,放假后要求看到解题。最后解题都给了,发题的人却说不需要解题服务了。一群对广告充满热情的孩子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到底是自己被骗了,还是自己太软了。

这不叫骗稿,这叫利用。如果我们稍微Hold住对自己作品的尊重,稍微爱惜自己的羽毛,自然不会轻易脱光了让人看个精光。

这到底对生计的担心,还是对生意的无知,我说不清楚。毕竟大多数的广告公司老板还是要为了每月的开支担忧,但这就是最好的应对之道吗?或者说那么多的哑忍、妥协、坚持,确实能换来更多的尊重和对付出的实际认可吗?

事实是,广告人自己把免费比稿变成了常态,自己把客户的任何搪塞当作可以接受的借口,自己把行业变成了弱势群体。

【被耽误的青春】

工作两年可以做经理,工作四年肯定是总监,工作了六年就是大前辈,如果能工作十年以上,所有人都由衷的会叫一声“大神”。我们在这个行业中“飞速”成长,我们在飞速中来不及思考和沉淀。

甚至很多人的快速晋升中连正规的培训都没有接受多少。这不仅仅说的是那种坐下来听课式的培训,还有自己领导手把手的提携和培养。我之所以会如此肯定,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我自己都感觉获得的太少。所谓广告营销的知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大半是来自于上学时的书本,还有一些撞南墙踢铁板换来的教训。

每次我搞的一点培训,总让人惊讶来参与的孩子们所知所学的有限。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业培养一代代的人才吗?

还是我们只要把那些满脑子都是电视剧版本中广告人生活的孩子喊来做了实习生,然后放任他们被客户呼来喝去就完成了广告行业的巨大转型?是啊,确实转型了,我们看看这两年广告公司都变成了什么样子。

低价竞争,应付差事,得过且过,利润导向,系统瓦解。这是我从悲观角度看到的广告行业变化。而拜电影电视剧作品所赐,还是有一批批的孩子们认为人模人样在CBD高层中进出的广告人,过着红酒雪茄泡夜店的好日子。

或许我们是如此的,那可能也是不想面对现实的一种逃避。然而不面对当下问题,发力解决的我们,还要继续写文章说广告已死了,KOL带货是王道吗?

打开一副北上广广告人的图鉴,看到了累、看到了伤、看到了沮丧、看到了抑郁、还看到了忙忙碌碌忘记初衷的我们。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