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刚刚过去的1月,一头一尾,金球&奥斯卡两大电影奖项各自发布了“钦点”名单。《三块广告牌》,亮了。 当地时间1月7日晚,“奥斯卡风向标”金球奖获奖名单揭晓,《三块广告牌》拿下四项大奖,“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毫无悬念地夺得影后,山姆·洛克威尔则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半个月后的1月23日,第90届奥斯卡奖提名名单显露真容,《三块广告牌》又获得了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七项提名,数量仅次于“现象级”的《水形物语》和超级大片《敦刻尔克》。3月初,这部影片据说将“一刀不剪”地在内地上映,值得期待。 如果你直到现在还对这部影片不甚了解,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支预告片: 注意到《三块广告牌》,不单是因为名称中的“广告牌”让人心生亲切,更因为它是今年奥斯卡呼声最高的多部影片中,最现实的一部——无论是《水形物语》《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浪漫柔软、《敦刻尔克》《至暗时刻》的史诗感,还是《逃出绝命镇》的恐怖惊悚,它,都没有,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真实。就算是在奥斯卡提名海报上,也只有科恩嫂一张坚硬、冷酷的脸,以及她身后静静伫立的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奥斯卡入围海报 那么,这部由马丁·麦克唐纳编剧并执导的影片,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以下内容可能包含轻微剧透,可跳至gif图下方继续阅读) 大致概括一下:女主角米尔德雷德的女儿数月前外出时被害,但是七个月过去,这起案件依然悬而未决。她日夜观察着小镇警方的反应,发现他们似乎已经对案子产生了倦怠。深陷绝望和痛苦中的米尔德雷德,愤而找到一家广告公司,租下了镇上高速公路边的三块大型广告牌。这儿有个小细节:即便在盛怒之下,女主角依然在意,哪些语句不能用在广告牌上?比如诽谤、谣言或是脏字。 (图源网络) 最后,这三块红底黑字的广告牌,被明晃晃写上了三句话:“强奸致死”、“凶手人呢?”以及“威洛比警官,怎么回事?”除了租下广告牌,米尔德雷德还变得暴躁、易怒甚至暴力,在周围人的不解和敌意中,她反而更加坚定地对抗一切。后续的一系列情节都由此展开,层层推进直到“火烧警局”事件的发生,全片情绪也随之升至顶端。 为什么说《三块广告牌》的剧本巧妙?因为它明明是由悲剧开头的故事,整部影片里却没有太多的绝望情绪——毕竟是鬼才马丁啊!反正科恩嫂是这么说的:“人物置身如此境遇,影片却还能流露出黑色幽默,导演真的很牛x。” 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单是小镇上各色人物之间的,还包括某个人物本身的矛盾(前方高能预警): 女主角整天一副“与世界为敌”的强硬姿态,但在看到小鹿、想到逝去的女儿时神情瞬间柔软;“不负责任”的警官威洛比,其实对工作勤勤恳恳,之所以“倦怠”是因为被查出不治之症,想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就连女主角前夫的新女友,那位看起来很“无脑”的年轻姑娘,也贡献了本片最佳金句: (图源网络)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给人“贴标签”的人,这部影片大概会成为你观影生涯的“阻碍”:层层反转,没有一个人物是流于表面的。初看会觉得场面过于嘈杂、充斥着暴力和愤怒,甚至让人觉得一片混乱,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好像每个人又有着各自的无奈和善良。在喜剧与悲剧间游走,又不乏人性的闪光点,这么说似乎有点太“正确”,但真的没毛病。这个世界本就复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背负一切努力朝前走。 (图源网络) 影片另外一个值得说道的地方,就是在这座虚拟的小镇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元素,使之成为了美国社会的缩影:种族主义者、LGBT与“恐同”、政治观念、家暴……象征意味强烈的“三块广告牌”,不仅是放大的语句,更像是一种符号,映射着种种的冲突和融合。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 end •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