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96名局处级公选干部候选人资料6月18日起“晒”在网上,进行一周的公示。同时,他们将被首次要求填报包括名下房产、婚姻状况、从事哪些投资项目等10项个人情况。与此同时,公选干部候选人还被首次要求填写《个人有关事项申报表》。一旦发现不实“交代”,将取消任职资格。 北京只要求局处级公选干部候选人申报房产、婚姻、子女、投资项目等个人情况,不要求现任干部申报财产。尽管此举有“欺生”嫌疑,但是,在《财产申报法》呼之不出的当下,继新疆阿勒泰、湖南衡阳、银川等地实施官员财产申报之后,北京在官员个人事项报告的问题上寻求制度突破,把拟任官员个人事项“晒”在网上,体现出一种权力谦卑姿态,值得肯定。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拟任官员公开个人信息只是落实社会监督、打造阳光政府的第一步,如何让公共权力受到监督与制约才是问题的关键。从本质上讲,不仅官员住房、投资情况要申报,官员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也要公开。不仅新任官员个人事项应该申报,所有官员个人信息都应如实申报,官员申报个人事项自觉接受民众监督,应成为制度常态。而且官员个人事项申报以后,如何公开,在什么范围内公开,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与以前官员个人事项报告限定在有关部门内部掌握不同的是,北京把拟提拔官员信息“晒”在网上公示一周。规定一旦发现不实“交代”,将取消任职资格。这是一个制度亮点,此举有利于还原公众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效果。 但是,从监督效果上看,有关部门对拟提拔官员的个人信息公示一周以后予以撤除,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如果官员个人事项能够经受民众检验,何必介意长期“晒”在网上? 如果有关部门以此为契机建立官员个人事项报告长效机制,对官员个人事项公示进行跟踪、动态管理。要求官员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房产、婚姻、投资等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将实现由拟任官员、现任官员到离任官员的全方位覆盖。如此,官员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将逐步实现从新任官员到所有官员,从零星公开向全面公开,从内部公开向外部公示推进。这也将为全面推行官员财产报告制度积累经验、准备条件。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