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上网用的是什么浏览器?你一共有几个浏览器?你在什么情况下安装了这些浏览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一些我们从没注意过的“真相”呼之欲出。 昨天,在例行整理电脑的过程中,笔者忽然发现,电脑里除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IE浏览器,竟然多出了3个新浏览器。仔细回想,这3个浏览器大概都是笔者“不小心”安装的。 好在这些浏览器都可以选择卸载。笔者便毫不客气地用上述免费安全软件卸载掉两个看起来不太顺眼的,只留下一个“不速之客”,打算在IE之外尝尝鲜。 不少亲朋好友最近都有类似经历。我们正面临一场由知名或不知名的公司发起的浏览器“总攻”。有多少人和笔者一样,不经意间“被安装”多个浏览器?有多少人主动卸载它们?又有多少人与笔者一样“喜新”,留下这些浏览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不如一起来探究发起浏览器“总攻”的各色企业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 作为登录互联网的“必经之口”,浏览器正被赋予越来越多元化的功能,同时也为控制浏览器的企业带来越来越多元的收益。 忙着“总攻”的企业能得到哪些好处?浏览器工具栏上的某个软件或某个搜索框就意味着收益。有数据显示,某知名独立浏览器公司曾有80%的收入来自工具栏上嵌入的Google搜索框。现在,包括微软、苹果、Google、腾讯、搜狐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他们省下了与独立浏览器公司分成的钱,同时为未来埋下“伏笔”。 在即将到来的“云计算”时代,互联网应用将呈现爆炸式发展。大量的互联网应用恐怕会变为有针对性的收费应用。这些应用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目标客户?最简单的答案是,通过我们的浏览器。 其实,笔者不太反感电脑里“不请自来”的浏览器们,某些真的比IE更便利。问题是,它们会一直便利下去吗?如果有一天,上网的过程不再是我们操控浏览器,而转变为浏览器暗中控制我们,我们是否会为今天的“便利”付出代价?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