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电视“相亲”:有悖于人类的文明原则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24日 14:08 

      电视“相亲”成了一个问题,而我认为,根本问题在于,真人相亲的实际过程能不能作为电视媒介的题材,使它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在上海的一个关于电视的大会上,不少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对节目本身就表达了不以为然的态度,我是赞同的。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样做,谁能做,而在于这样的节目该不该做。

  恩格斯曾将两性关系视之为一种一对一的最严格、最个性化的选择,是“最个人的”,也是“最崇高的”人类之爱。

  至于相亲,即使在古代,也仅止于牵线搭桥;牵线搭桥之后男女双方是否进入恋爱以及怎样恋爱,是谁也不能进入,不能参与的领域。

  有人会说,我们的性教育不是公开的吗,甚至进入了课堂,还在乎什么其他的隐私呢?这恰是一个大混淆。性教育所涉及的都是公共话题,如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的一般性的共同的问题,它决不展示个人的性行为,包括一对一的性前的心理交流。为什么 “毛片”在各国都属于非法音像出版物,为什么台湾的璩美凤事件 (偷拍个人性活动)成为一个刑事案件,偷拍的当事人需要罚款、服刑,因为展示或侵犯了隐私。要强调的是,男女性前的生理性的、心理性的恋爱行为,都属于不可触犯的个人隐私。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男女双方的爱情的实际过程,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不是大大地展示了吗?对,这正是特别要廓清的问题。文艺(包括文字的和视听的)是虚构的产物,它没有隐私的主体;贾宝玉、林黛玉不会从书中走出来,状告作者侵犯了他或是她的隐私,艺术形象的本质是典型,是公共性的精神产品。至于那些文艺性的传记或写实的作品,如果涉及这方面的内容,需要对象本人的授权;而一般说来也只是抽象性、概括性的叙述,不会有如实的描绘。而经典性的爱情作品,中国的《红楼梦》也好,西方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也好,以至于现代的《魂断蓝桥》、《生死恋》(日本),突出的还是过程中精神世界真、善、美的因素,几乎没有肉欲的渲染。

  说到这儿,大致可以明白,我为什么从根本上不能接受电视中的相亲节目。

  在这些节目中肯定不会仅止于相亲中的牵线搭桥,这显然不是“卖点”,与收视率的追求完全无关。这里最突出的还是怎样构成爱情的选择过程。把一些活生生的个人的千差万别、微妙无比的观察、审视、探试、流露、回应的百分之百的属于隐私的过程,变成公之于世的展示,变成供人欣赏的视听产品,这本身就有悖于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明的原则。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它完全背离了爱情的本质。爱情的选择是个人的选择,它的场合、条件、机遇是在很多无法设计的偶然中自然发生的,它千差万别、绝不相同,如今却成了一个仿佛选代表、选模范的荒诞无稽的公选活动。爱情本来就是最个人的,它没有绝对共同的标准;爱情的结果不是大家选出来的,是在一对一的相处中碰撞与磨合而或分或合;如今却让一大堆姑娘手中操弄着亮灯的电钮,仿佛灯亮得多就是优势,灯亮得少就是劣势,这无疑是对人的尊严和人格的摧残和伤害。也许是成名心切,走红心切,否则,一个自尊自爱的青年是不会参与这种了无文明的节目的。爱情的选择变成了公选活动,这活动怎样才能扣人心弦地进展呢?嘉宾们为了达到她们“脱颖而出”的“既定目的”,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出绝招。于是,被选的男士就成了她们攻击、贬损、歪曲的对象。本来一个人长得不够帅、口袋里不丰实、社会地位不高,或是有自己的习惯,都不是罪过,而这一切却成为嘉宾们突出自己、抬高自己的垫脚石;在这里看不到展示人性美的对人的尊重、关爱、宽容。当然,在苛待别人的同时,有些嘉宾自己内心的丑陋也必然露出马脚。譬如,为了表示对贫穷的鄙视,说出的“名言”:“我宁可坐在宝马车中哭泣”,充分表达了以丑为美的灵魂。要知道,在任何社会的任何媒介中,嫌贫爱富都不是正面形象。你要嫁给“宝马”,嫁给“凯迪拉克”“,嫁给“劳斯莱斯”,那是你的自由 (而我知道,尚有良知的富人对于只认钱不认人的女士,即使她美若天仙,也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但你要在主流媒体中堂而皇之地宣扬,是没有人敢于给你辩护的。

  那么,这样的节目为何仍有相当的收视率呢?这并不奇怪。人性中本有动物性的成分,正如有的哲人所说,人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常常表现为非理性的冲动,包括窥私的欲望。而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引导、约束动物性的作用,使人能够控制这种欲望的恶性膨胀。文明的一大功能,就是调节人性中的动物性因素,张扬和升华真、善、美的精神因素,使人身心健康地成长。国外、境外,很多电视节目和电视人,常以“打擦边球”的手法,利用这种欲望来攫得收视率,几乎成为特种产业、特种职业。但绝不会成为主流文化。而当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而置文明底线于不顾的时候,就给这种欲望获得了发泄与膨胀的空间和机会。

  我很理解,电视人也要吃饭,也要生存,何况头上还悬着一把收视率“末位淘汰制”的刀子。但,我们能不能找一点干净的饭食,饮一点干净的水。前几年业界人士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概念:绿色收视率。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那些传播科学、文明、健康文化的节目,为什么获得了骄人的收视率?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除了末位淘汰制,是不是会有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更好、更科学、更人性化的途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