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初以来,本报和其他新闻媒体对文艺界的低俗现象及其表现形式、社会影响等组织发表了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包括网友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共同关注。目前,报道还在继续进行当中,本报今天和明天特组织两组网友的反应,敬请关注。 如想莫鱼(百度网友) 当今中国,文化混乱是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文化的根。现在的中国正欣欣向荣地发展没错,我们无法否认,但大多国人尚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如今从各种报道中,我们看到社会各方面都存有乱象,令人愤慨!光靠网上的帖子抨击低俗是不行的,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深入人心、深入大众的解决力量。 缘来久久(人民网网友) 其实,伪娘也好,凤姐也罢,或是遭人唾弃与受人追捧的拜金女,她们本是这个社会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她们本来没有错,人们也是包容和接受的。只不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她们如商品一样,具备了一种“稀缺资源”的品质,比如敢说敢为敢上台,以“为了走红连脸都不要了”的精神,不断挑战这个国度的传统道德底线。于是,她们就成为了网络推手寻觅的“商品”,成为了低俗文化的载体。 我深感忧虑,这种娱乐闹剧树立起来的“榜样”,会产生怎样的破坏力量,会把包括我们自己和下一代塑造成怎样的人?抵制低俗文化,倡导积极的社会文化,是政府的职能,媒体的操守,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 奇走江湖(新浪微博) 中国的“哥、姐”文化是一种低俗文化,“凤姐”的走红是一种悲哀。这种不惜以牺牲自己形象和声誉来达到娱乐大众、出名的目的是一种变态,而令人可悲的是,被“愚乐”的大众却为之乐此不疲。 承认离婚(百度网友) “拜金女”马诺、“露富男”刘云超、“艳照女”闫凤娇、“中性女”谢佳……这些话题明星创造了不一般的人气值和娱乐指数,而其言行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挑战传统道德底线的同时却带来飙升的人气。“封杀了一个,还有千万个勇敢地裸出来。”这是网友对闫凤娇艳照门的点评,也似乎成为各类综艺节目的真实写照。在网上,网民言辞激烈地指责某相亲节目女嘉宾“打着约会的旗帜卖嗲!听她哭的声音肉麻到想吐!”有网友总结低俗化节目的共同特点:语不惊人死不休,要眼球不要脸皮,宁可赤身裸体也要遗臭万年。公众对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倾向的反感由此可见一斑。 沙扬文(新浪微博) 节目收视率只是衡量节目质量的一个参数,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如果节目展示色情和拜金,宣泄非理性欲望,刺激人的原始生理本能,也许一时会拥有一个观众群体,但这种低俗文化对人们无益。作为有特殊属性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任何时候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两个效益统一。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