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报业陷入绝境,在岌岌可危时发生了什么?背靠全球经济危机的恐慌,许多曾选择报纸的广告商和读者转投互联网怀抱。 一片惨淡 日前,有消息显示《旧金山纪事报》已着手为自己的历史编写记事。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近日召开一系列会谈研讨如何拯救报业,商榷是否将报业转变为公益性公司或由各州政府提供资助。时至今日,有业内专家评价,类似的研讨似乎已经跟不上报业行情的变化了。 放眼全球报业,有人认为危机并不明显,似乎只有德国和巴西报业对“风暴”嗤之以鼻。即使身处全球经济风暴中心,美国报业亦挺过困境并重新开始盈利,虽然远不及几年前高达20%的盈利率,但不管怎样至少开始赚钱,不再徘徊于亏损的边缘。 虽然情况好转,却不令人过分乐观,许多报纸通过裁减记者渡过难关。据美国新闻编辑协会统计,2007年全美报社编辑职位缩减了近13500个。尽管报纸售价上调,但提供的服务却日渐减少;一些报纸甚至下决心取消了偏远地区的配送业务。 美国报业 随着报业广告收益和发行收益结构更为合理,其运营日趋平衡。长期以来,美国报业过度依赖广告收益的畸形发展态势,已经引起了外界关注。 倚仗家庭的雄厚势力,Otis Chandler最终于1960年控制了《洛杉矶时报》。在他接手前,《洛杉矶时报》的报道范围仅局限于当地新闻事件,观点狭隘、言论保守。Otis Chandler 摒弃了传统教条主义的新闻理念,致力于在美国西海岸推出能与《纽约时报》分庭抗礼的平面媒体。《洛杉矶时报》诞生后不久,选用了大量外国新闻以及严肃、客观的报道形式,这在当时,可谓改革成效斐然。而现如今,面对互联网时代快速信息消费品的剧烈冲击,固有理念的新闻模式似乎不那么实用了。在过去几年,《洛杉矶时报》不得不多次裁员,最终2007年被一地产巨头收购,并于2008年申请破产保护。 死而不僵 与《洛杉矶时报》同命运的报纸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尽管在很多方面他们都表现的出类拔萃;但在如何打造特色,更加吸引读者购买方面却差强人意。《洛杉矶时报》内容报道的精彩与实效众人皆知,但从读者角度分析,很难判定这样的形式就一定比《纽约时报》或其他媒体的报道更为出色。而现实中,众多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和iPhone不受限制的登陆互联网,以获取免费信息。 对此分析师认为,传统意义上报纸运作应侧重于报道他们最擅长的内容,而对大多数报纸媒体而言,他们更为熟悉的则是当地新闻事件和体育赛事。如果仅通过通讯社或国家发言人获取新闻源,虽然读者不会对此有何争议,但个性化的报纸版面内容就成为了一种畅想。这时,正是互联网以及多媒体形式的出现,对原始报业制作流程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那些新闻巨头而言,需要由差异带来竞争,这样专业、特色的报纸才有可能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