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创优是一项系统工程,讲究整体性,就单个的节目来看,从题材,到表现形式、演播、制作,形成的综合效果要使人产生美感。广播文艺创优作品,都是主题鲜明、题材独特、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节目。 特色选题,地方台广播文艺节目创优的第一步 广播文艺创优题材的选择要立足于开掘本土特有的文化资源。本土的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可以就近深入开掘的优势。把立足点植根在本地丰厚的地域文化的土壤上,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特色,更是一种职责。 好的作品必须具有独特个性,才能唤起受众的获知欲望,唤起评委们的兴趣。对地方台来说,在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就可以使传统题材创作常变常新。吴歌三大体系之一的河阳山歌是张家港市南部地区的民歌,上个世纪90年代被发掘,开启了吴歌研究的新天地,使学界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山歌宝藏。2006年,河阳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抓住这一契机,张家港电台创作了人物专题《河阳情》通过刻画河阳山歌搜集第一人虞永良40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和灾难,使得河阳山歌得以留存下来的感人经历,体现了河阳山歌的价值和魅力。该节目获江苏省政府二等奖。2007年,张家港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惟一的“中国吴歌之乡”。喜讯传来,张家港电台闻风而动,根据多年积累的素材创作了音乐专题《歌飞河阳韵传千载——中国吴歌之乡?河阳山歌拾粹》。该节目先后在本台和对港澳台广播的江苏金陵之声、福建海峡之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之声播出,荣获江苏省、苏州市对外广播节目“彩虹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十届广播文艺专家奖三等奖。2008年,张家港电台又以虞永良为原型,以河阳山歌为主线,创作了单本广播剧《河阳魂》,该剧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在追求河阳魂重现的震撼时,又突出追寻河阳魂,取材新颖独特,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地方特色。该剧获第九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江苏广播剧二等奖。 形式鲜活,地方台广播文艺节目创优的第二步 广播文艺由语言、音乐、音响三部分构成,语言表意,音乐表情,音响表真。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播文艺靠声音的综合魅力感染听众、吸引听众。广播文艺最富想象性,靠想象感受听觉形象之真、之幻、之美。有的题材,视觉艺术难以表现,而广播文艺却可以表现得精妙绝伦。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语言、音乐、音响都是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在选取好了题材后,挑选哪些文艺作品,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选取何种角度,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在何处润色,甚至一个小小的片花等等,都对创优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选择好恰当的表现形式是体现节目价值和主题立意最重要、最直接的切入点。只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才能起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一个文艺专题的主题无论多么深刻厚重,它最终都是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张家港电台首次获江苏省优秀广播戏曲节目一等奖的戏曲专题《展巴蜀瑰异 显荆楚雄迈 呈吴越清雅——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集锦》是一个较好的范例。长江是世界第二大河,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长江文化。2004年,张家港人以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理念,率先亮出“长江文化”品牌,与长江流域各省市区携手联动,开创性地举办了“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来自长江流域的知名省、市剧团,连续上演了川剧、花鼓戏、楚剧、采茶戏、黄梅戏、沪剧、锡剧、昆剧等9场大戏。一时间,古老的戏剧焕发出青春的神韵,巴蜀瑰异,荆楚雄迈,吴越清雅,尽在港城淋漓挥洒。如何在三十分钟的戏曲专题节目里反映这届戏剧节的精彩呢?这就需要文艺编辑的独具慧眼和敏锐嗅觉。广泛收集社会文艺素材,把最新最优秀的作品拿过来,进行广播化的加工改造,再奉献给听众,既丰富了广播文艺内容,又扩大了原创的影响。电台在前期采录的9场大戏中挑选了3个具有丰厚文化含量、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名剧——川剧《金子》、楚剧《娘娘千岁》、锡剧《珍珠塔》,又在其中确定了5个主要唱段。 在广播文艺节目的创优中,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的新颖鲜活往往能更好地揭示和反映主题。这里所说的形式涵盖了节目创优的角度、结构、表现和包装的全部流程,包括视角独特、体裁新颖,表现鲜活、包装精当等。一般而言,以小见大的主题,往往是从轻松的话题或角度入手,进而发掘出深远的现实意义。2009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十一届专家奖综艺晚会节目二等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张家港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是一个广播版的综艺晚会节目,形式新颖独特,采用画外音、旁白、解说等多种手段,用一名少女的画外音将《爷爷的梦想》、《爸爸的梦想》、《我的梦想》串联起来,再把反映张家港市三十年激情燃烧岁月的多种文艺样式歌舞、诗歌、小品、戏曲、情景剧等融入其中,融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体。 广播文艺节目的丰富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一件广播文艺作品的可听性和艺术感染力。广播文艺节目要通过居于主体地位的文艺作品与串连词、访谈、背景音乐、音效的紧密衔接,融为一体,实现审美创造。广播文艺创优节目更要充分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使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集锦》为了把艺术节的亮点呈现给听众,让听众感受长江流域戏剧精品的异彩纷呈、长江流域戏剧文化的灿烂辉煌,几乎运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广播手段:富有激情的男女对播,编导、演员、观众自然、流畅的采访录音,多个戏曲片段组成的片花、背景音乐以及演出实况、剧场氛围等的音响效果,通过声音蒙太奇的巧妙转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另外,要想完美地表达出题材之美、作品之美,撰写优美的串连词也是重要一环。精雕细刻,地方台广播文艺节目创优的第三步制作是用以衡量节目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广播中,有价值的东西,恰恰是通过“好听”来实现的。 精雕细刻,地方台广播文艺节目创优的第三步 制作是用以衡量节目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广播中,有价值的东西,恰恰是通过“好听”来实现的。 制作广播文艺节目要有丰富的声音想象力,对不同声音元素的组合事先要有整体布局,做好案头设计工作,深入分析节目的主题思想、人物个性、时代背景、风格特色、环境特点、结构层次……准确把握节目的精髓,抓住闪光点,确定音乐、音响在节目中的具体作用及其与话语的结合点,精心铺陈节目的高潮。 节目制作又是广播文艺节目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节目编辑意图的最终体现,不同的剪辑合成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美妙的主持、动人的音响经过精心的合成,如行云流水,恍若天成,这样的节目听起来就是享受。2007年获江苏省、苏州市对外广播节目“彩虹奖”一等奖的专题音乐《歌飞河阳 韵传千载——中国吴歌之乡?河阳山歌拾粹》就采用了广播剧的制作方式,节目开始,先淡入流水声、鸟鸣、水乡音乐、人群的背景声,像是在江南水乡的田间或打谷场上,这时有山歌声插入。然后,混播出深沉有磁性的男播:在以太湖为中心的广大农耕区域,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明代叶盛在《水东日记》中有记载:“吴人耕作或舟行之劳,多讴歌以自遣,名‘唱山歌’。”“唱山歌”的风俗千古流传,飞越了岁月的沧桑……这时,人群等的背景声渐轻渐远,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的音乐、音效隐隐传来,把人带到那个远古的年代……随即推出配乐标题“山歌是自然的音响,原生态的音乐,请听——专题音乐……”在接下来介绍、欣赏河阳山歌的片段时都采用了类似的手法,以此营造劳动、生活、情爱、历史传说、儿歌等的意境。在介绍演唱者时,采用了女声旁白,并用键盘打字声作背景;虽然原生态的山歌演唱都没有伴奏,但整档节目的音乐非常丰富、时尚,给人感觉很好听。 在广播文艺节目的创优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反复复地修改许多遍,直至挑不出毛病。这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把创优当作对广播规律的一种探寻。通过对一个精品节目的锤炼,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创新求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打造广播文艺精品分为夯实基础和精雕细刻两个部分,对于刚刚涉猎精品创作的广播人,尤其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导向正确,没有知识性、科学性方面的错误,年代、数据要准确,主持人不能念错字、读错音等等。 一个节目如果不能打动自己,就不可能感动别人,只有自己首先被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深深打动了,才能产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在整个节目中融入自己的满腔激情与真实情感。这也是衡量广播文艺创优节目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钱俭: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