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广播2007年1月成立,采用半小时滚动一次新闻资讯的模式,内容是12分钟资讯+18分钟新闻延伸,不停地滚动刷新新闻。时隔三年多,虽然江苏新闻广播经历无数次调整和改版,但按时滚动刷新新闻的模式丝毫未动,因为这是新闻类型台的骨架,也是有别于其他新闻综合台的重要标志。 江苏新闻广播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新闻类型台,确立了全新闻电台的模式。在此之前,广播作为媒体已经被弱化,传递信息的功能衰减,更多的是娱乐功能,而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必须走新闻立台的道路。 “30分钟刷新全球资讯”,是江苏新闻广播标志性的宣传语,另一个宣传语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这两个宣传语共同构成了江苏新闻广播的传播理念。 现场报道是最让人激动的报道形式,纸质媒体永远无法做到,而电视因为技术的限制,现场报道相对复杂,而广播最优势的条件是迅捷,因为对技术要求极其简便,只要有电话,哪里都能发回报道,所以广播是最有可能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媒体,江苏新闻广播也是把这作为重要的突破口来打造全新的新闻电台。 记者:永远在现场 记者是新闻台非常重要的财富,也是体现新闻台实力的砝码。没有什么比记者在现场发回第一手的报道更让人感同身受。记者在现场,用他的眼睛帮听众观察了现场,用他的声音发回了真真切切的报道,让听众和新闻事件没有距离,没有时差。 在江苏新闻广播的历史上,所有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记者大多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回及时报道。江苏新闻广播对记者的要求是,突发事件必须到现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根据事件的进程,连续地发回、更新报道。新闻台不应该强求记者在发现场报道的时候不出差错,更应该强调速度和真实的现场感。有时候由于时间仓促或者形势紧急,记者发回的报道是结结巴巴的,语言组织并不理想,但这种真实的状态比字正腔圆的非现场状态,更打动人,更能直击人心。再华丽的语言也比不上真实的报道。 编辑:先知先觉才能出奇制胜 对于发生在其他地方的热点事件,江苏新闻广播也不会放过,争取第一时间连线,但也不会为连线而连线,编辑部必须对事件有所预判,先知先觉才能出奇制胜。 青海玉树发生强震,第一天还没有记者到达现场,滚动编辑部就想方设法直接联系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指挥员直接进行了连线,保证连线绝对是第一手,并且是最权威的;当天,滚动编辑部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肯定会有所行动,就及时和他取得联系,不出所料,电话过去时,他刚刚抵达西宁,在和江苏新闻广播的连线中,他说了他的计划,以及他当时的第一反应。这些连线非常及时、震撼。 每天江苏新闻广播都能直接连线事发地或当事人,抓住当下热点的新闻,其中编辑部的策划和预判不可或缺。编辑部成为一个新闻编播的指挥部,对全球新闻和本地新闻进行集成,再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加工,并及时派遣记者发回现场报道,把“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扩展到全国的每个角落,传递第一手的权威信息,延伸了报道视野,丰富了报道内容。 灵活构架:突发重大事件,随时破版 2007年7月1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一位产妇大出血,血型是极为罕见的RH阴性O型血,医院通过江苏新闻广播FM93.7向社会发出求助信息。江苏新闻广播迅速打破常态节目设计,每个整点、半点资讯部分头条持续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在每个时段的资讯中穿插播出求助信息,资讯后面的新闻延伸段落取消,全方位关注援助进展;责任编辑立刻派出三路记者,一路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随时关注和报道产妇状况,一路在街头流动采血车,随时关注和报道来奉献爱心的市民,一路在江苏省血液中心,随时报道血液采集和化验情况,第一时间把各方情况报告给听众。在937的努力下,爱心营救创造了奇迹,产妇沃美玲获救。编辑、记者和主播互相配合,联手作战,确保了行动成功。央视经济频道《中国骄傲》栏目专门制作播出30分钟专题片《生死大营救》,把这次爱心壮举列为《中国骄傲》年度候选事件。 这种奇迹,都有赖于江苏新闻广播灵活的构架,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随时破版,变成一个重大新闻的直播行动,随时插播新闻。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是一个专业新闻台必须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新闻的魅力所在。即使很多时候,记者无法第一时间发回报道,专业新闻台也可以第一时间评论或者解读,以抢占新闻制高点,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张云:江苏新闻广播滚动编播部主任)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