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 2011年4月11日 14:21 |
罗田安所憧憬的“资金双向流动”最终没有实现,台湾上市无望,他再一次把目光转向了香港。在他看来,现金流约达1亿美元的克莉丝汀,上市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留住好的人才。 文/本刊记者 赵晓娟 2008年4月,H股挂牌,未果; 2009年3月,转战A股,未果; 2010年6月,回台上市,未果; 2011年3月,计划再次赴港上市,结果:等待中。 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安有些坐不住了,在大陆连锁烘焙市场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克莉丝汀,上市之路却是百转千回,从香港到大陆,再到台湾,现在又准备回港上市。这在罗田安看来,仿佛是克莉丝汀的宿命。 拐角开店 创建之初,在其他行业也有很大投资的罗田安从未想过克莉丝汀会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事业,更未想过要将其带入资本市场。 1992年,罗田安和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糖烟酒公司三方总投资150万美元成立克莉丝汀,其中罗田安投资90万美元,占60%,其余两家各占20%。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罗田安的多项投资大幅缩水。1999年的克莉丝汀在上海也只有17家店,年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公司另两个股东方提出退股。于是罗田安决意买下二者持有的股份,从投资人转变为管理者,开始整顿克莉丝汀。不久,公司高管团队中台湾管理人员只剩下罗田安。也由此,罗田安着手组建一支完全大陆本土化的经营团队。 2000年,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克莉丝汀在上海闵行设立了2600平方米的专业工厂,将面包和糕点集中生产,形成中央厨房的模式,为产品质量提供稳定的保证。 当时,在门店里开小工场,是上海西点业的一种普遍做法。但在罗田安看来,“中央厨房的模式,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保证西点的品质”。在物流系统的支持下,“工厂生产”取代了原先的“门店加工”。 而在网点拓展方面,最为重要的是选址。 罗田安率先将“拐角开店”的模式引入了上海西点业。“拐角开店,节省宣传费用”,罗田安直陈拐角店的优势。今天,克莉丝汀近一半的门店为拐角店,而这也成为克莉丝汀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 与此同时,克莉丝汀还将目光锁定地铁站。这也是发达国家西点业的成熟经验——迎合上班族的消费习惯。目前,克莉丝汀有相当一部分门店已经覆盖上海地铁最为重要的站点。 2001年时,克莉丝汀拥有门店30多家,比1999年时多了一倍。此后,克莉丝汀“每隔5天就有一家新门店开业”。据克莉丝汀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1年3月,已在上海、江苏省的9个城市、浙江省的9个城市共发展了1100家直营店,收购和自建了8个中央工厂。 礼券模式 在经营上,罗田安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平时的克莉丝汀,店里有点冷清,但每年营收额却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其中有高达五成的业绩来自于“卖礼券”。罗田安说:“克莉丝汀不仅货通天下,更是汇通天下。”后者指的就是送礼市场。有一年中秋节就卖了200万盒,创造5亿人民币业绩,几占年营收3成。克莉丝汀尤其擅长“拿下”国家机关市场,甚至包括公务人员送礼。 罗田安为营造“送克莉丝汀礼券很有面子”的气氛,要求门店装潢一定要气派、富丽堂皇。为方便兑换礼券,克莉丝汀的据点不是地铁出口就是三角窗;当然,商品包装需精美、品质得稳定,这就依赖中央工厂统筹动作,礼品市场几乎主导克莉丝汀的经营策略模式。 罗田安的财富积累不仅仅是有形财富,由于企业规模的逐渐壮大,他推行的一些连锁企业的策略,比如利用街角店、地铁店进行品牌推广、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架构,让西点行业走后工业化生产之路,以及后来的引入生物科技概念、建立食品安心供应链等等,开始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无形财富。以至于光明、旺旺、娃哈哈等“老大哥”也都组织管理层去参观克莉丝汀的工厂。 近年来,面对来势汹汹的85°C,克莉丝汀并不担忧,并且还斗志盎然地要以相同模式进军重庆与北京市场,罗田安预计2012年全国可达1500直营店。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烘焙市场,罗田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他多次讲到,类似克莉丝汀这样的直销产业,将呈现M型化发展趋势,“M”是指两极化特征,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平均的、持续的增长。 “在未来激烈变动的经济环境中,有能力创新的、能做出高品质产品的,才能获得稳定成长;在清晰的核心竞争力背后能够呈现出人才质量、策略、执行力、组织战斗力和服务品质的、拥有丰沛企业资源的公司,才能得到市场的青睐。”这是来自于克莉丝汀官方网站上罗田安的经典语录。 克莉丝汀成长为大陆烘焙市场的龙头,同时拥有生产、供应、销售、物流。在台、港、大陆三地还未有烘焙连锁服务业上市的情况下,它成为三地证交所积极争取的热门对象。 玩转资本 国际资本的热情始于罗田安在2007年初的一句话。在一次投资人大会上,罗田安宣称“克莉丝汀在上海能做到第一,就意味着能在全球做到第一”。之后不久,他又宣布2010年要开出1500家门店,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人民币。 不少投资人马上跟进罗田安。普凯基金与克莉丝汀有过接触,但普凯最后没有能与克莉丝汀联姻。最终,克莉丝汀的选择是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作为日本第五大贸易集团,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不仅经销所有食品相关商品,而且在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等上游产业具有强大优势,在中下游市场也有大量投资。 2005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在上海设立烘焙咖啡生产销售公司,投资克莉丝汀后,又在江苏成立南通葡萄酒生产销售公司,在中国的食品行业投资表现强劲。 2007年7月,克莉丝汀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签订了初步投资意向书,丸红首期投资人民币2.2亿元,获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6%股权。 接着,又有投资人进入克莉丝汀。2008年1月,豫园商城境外子公司香港裕海实业与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东(中国台湾公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裕海实业以自有资金出资受让亚洲克莉丝汀5%股份,经双方协商,确定此次股权受让总金额为1.1亿元。 2008年上半年,曾有香港媒体报道,瑞银证券被克莉丝汀聘为保荐承销商,已向港交所递交文件,预定第三季度在港上市,募集金额为2亿美元。彼时,克莉丝汀已经进入上市静默期。如果一切顺利,克莉丝汀将成为首家上市的台资面包店。 金融海啸打乱了这一切。克莉丝汀原定2008年年底路演、最晚2009年年初在港上市,但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市场前景不明,上市计划被搁浅。 然而金融风暴并没有让克莉丝汀真的“消停”下来,2009年,克莉丝汀上演了史上“最甜蜜的并购”——并购了杭州“丹比艺术蛋糕”。 甜蜜并购 2009年7月,丹比食品(浙江)公司董事长林义炉把丹比品牌连同旗下资产作价1亿元,卖给了同是来自台湾的克莉丝汀老板罗田安,原因是林义炉因身体抱恙,要回台湾休养。 丹比艺术蛋糕扎根浙江10多年,在杭州和宁波开出了50多家门店,并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丹比在杭州的销售情况,其实比克莉丝汀好,对后者而言,这是一次相当合算的买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现在大家都忙着抢地盘,有钱也不一定能抢到好地方。 当时,克莉丝汀在杭州的门店约有40家左右,丹比则拥有35家门店,收购后克莉丝汀门店在杭州的数量一下扩充了近一倍。 事实上,西点业内有“金角银边烂肚皮”的说法,“金角”是指十字路口的店面,“银边”是街边旺铺。丹比在杭州经营多年,在杭拥有的35家门店,占据的即使不是“金角”,起码也是“银边”。这些店多是几年前就签下了长期租约,在租金暴涨的现在看来相当划算。 此外,丹比在宁波也拥有18家门店。而此前,克莉丝汀在宁波是一片空白。 在业内众多人士看来,丹比最吸引克莉丝汀的,应该是其在杭州拥有的中央工厂。据分析,克莉丝汀虽在杭州拥有多家门店,却一直没有在当地建造中央工厂,采取部分产品上海工厂配送、部分门店加工的模式。因此,其杭州门店很少有对配送条件、新鲜度都要求相当高的蛋糕出售,这几乎已成为克莉丝汀杭州市场的软肋。如果要进入铺货规模巨大、售价又不能太高的超市销售,由上海配送,光是高昂的运输成本就难以承担。接收了丹比的工厂,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规模扩大后,克莉丝汀于2009年在大陆重启新股发行,加上上海市政府提供的优惠上市补助,因而罗田安差点决定在A股挂牌。但在“台湾经济部”与证交所相关人员积极游说后,克莉丝汀决定回台上市,时点定在上海世博会之前,随后也将在台湾开设连锁店,并利用台湾的研发能力加速抢攻大陆市场。 被台抛弃 吸引罗田安回台的,并不是台湾证交所人员犀利的口才,而是回台后一系列的政策优惠措施。 据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介绍,在土地方面,台湾对在特定工业区投资的企业,前两年零租金,第三四年租金打6 折,第五六年租金打8折,与这个方案并行的还有部分工业区土地的打折出售;而在资金方面,台湾则提供了政策性专案优惠款,例如台湾“经济部”专门提供2000 亿元新台币的“台商回台投资优惠专案”,“国发基金”也拨款100 亿元新台币投资中小企业。 此次,克莉丝汀是受到台湾政府召唤而“回流”的台商之一。按罗田安的设想,2010年第三季度,克莉丝汀将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 “拿A股市场来说,他们是很欢迎克莉丝汀这样的高流通企业,但台湾证交所的董事长找到了我,希望我们回台湾上市,做一个台商回流的样本。”罗田安说。克莉丝汀在台湾一家店都没有,但其在台湾仍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据悉,在台湾地区申请上市的成本只有香港及新加坡的四分之一,而挂牌费用约为大陆的七分之一。 2010年7月,罗田安与台湾证交所敲定了上市事宜。随后台湾证交所高调发布了罗田安掌帅的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其经营主体为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将赴台上市的消息。 该公告显示,克莉丝汀将进入上市辅导期,领到了登记辅导的155号牌,预计将在6个月后登陆台湾证交所。一旦上市成功,这家企业获得的不仅仅是募集到的资金(来自金融界人士的消息称约为1亿美元),还有由此带来的规模继续扩张(向西南、北方市场扩张),同时也会获得品牌声誉和发展战略上的高度关注。 而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即便它赶不上成为首家回台上市的、主业全在大陆的台商企业,它也会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样本——强大的自有渠道,漂亮的财务数据,主攻大陆内需市场,烘焙行业在台上市第一股。 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人力方面。台商投资大陆主要是看重廉价劳动力。尽管近来大陆涨薪潮不断,大陆劳工仍比台湾劳工的工资低很多,要吸引台商返台,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台商回去并不太容易,政府必须创造好的投资条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人才,现在台湾的人才大量外流,例如台湾需要一个好的设计师,反而要来上海找到再请回去,这样的事情很多。”罗田安说。 令罗田安失望的是,2010年11月22日,以大陆市场为重心的餐饮连锁企业“85度C”以“KY美食”的名字在台湾IPO成功上市,挂牌首日股价大涨。而大陆门店数是85度C的5倍还多的克莉丝汀却在台湾迟迟不能上市。 对此,罗田安表示,与扎根台湾的85度C(其在台的门店数有300家以上)相比,克莉丝汀这种在台湾没有任何事业与投资的“无根台商”,若要回台第一上市,政府的态度还是较为保守,迄今没有“无根台商”能成功在台上市。 回港,无奈或是宿命? 罗田安所憧憬的“资金双向流动”最终没有实现,台湾上市无望,他再一次把目光转向了香港。 2011年2月,罗田安说,克莉丝汀预计6月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筹集约1.5亿至2亿美元。除烘焙本业外,今年还将发展匹萨、连锁咖啡店新事业。 根据罗田安的解释,选择到香港上市,主要是考虑到香港资本市场比较国际化,有助于克莉丝汀日后的全球布局。目前克莉丝汀已委托UBS及巴黎银行担任保荐人,预计4月送交上市申请书,若顺利,6月即可挂牌交易。他表示,去年克莉丝汀因将重心放在上海世博会,因此营业额成长较为缓慢,全年营收约人民币20亿元,净利率约11%。他希望,配合今年股票上市,未来营业额能保持每年30%至35%的成长速度。 目前克莉丝汀的现金流约达1亿美元,因此在罗田安看来,上市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留住好的人才。 罗田安表示,克莉丝汀上市将会拿出10%股权建立激励机制,透过配股、认购、期权等方式,奖励店长以上的优秀干部,“让大家都来当老板”。 对于来自外省市的基层员工,最关切是公司是否提供宿舍,由于上海房价高,房租已成为外省市民众在上海工作最主要的负担。克莉丝汀计划下半年在上海徐汇区的龙武路上,兴建一栋可容纳1200名员工的宿舍,解决外地员工在上海住的问题。这样的计划,“听起来很美”。 然而,再次赴港上市,克莉丝汀不会再次考验我们的想象力吧?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