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讨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坚守传统又借助新媒体,增加深度、广度、高度与温度,是为“四度新闻”。 新媒体勃兴后,传统媒体如何找回竞争力,已成为弥漫全球的行业焦虑。 本文讨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坚守传统又借助新媒体,增加深度、广度、高度与温度,是为“四度新闻”。 说清“四度”要追溯新闻话语结构。两个人的意见值得注意,一是中国新闻学家徐宝璜:“新闻之格式,乃分新闻为撮要与详记二部。新闻之第一段,曰撮要;其次诸段,曰详记。”①二是荷兰语言学家梵·迪克,把话语分析用于新闻报道,将报道分为“概述”与“故事”两部分,概述包括标题和导语,故事包括情景和评价,每一项还可以细分……②结合中西,我们得到“一总三分”的新闻话语结构。一总是“提要”,三分是“详记”,具体为事件、评论与背景。 一、新媒体助力深度 迄今为止,大量新闻是“发生了什么事”的报道,包括标题、导语和事件。借助新媒体,可以方便加上评论和背景,那就增加了深度。 2010年4月,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经济观察报》登出综述,重点反映三种网民意见。一说油价上涨几乎不可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要做到节能减排,需树立百姓环保意识、支持低排量车消费等;另一说这次涨价不意外,原因是多方面的……再一说油价上调对CPI影响不大……新媒体发展到今天,个人拥有的品种都能组成一个“传媒集团”:博客、微博、QQ、MSN、BBS、手机群发、豆瓣帐号、百度知道、播客、拍客和晒客……只说有了博客,可以随时去看别人在想些什么,像合法偷窥人家的日记;看回应再回应,又像合法偷听陌生人讲电话……挑选使用,评论不就出来了吗?新闻不就超越“一事一报”有了深度吗? 网络兴起后,人们经常说传统媒体要以“深度”取胜。深度,就是事实与理性的结合,脱离事实的理性是空洞的,缺乏理性的事实是单薄的。如何深?大可借助新媒体,一是加评论,选择网上议论插入报道;二是加背景,找出事实之间的联系,尤其揭示常人忽略的隐秘联系。 2010年4月27日,《武汉晨报》头版头条刊发《白沙洲大桥通车10年修9次》,批评武汉重要过江通道——白沙洲大桥施工质量不过关、交通管理不到位。由于题材重大且敏感,稿件链接了媒体公开报道的大桥10年维修史,还加入武汉市长不久前视察大桥维修工程时对桥梁管理的要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媒体某些“创新”纯属炒作,但数据共享和搜索却是真正的创新。那就为我所用,大桥10年维修史还不好找,都在网上,网上资料又特别“长寿”,只要你是个“知道分子”,知道用搜索引擎,文字、图片、图形、音频、视频、当时讲话、历史文献、百科全书……都可搜,连别人头脑中的“活知识”都可搜——去“百度知道”提问呀!以前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机器加人工搜索,连那条狗的前世今生及屁股上的斑点都搜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由记者挑选核实,在背景与新闻事实之间建立联系,报道不又加深了吗? 二、新媒体助力广度 说过深度再说广度,要对图示右边各项进行细分。先把事件细分为“情节”与“结果”,后者就容易借新媒体增广。2009年9月,《羊城晚报》策划做广东“代课教师转公办老师”的专题报道,要了解更多“点”上情况,先通过QQ报料开展调查:“‘代课教师转公办老师’进展如何?”。收到广东各地Q友报料数十条,记者跟进采访做出系列报道。 相对大众传播,新媒体的优势在“小众交流”,QQ群、讨论版、百度贴吧、豆瓣小组、博主及其关注者……并且,新媒体提供了“不在场的参与”——跨地域、去时间、只要共同关注即可参与的技术可能。新媒体是天南海北的小众电子聚会,别迷信“去中心化”,好多媒体的QQ报料就报些突发车祸、地铁怪人、小三出轨、“我对婆婆无语了”……报料成了八卦江湖。不要放任自流的众声喧哗,要把传统媒体擅长的中心化——设置议程,用于小众交流,像《羊城晚报》那样提问:某某事当地如何?交流有了主题,有了围绕中心的互动反馈,各地的新闻线索都给你找出来。 继续看“详记”的其他各项,且把评论主体细分为“当事人”和“观察者”。通过线上线下采访,得到当事人的“口头议论”或“现场回忆”,观察者的“第三方评论”、“判断、预测或希望”……当事人和观察者由于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评论还可能尖锐对立。当事人可能是权威见证,也可能因私利偏见进入“罗生门”;观察者可能旁观者清,也可能是门外汉的信口雌黄……记者挑选使用,既让评论有争鸣、有合鸣地扩容,又为引导舆论开辟新途径。 最后把背景细分为“先前事件”与“同时事件”。都地球村了,同时事件可以从本地扩展到本市本省乃至全国全球。2009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美国本土反应如何?《法制晚报》刊发外国媒体综述,主题就是美国企业反对奥巴马制裁中国轮胎。美国轮胎公司联合会的特罗斯温女士表示,这一决定将对美国轮胎经销商和消费者构成沉重负担,美国消费者将面临轮胎价格上涨和选择减少,轮胎进口商将面临损失。它保护的只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关于“地球村”,保罗·莱文森有个好见解,广播地球村只能听,不能看;电视地球村能看和听,但不能问;网络才让人交谈、讨论与辩论,成了“参与者”的地球村。③如何参与?提问呀!那么多搜索引擎,耳聪目明,无孔不入,搜索的逻辑是需求的逻辑,你要什么几乎都找得到,作为“同时事件”插入背景,全球多宽广,报道就有多宽广。 现在,我们把“详记”的三项都细分了,事件分为“情节”与“结果”,评论主体分为“当事人”和“观察者”,背景分为“先前事件”与“同时事件”。细分之后,得到以下更详细的图示,右边的各项,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加深或增广。 三、我掌控高度 以上分析了图示的右边,现在要转向左边。看由标题和导语构成的“提要”,它概括内容表达主题,显示报道的高度。高度源于对素材的提炼,因而由我掌控。 佛山南海区大沥镇岳利沙“毒气”问题在网络和现实中争论一月,先有网友发帖,投诉岳利沙污染,追踪“毒气”源,引起较大反响,后因找不到网民所指的污染源,有关部门备受质疑。这“事件”以及“评论”和“背景”,其他媒体都报道了。《佛山日报》却后来居上,做出这样的标题:《整治岳利沙“毒气” 民间政府双双出战》,强调民间舆论监督和政府的互动。不仅视角新,思想高度也体现出来。报道被新华网等网站转载,促使当地展开一连串整治行动。 我掌控高度针对新媒体的弱点,小众交流是后者的优势也是弱点。无数的论坛、博客、QQ群、社交网站……让网民分离为大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小众。他们互相拥趸、彼此取暖,往往只选自己偏爱的信息,只与兴趣相投的人交谈,结果编织成一个个“信息茧房”,茧内声音被放大,茧外声音被压低,最后就是公共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在上例中,报道的高度就是撕破信息茧房,着眼“民间政府双出战”,在双方之间重建沟通渠道。进一步看,“双出战”也是“题好一半文”,有此立意,你当然得按这两条线索的交织去找“事件”、“评论”和“背景”;对新闻素材“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同文异取、同取异用”……直言之,我掌控高度,大可纵横开拓去挖掘深度和广度,放手利用新媒体。 把这个思路推广,新媒体强化了多元化(小众化、分散化、去中心化),但健康社会总是永恒的双向运动:一边多元化,一边中心化,两者永远在同时进行。愈是多元化愈要重建或强化中心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喧哗中凝聚焦点,这是报道获得高度的关键所在。《金华日报》从2007年起每周一期报道当地QQ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弘扬一批、引导一批、创建一批、揭露一批。还以报道过的QQ群为骨干,成立了金华市青年QQ群联合会,推出“金华十大魅力QQ群”、“金华市最具公益QQ群”等评选活动……新媒体多元化的结果是“元”的贬值,真金、口水和垃圾都是多“元”之一,贬值的“元”需要得到重新肯定……传统媒体擅长的就是中心化,报道它就是“授予地位”。只看《金华日报》以“我”的高度去报道,得到主流社会肯定的Q友多么在乎:“《金华日报》报道过我们的”,“我们和《金华日报》一起搞活动的”,报纸权威再次被网友看重! 四、我注入温度 高度取决于我,温度亦然。后者即新闻报道越来越重视的人文关怀、情感体验等等,不是冷冰冰的机械记录,要自觉注入我的“体温”。江西《新法制报》报道《星子公安民警抗洪 1死16伤感天动地》,为还原烈士陈水印的日常生活,记者进入其办公室和休息室,有了对两处的如此描述: (陈水印)简陋的办公室里,陈旧的办公桌摇摇晃晃,书柜里摆放着各种公安业务书籍以及一本《榜样的力量——全国公安系统先进典型事迹选编》。这本书的红色封面上,英年早逝的一级英模任长霞,注视着每天在此忙碌的战友陈水印。 ……陈水印的休息室没有安装(空调),闷热难耐。在单人床头的狭小书桌上,放着一堆自学书籍,一本《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教程》的扉页上,娟秀的字体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名言,落款:陈水印。 报道刊发后,读者说多处描写是情感的“引爆点”。为什么能引爆?刘建明先生把新闻事实分为“硬事实”和“软事实”。硬事实具体清晰,谁、何时、何地、先后顺序等,都可以找到明确的检验标准。软事实模糊游移,通常表现为情态细节、现场气氛,有些还没有形态,只能借记者的体验去把握、去描绘,如人的内心活动。④我理解,硬事实是客观事物的事实,软事实是主观感受的事实。后者又包括报道对象与记者的主观感受,像陋室中的主人公励志,像记者体验任长霞注视战友……温度的源头就在软事实,记者从各种场景、细节体验报道对象的体温,再带着体验描绘:烘托气氛的场景、饱含情感的细节……由于喜怒哀乐的人同此心,就容易引爆受众情感。 不错,迄今新闻报道都侧重硬事实,软事实经常缺席。但要考虑新背景,经济学家在谈论“体验经济”,没有新媒体就没有体验经济。新媒体把真实体验与虚拟体验相结合,使突破时空大规模分享体验成为可能,大大拓展了体验的新边疆。体验的核心是情感传递也即温度,只看小男生小女生一天到晚的“酷”、“爽”、“炫”、“不给力呀”……可见重视体验已经多么深入骨髓。还不单是青年,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就指出社会发展大趋势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愈是眼花缭乱的新技术环境,受众愈要从媒体——不管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得到情感满足。这是愈演愈烈的体验争夺战,新开辟的“温度”竞争领域,你不上,他上……仍然冷冰冰报道硬事实就会像段子中那位剑客:一代剑客迎风而立,他的剑很冷,他的眼神很冷,他的心更冷……后来……他就被冷死了…… 以上分别讨论了新闻结构的两边——软事实同两边都有关。在新媒体之前,很多新闻只有“标题”、“导语”和“事件”,重要考虑之一是追求“速度”。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已没有速度优势,速度只算“上桌赌本”,没它不行,但它只是参与竞争的“必要专长”。因对手崛起要重新寻找和培育“核心专长”,可以考虑增加“评论”或“背景”,如果再细分,那就成了如图所示的8项:标题、导语、情节、结果、当事人评论、观察者评论、先前事件与同时事件。8项的内涵是增加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与温度,是为“四度新闻”。 五、让新媒体为我所用 本文开头就问传统媒体如何找回竞争力?前提是它部分失落了竞争力,不然怎会在新媒体冲击下全球性狼狈!只说传统媒体的新闻,如何失落的?要而言之,一是反应迟钝,二是反应失措。最近读到《文汇报》总编辑徐炯的两段话深获我心。他说《文汇报》改革记者考核制度,“一栏题的消息不发稿费。”这促使我去找手边报纸的“一栏题消息”,读到这些:《这个周末会阴冷》、《新都二中元旦汇演展风采》、《汪涵录节目又流鼻血》……它们均包括标题、导语和事件,写出来就是豆腐干大小的“边栏小稿”。新媒体之前,这样的新闻还有价值;新媒体勃兴,汪涵流鼻血网上铺天盖地,它首先来自微博。报纸一天过期,微博随时过期,你把随时过期的抄到报纸,报纸要损失多少生命值……报纸给你发工资,你却爱上一个微博,那个微博不爱你,你还给微博织毛衣…… 《文汇报》开了好头,要从制度入手把这些反应迟钝的新闻卡掉。关于反应失措,徐炯继续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拼同一个发力点是不对的。大家学新媒体的缺点,比如浮夸、耸人听闻的标题。我们学的正是新媒体队伍的不专业,恰恰放弃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要做非常认真的思考:真正重要的东西在哪里?”⑤——叫我说,真正重要的让新媒体为我所用!如何用?把曾受重视的只包括标题、导语和事件3项的“短新闻”,扩展成“可能”8项的“四度新闻”——当然是“可能”,那只是可能的拓展空间,不等于每条新闻都8项齐全、四度完备。只要明确其实质是超越“发生了什么事”的简明新闻,后者新媒体报道得更快更多,传统媒体要重新培育核心专长,重新确立不可代替性。 不可代替为什么强调四度新闻?首先,它从传统中汲取力量。这种新闻结构是传统媒体已有的,没有新媒体也在做、也能做,像充实“评论”,要采访重要新闻人物;增加“背景”,要查阅历史文献……但有了新媒体,这些做法更花样百出、方便快捷。它根植于传统又创新传统,在“承传”与“变革”的张力中获得生命力。其次,它是以我为主运用新媒体。我掌控高度,线上线下拓展深度和广度,并适时注入温度。食物都成我的营养,管它是来自美国的火鸡还是法国的红酒,结果仍是我的四度新闻。 再次,它是差异化竞争的利器。不单对新媒体,还包括在传统媒体之间,同样的素材,有人挖深度,有人重广度、高度或温度,报道自然不一样。最后,它强化传统媒体及专业记者的不可代替性。没受专业训练的人能持续做四度新闻?神话吧!因为那是“后见效行为”,先要长期投入,见效却缓慢。草根记者既没时间、也没兴趣来长期投入,当然就不能代替专业记者。 新媒体层出不穷,记者要警惕被新技术按了快进键。iPhone刚刷完新Rom,iPad又来了,好多设备要添啊,好多软件要装啊,不要问为什么,新技术我就要追……追死算轻如鸿毛不?……别瞎追,暂停一下,抬起头来看看历史:新闻报道的某些重要变革正是由技术的发展导致。没有电报,就没有倒金字塔结构;没有摄影,就没有图片新闻。 新媒体的本质是技术,技术没有强迫人以某种特定方式接受它,相反,人不断探究利用新技术来做什么。这可能探出大吃一惊的新用法,刚发明无线电,爱好者认为其用途是作为无线电话用于点对点通讯,谁知后来大放光芒于广播。倒金字塔、图片新闻、广播……我们是这个伟大传统的当然继承者,善用新媒体,让新闻报道跃上一个新台阶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原载《新闻记者》2011年4期 注 释: ①徐宝璜:《新闻学》,载《新闻文存》第332页,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②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第57页,华夏出版社,2003 ③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第97~10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④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第85~89页,民族出版社,1999 ⑤转引自张垒、周新宇:《我们正在迎接钟摆的回归》,载《中国记者》2010年12期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