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暴涨 收费模式能否成为主流

来源:搜狐传媒  发布日期: 2011年10月10日 10:00 

  热门电视剧,网络版权价100万元一集已不是新鲜事。在30集电视剧《浮沉》以超过百万元单集的价码卖给搜狐之后,最新的一个数据是,奇艺网购买一部新剧的版权价已高达150万元一集。在版权保护政策一再锁紧的大背景下,2009年底,酷6借壳上市,斥资3亿元购买版权。

  

 

  说到高价购剧,乐视网副总裁高飞认为,“购买独家版权之后,可以进行分销,这跟买房一样,买得早,可以挣到差价。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靠分销收回成本。”此后,国内视频网站进入版权资源争夺战,此后版权价格一路暴涨。

  动辄一部剧上千万元,这会不会让一些视频网站只是赔钱赚吆喝?更让网友们关心的是,这些购剧的天价成本是否会转嫁到网友身上网络视频实行收费制?

  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暴涨

  去年初,网络独家首播电视剧的价格每集不过1万元,但到了下半年每集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5万元。今年的涨幅更是以平均每月数十倍的速度来计算。搜狐视频购买《新还珠格格》、乐视网购买《后宫》、PPS购买《王的女人》,所有大部头电视剧价格全部超过2000万元。奇艺网市场部一位工作人员霍小姐说:“一集100万元,这已经不新鲜了。我们最近购买了一部电视剧版权,单集150万元。”

  激烈竞争中,视频网站也掀起新一轮洗牌。从2006年算起,曾经上百家视频网站如今存活下来的不到10家。奇艺网内容部高级总监高瑾认为,“视频网站仍将进行整合,一些网站会掉队,市场上会形成少数几家比较强的视频网站。”

  拍摄泡沫可能导致滞胀

  对于目前的价格疯涨,高飞表示:“这不可能无休止地上扬,因为已经出现了泡沫,广电总局公布的上半年拍摄的电视剧就有15000集,预计今年可能会有3万集,而卫视黄金档一年播放的极限可能也就5000集,拍摄泡沫,可能会导致将来(不会超过一年)出现滞胀。”

  与电视剧价格涨得比演员片酬还快相比,美剧的版权购价并没有飙升,高飞表示:“因为美剧内容引进有障碍,所以对于引进商来说,会更谨慎一些。而且,美剧从来就没有便宜过。”此外,美剧版权供应商有相对正规的操作模式,不会漫天喊价,几季一起买,还会有捆绑价。

  网站给后来者设门槛

  几年前并不被看好的网络版权,为什么近年来会一路水涨船高?乐视网副总裁高飞详细分析了原因:“一是版权正常价值回归,正版法律归位。对网站来说,以内容为王不正常,因为盗版的内容远比正版的丰富。一些视频网站上市,需要一个干净的身份,也需要购买正版的版权。二是版权分销这种方式被不少网站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很多网站包括一些传统势力网站也纷纷进入视频领域,加入这个队伍。再者,这也是现有的一些正规网站给后来者设立的一个较高的门槛,即内容的使用成本。”搜狐网视频负责人于涛表示:“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市场原因,供求关系,大家都在买这个剧,当然价就上升了。”

  在互联网行业,流量就是金钱。动辄上亿的点击量以及越来越多年轻人观剧方式的转变,无形中让视频网站砸钱抢剧有了底气。但一些网站内部人士透露,其实他们只是赔钱赚吆喝。目前网络视频公司的盈利模式分为付费用户、广告收入、版权分销几种方式,而版权分销被很多网站看作有利可图。

  虽然分销就面临着“同步上线”的局面,欠缺独播优势,但这显然不是视频网站最担心的问题。高飞表示:“分销,其实是获取一个差价,跟买房一样,买得早,就能挣到差价。”于涛说得更直白,“比如说《新还珠格格》,我们卖给了六七家,赚得非常多”,也有不分销的,比如搜狐去年就购得《永不磨灭的番号》,“这部剧我们坚决不分销,因为购买成本比较低,成本收回大可以通过广告。”

  视频收费不会成为主流模式

  就在网友抱怨“看剧更像看广告”时,一些视频网站凭借在内容资源上近乎垄断的地位,已试探性地推出“收费观看”模式。谈及此,高飞表示:“收费和免费是并存的,对一家视频网站而言,不能靠一条腿走路。我们会有用户细分,比如有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他们只要能看到这部剧的内容就可以了。

  而有些用户,他们可能要求高清,愿意出钱,不愿意看到太多广告,进行优质体验。当然这只是很少一部分,将来收费用户可能会越来越多。”于涛则表示,收费观看不会成为主流模式,“收费是视频行业的一个模式,但这不会成为主流模式。

  我们收回成本,如果不能分销的,可以通过广告。至于收费观看的部分,也只是最新的好莱坞大片。电视剧这一块,目前不会收费。”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