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落地,其内容以“一增一减”为核心:即卫视频道须增加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比例,减少婚恋交友、才艺竞秀、情感故事等娱乐节目的播出比例。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不少电视节目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愚乐化”、低俗化倾向。 从“全国卫视每晚黄金时段娱乐节目不得超过九档”、“各大卫视都要开办一档思想道德建设栏目”等“硬指标”来看,该意见似乎较之前传说中的更严厉。文化领域向来讲究百花齐放,但任何文化产品包括娱乐节目都必然要对社会公德和主流价值有所担当。 “台台选秀”、“全民相亲”、胡编乱造的情感故事跟粗俗恶搞的低级噱头比比皆是,一些节目靠渲染拜金风气、放大家庭冲突来博收视率。结果是,虽然娱乐节目收视率颇高,但围绕它们的激烈争议也是舆论常态。虽然亿万观众天天收看娱乐节目,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恶那些纷繁芜杂、大同小异,侮辱我们的智商和审美,加剧社会心理“破窗效应”的娱乐垃圾。 拒绝娱乐垃圾是一种权利,与之相对应的政府行为就是探索并划定娱乐的“尺度”和“底线”,减少相关产品与传统道德和社会良俗的冲突度。广电总局下发对卫视频道节目的管理意见,要限的是“愚”,而绝不是“娱”,有人说该意见是一刀切、是不让老百姓看娱乐节目,实在是有失偏激。遥控器在观众手里,看什么不看什么、少看什么多看什么,不能也不会以一纸行政命令为转移。 最终无论新闻类节目也好、道德建设类节目也罢,都要靠“好看”二字真正巩固自己的阵地。广电总局在形式上为电视节目定出了一些条条框框,压缩的是那些低俗、浅薄、雷同的娱乐节目的生存空间,必须看到,当下此类节目制作水平普遍偏低,而且照搬国外的山寨节目、互相抄袭的杂烩节目占了相当比例。 因此,加强对卫视频道节目的管理,不仅是为了引导有限的资源重新配置,多向社会输入“道德血液”,也是为了激发本土节目制作的造血功能,让娱乐变得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加强对卫视频道节目的管理,不是要让娱乐节目简单减少,而是为了其质量全面提升,最终让中国电视更有内涵地繁荣,这一过程,肯定不会像几剪刀下去理个“平头”那么容易。事实上,早在文件下发之前,各大卫视就洞悉“有事儿发生”,黄金时段的去娱乐化处理以及现有娱乐节目的“洗白”工作已经在进行。 这几年,从整饬引起公愤的“相亲节目泛滥、造假、恶俗”,到不准在片头片尾插播广告、不准在晚餐时段播出“恶心”广告,再到反复敲打穿越成灾、谍战成灾、苦情成灾的电视剧,广电总局下发的文件不少。从一连串政令的执行效果看,许多工作还需努力,许多常态化的监管、预防、引导机制还需完善。 管理意见明确提出,“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并以此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这更像是广电总局科学管理体系出台前的一个序曲。 如何在资本为王、吸金为王、收视率为王的传媒时代保证电视的基本操守,让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是超越娱乐的命题,也是根本命题。欲了解更多请登陆广告买卖网查询。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