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名流博客:影响力就是广告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12日 17:03 

    摘要:对读者来说,硬广告是最为常见的,就是明确直接的方式告诉读者:我是广告。比如杂志上一篇篇广告业,电视里的广告时段,与新闻内容严格区分开。

  对读者来说,硬广告是最为常见的,就是明确直接的方式告诉读者:我是广告。比如杂志上一篇篇广告业,电视里的广告时段,与新闻内容严格区分开。这能保护读者不必分散注意力,通过受众主观的回避,可以对媒体品牌进行有效的保护。而广告主当然喜欢夹杂在媒体内容中,让人猝不及防的软广告,因为这让人无可回避

  但博客出现后,媒体行业的很多规矩都乱了。以前,生意人都通过媒体才能发表意见,现在他们就在博客里直接广播。以前,当某CEO通过某媒体发言时,他只能通过客观公正的专业评价来博取读者的青睐,由此获得影响力和潜在的生意来源;如果他要说一句“我是本次交易的财务顾问”的广告插播,一般会被过滤掉。但现在,CEO可以在自己博客里大做广告,没有中立的第三方力量来制衡他。

  以前,媒体必须把眼球和影响力换成广告才能活,广告是影响力变现的主渠道。现在,博客们不需要把眼球换成广告,因为眼球可以换成太多其他的东西,对盟友的吹捧、对手的打击、潜在的订单、业界的面子。影响力基本上可变现成任何东西,影响力就是钱。于是CEO使劲写博了,把影响力从独立媒体那里蚕食鲸吞过来。

  以前,媒体的正统商业模式是:用专业和独立的资讯获取眼球,然后把眼球贩卖给第三方广告商。获取眼球的采编部门和获取广告的经营部门彼此分立,以保证资讯“不受广告主的污染”。但现在,商人博客轻松实现了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的合二为一。商人博客这个称谓,前半部分“商人”就是经营部门,后半部门“博客”就是采编部门,此“博客”直接把资讯和眼球贩卖给此“商人”,说白了就是:“博客”吹捧自己,“商人”就直接获得市场推广。

  以前,如果某家媒体的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要做勾兑,还需要交涉、谈判、粉饰,涉及人与人、团队与团队、两种力量的斗争,成本是很大的。现在,这种勾兑成本几乎为零,商人博客脑袋里两个细胞之间就能完成这个交易,比光速还快,耗费的能量也许就是一克面包所产生卡路里的百分之一。

  以前,分立的媒体架构期望在体制上保证资讯的公正性,保证大众接受到的信息未被污染。现在,这一体制性的安排荡然无存。基于商人的逐利本质,他们天然会保证自己在博客里得到的品牌认知度和潜在的生意来源,如果换算成人民币,一定要大于花在写作上的精力。于是,读者得到的信息是经过加工和过滤的。

  媒体是公器,是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主要工具,是第三方的。当做企业的人同时掌握了媒体公器,就不能再指望它是公正的。但奇怪的是,当互联网出现后,群众开始渐渐忽略了这一点。

  以前,如果《财经》杂志出来宣扬《财经》如何好或者胡舒立如何英勇,我们一定会嗤之以鼻并冷眼相对。但今天,当XX门户网上充斥着对其XX产品XX高管的热情赞扬时,大多数人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当上面这位CEO在博客里歌颂自己参与的这一场合资时,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说真的,理性的读者一旦看到这里,恐怕会轻轻一叹,关页面走人。或者给脑袋套一层防毒面具,加强警惕。

  我们为什么变得如此麻木不仁?这些媒体和博客为什么如此胆大勇猛?

  前不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开始对博客进行监管,要求博主明确披露因评论公司产品所得的任何免费赠品或现金收入。这个尝试值得关注,不过离解决问题还是太远。如果博主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就是被推广的对象,如果博主得到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赠品或现金,比如是和盟友间心照不宣的资源交换,我今天捧你两句,明天你就请我在某峰会上演讲,就很难鉴定和捉脏了。

  因此,面对博客也开始成为营销载体的时候,基层读者们也不能总是处于被动,而是需要擦亮眼睛,仔细观察,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对博客营销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避免落入营销陷阱。

  艾瑞网专家-程苓峰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