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最新消息,《华盛顿邮报》的广大读者们在上周五报纸的头版看到了一张令人瞠目结舌的照片,同时还附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标注说明。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架从里根国家机场起飞的飞机,以第14街大桥为前景,十分显眼;而背景则是落日的余晖在波多马克河上闪闪发光,看上去安静而祥和。但这其实不是真相,而是一张合成的照片。30年前,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Air Florida)的一架客机就是在这里撞上大桥,而沉入波多马克河;这张照片就是参考这一事件为背景,为了纪念这一悲剧,用计算机软件合成这幅照片,以寄托哀思。 这张照片还包括一条标注说明:“这张照片的由来,是先拍下几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软件将这几张照片合成,继而以此来超越标准摄影的视觉限制。” 对笔者来讲,这条注释所回答的远不及激起的疑问多;所以联系了波因特网站的新闻摄影教师肯尼-厄比(Kenny Irby),还打电话给《华盛顿邮报》的摄影指导、著名资深摄影师及普利策奖得主米歇尔-杜塞尔(Michel du Cille)来进行共同解疑。 答案的内容并不涉及Photoshop,而是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影像合成功能,这一功能可将影像与多重曝光相结合,形成一张图片,同时可以结合同一场景、不同曝光程度的相片,补捉影像色彩与细节的明暗,创造高动态范围的优质影像。 例如尼康D4数码相机,可以把两个图像与不同曝光程度的照片结合起来,使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单一的图像。摄影师可以使用软件,将多达九张那样的图像合并为一。你也可能已经注意到,你的新iPhone手机上面也带有一个HDR设置。 厄比这样说道:“这项技术在颜色调和与细节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动态范围,而且不会改变场景或位置的真实性。”当部分场景十分暗,又或者是太亮,而且选择了一种单一的曝光方式;而使用这个方式时仅仅有一部分的图像会被适当曝光时,这一技术就特别有用。 杜塞尔表示,这也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摄影师比尔-欧利里(Bill O’Leary)此次选择运用HDR技术的原因。他说:“我认为,欧利里正在寻找在一个艰难时期中HDR所能产生的效果。”他使用了电脑软件来将五个图像与不同的曝光结合起来。 编辑们想透露的是,此次拍摄照片的方法是一种非传统的方法。不过文字编辑认为,普通读者不会知道什么是HDR。所以,他们决定在标题上加上语言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表示该照片是一张“合成照片”。 杜塞尔说,“我们试着提前告诉读者,我们是利用了这一技术来达到此番效果。”“合成照片”或许会令人们感到困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种曝光的合成,而并非一种照片元素的合成。 厄比表示,《华盛顿邮报》公开这一技术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无法做出更多来解释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他说:“标注说明绝对会清楚的让你对照片有新的认识。然而,它呈现的更多是问题,而并非有用的信息。” 杜塞尔表示,他也许会为《华盛顿邮报》写一些文章,来解释这张照片是如何制作而成;以及为什么会使用这张照片。但他表示,这个问题是关于技术的透明度,而不是技术本身。杜塞尔补充道:“我希望,我们的摄影师会尝试一系列事物,而不仅仅是技术。”虽然HDR现在并不十分常见,“不过从现在起,十年后或许相机中就会附带HDR技术,谁又会知道呢?” 然而,国家摄影记者协会主席肖恩-艾略特(Sean Elliot)却表示,“HDR并不适合于纪实摄影新闻报道。”该组织的道德准则认为,摄影师应该尊重数字时刻的真实与诚信,“从那个角度来看,一张HDR照片与其他任何数字处理都如出一辙。” 艾略特通过电子邮件告诉笔者:“通过利用HDR技术,《华盛顿邮报》对不同的瞬间进行合成;从而创造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图像。最终作品中的飞机并不在那里,而是由其他瞬间合成了这个最后时刻,而关于实际出版图像的实际正确性;单单这一项就简简单单提出了太多疑问。” HDR不是针对这种情况的唯一选择。就在同一个夜晚,欧利里拍摄了一张类似不含HDR技术的照片;并没有直接针对夕阳,他从桥的另一边进行拍摄,并运用落日来进行提亮。 艾略特表示,照片显示HDR图像并不是必要。他说:“照片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主观过程,而且未经处理的图像,也就是质疑中大桥的纪实图像,看起来会和人们所能想象的一样强劲有力。” 杜塞尔说:“我认为,我们使用的这张照片画面更好。”即使它需要一个更加复杂——或许令人迷惑的——标注说明。“由于水面上夕阳波光闪闪,天空中余晖熠熠生辉,再加上蔚蓝的天空、清晰的大桥,这张照片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据悉,《华盛顿邮报》在头版使用HDR摄影图片已经是一个月内的第二次了;另一次是在针对冬至的报道。杜塞尔表示,过不了多久,他们将再一次做出尝试,这将成为其惯用手法。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