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苏州工商部门进行了名为“创建红盾服务第一岗”的服务品牌活动,对当地广告市场秩序加大了规范和整顿的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社会防范网络。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百姓一夜暴富的心理,假借“纯资本运作”、“消费储值”、“红叶基金”等名义从事传销活动。美容、健身等服务领域的不法分子掌握部分百姓贪小利的心态,通过预存消费款获得所谓打折优惠,骗取预付款后关门潜逃等事件屡屡发生。工商部门除了通过电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揭露传销、欺诈等违法行为的特征、本质,向社会警示外,还要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一是聘请社区(村)基层干部为工商联络员。结合社区(村)消费投诉站建设,加强对社区(村)干部的宣传,定期组织学习,让基层干部了解工商法律法规;基层干部在处理社区(村)日常事务时,义务宣传工商法规,提醒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基层干部熟悉辖区情况,能及时掌握辖区传销、欺诈等活动的线索,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工商部门。二是工商部门要加强与公安、综治办等部门联系,主动向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讲解传销、欺诈等违法行为的特征、本质。三是加强对宾馆、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传销培训活动大多借用宾馆会议室,骗取消费款的欺诈活动大多发生在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通过教育宣传,督促宾馆负责人加强对租用会议室活动的关注,发现情况及时报告。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从业人员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素质。 加大检查力度,提高预警处置能力。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合同检查、市场巡查、广告监管、调解消费纠纷、处理投诉举报等途径,预警市场风险,采取措施加以处置。一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检查,如欺诈事件频发的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主要检查有无执照、有无预收消费款、格式合同的条款内容是否合法等。对保健食品经营行业,主要检查销售方式、宣传材料的内容、报酬分配等。通过检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二是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后,传销、欺诈活动从公开转入地下,欺骗性、隐蔽性日益明显,查处的难度越来越大。工商部门要通过媒体、广告、散发资料等加强宣传,发动社区(村)干部、居民等收集涉嫌传销、欺诈等行为的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判断是否涉嫌违法。三是及时向地方政府、上级机关汇报,向有关部门通报。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等规定,传销行为如果构成刑事,应由公安部门立案调查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刑事的,由工商部门处理。在实际调查时,由政府牵头,多个部门联合调查,处置效果将更加明显。同时,由于违法行为的复杂性,对于违法性质的界定及后果认定等有一定难度,也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调查处理。事实证明,对这类违法活动越早介入调查,越能有效遏制。 加大处理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传销活动的后果很严重,有的人被骗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人身受到控制。美容店业主不但骗取消费者的预付款,而且使用劣质产品伤害了消费者的容貌。有的保健品销售商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通过雇佣所谓的医生讲解保健知识,推销质次价高的保健品,耗尽了老年人省吃俭用的退休金。欺诈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查处,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对传销、欺诈等侵害群众的违法活动要加大打击力度,绝不能姑息纵容,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不能以罚代刑。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对为违法活动提供场所等便利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也要进行处理。要保护群众利益,尽力帮助追回损失。上当受骗的大多为弱势群体,被骗后生活陷于困境,工商部门要会同公安等部门积极追回被骗款物,让群众减少损失。同时要做好群众工作,防止群体性上访等造成社会不稳定。要加大对传销、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让违法者除受到经济处罚外,在社会上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同时建立违法人员“黑名单”数据库,通过工商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布,与公安、银行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既使违法人员在出入境、银行信贷等方面受到限制,又能便于群众通过“黑名单”数据库识别违法人员,避免上当受骗。 随着“创建红盾服务第一岗”行动的继续展开,当地广告市场将会进一步得到规范,市民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保障。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