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唱片没落之因:互联网不懂靠音乐赚钱

来源:沃华传媒网  发布日期: 2012年3月31日 09:46 

  在很多人眼里,宋柯既是个有商业头脑的生意人,也是个过于理想化的偏执狂。因为早在十年前,大部分曾以制作唱片为主体的音乐公司,都早已见风转舵,把公司的经营主线转移到艺人经纪和商演的领域。但宋柯却始终坚持原则,不断摸索新模式,必须要在音乐版权这一块获得合理的创收。

  这也使得他旗下的“太合麦田”最终成为行业中最具开创性的一家公司。

  从1996年入行,至今年年初离职,宋柯足足用了15年时间去琢磨中国音乐行业的版权问题,同时,他也花了15年去看清楚这行业真正的问题所在。无论是早期传统唱片还有市场的年代,还是后来数字音乐崛起的时代,他都能找到靠版权赚钱的模式,只是这些模式都不太健全。

  此前,宋柯做采访聊音乐,常常是坐在“太麦”的办公室里,满墙的唱片和海报,衬托着他当时的身份,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总。如今,宋柯却坐在他新开业的烤鸭店包房里接受着南都记者采访,虽然聊的依然还是音乐,以及跟音乐行业相关的事情———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他已经不再是唱片公司的负责人,而是一家烤鸭店的老板。

  “当时整个商业系统的诚信很差,发行商瞒报销售数字,跟现在电影瞒报票房是一样的。而当你不能得到真实的销售数字时,唱片公司本身的市场导向就会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内地流行音乐制品的推出,一直是延续着音像出版社编辑制的模式。直到1992年,香港的“大地唱片”公司在北京挂牌,包装了艾敬、老狼等一批歌手,内地流行乐坛才进入所谓的唱片公司包装制时代,并在1994年达到一个小巅峰。

  但这所谓的巅峰期没持续多久。1996年,当时包括“大地”在内的大多数唱片公司,纷纷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原因是做唱片挣不到钱,至于为什么挣不到钱,人们把根源归结在盗版问题上。

  宋柯就是这时进入唱片业。当时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不久,做了一段时间珠宝生意,在好友高晓松的怂恿下创办“麦田音乐”,那是1996年的事。当时,宋柯对这行业的未来看得不太清楚。用他的话说,入行一是因为理想,二是在这圈子里认识的人比较多。“我在出国前就认识很多音乐人,譬如张楚、黄小茂他们,回来后又认识了高晓松、郑钧、老狼这些人,基本上大家都在一个圈子,感觉这一行你有熟人,心就自然会踏实些。”

  但宋柯是个生意人,做任何决定都必定盘算过利弊,所以在正式成立“麦田”前,高晓松带着宋柯去上海几个大的发行公司转了一圈,让他对这门生意基本上有了了解。考察完毕后,宋柯得出结论———虽然盗版侵蚀很厉害,但如果有好的内容,并且制作、批发、零售体系的利益分配合理,还是可以挣钱:“其实当时也很明白,即使能赚,也肯定赚得不多,但那时候的整个大环境还算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就觉得这行还可以做。”

  之后,“麦田”的成功起步,证实宋柯对当时唱片行业的评估是正确的。1996年公司成立初推出的首张唱片是高晓松的作品集《青春无悔》,成本20多万,回收约50万。之后签下的朴树、叶蓓和尹吾三位歌手也相当成功。单是朴树的首张专辑,在内地就卖了65万张。

  宋柯用高品质的音乐在传统唱片还能卖钱的那几年里挖到第一桶金。虽然因经营不善,公司总体还是亏本,但让“麦田”这个品牌在中国流行乐坛上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直到2000年伊始,互联网迅速崛起,传统唱片的时代大势已去,麦田也随即转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