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杜拉拉》只能勉强及格:外表时尚,灵性不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1日 15:24 

    如果仅从商业营销角度作评判,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应该算是成功的。由于广告植入,该片在上映前收益就已达2000万元,实现了500万元的盈利。之后,上映13天票房破亿更显示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然而,观众普遍认为,《杜拉拉升职记》电影本身却乏善可陈,只能勉强及格。之所以及格是鉴于其在爱情事件的塑形上,还算完整。但是,影片在展现人物遭遇办公室恋情时较为深层次的情感方面,并未能深入挖掘。

    此外,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等也只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平淡乏味。因此,作为对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梦”的精致模仿,导演徐静蕾的这次转型尝试可谓是只碰了点皮毛而未深触及精髓。

  评价一:外表时尚,灵性不足

  商业运作相当成熟的好莱坞电影,由于有着对人性探索锲而不舍的传统,所以其在赚取金钱和提供娱乐之余也能满足大众对灵性的需求。我们可以从成功的电影中感受到不仅仅是思想的张力,更在于这些美妙的效应都伴随以十分自然的表现形式出现,其对观众的渗透和触动发生得顺势而无形。《杜拉拉升职记》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些。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一部同样改编自畅销职场小说的美国影片《穿PRADA的女魔头》。在《杜拉拉升职记》筹拍之初,《杜拉拉》就曾打着内地版《女魔头》的噱头,并特意请来该片的造型师为自己的影片造型。然而,从结果来看,翠西亚·菲尔德的巧手也顶多只是给了杜拉拉一个“女魔头”一样绚丽时尚的外衣。就内在品质而言,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是在讲故事的策略方面,后者都要技高一筹。

  在《女魔头》里,为了勾画出米兰达这个“女魔头”的立体形象,影片不惜花费大量镜头去罗列事实和细节。再加上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精彩演绎,一个有着古怪、苛刻、傲慢、神秘、不近人情却内心脆弱的中年职场女人形象跃然银幕之上。

  而在《杜拉拉升职记》里,无论男女主角杜拉拉、王伟,还是如玫瑰、海伦等一干配角,形象都异常的模糊,毫无个性。看完影片,除了外表不同之外,观众一定说不出杜拉拉和海伦在性格上有什么具体区别。

  评价二:叙事平淡,中规中矩

  再从讲故事层面分析。《女魔头》里展现了不同灵魂的接触和碰撞。在该片中,女老板米兰达的存在,不仅对年轻的女记者安迪而且对观众来说都是一个谜。由此电影的叙事过程,便成为一个灵魂的解密过程。虽然最后谜底的揭开往往显得简单和脆弱,但是,这样的叙事状态却呈现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情感的交流不仅发生在角色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更重要的是情感中对于假恶丑的摒除与真善美的追求。影片虽然竭尽全力地展演了时尚的新潮流,也通过人物之口赞美了时尚对改造世界的巨大意义,但是,其更强烈地表达了时尚给人灵魂带来的异化作用,在不见斧斫之痕的轻描淡写间引人思索,令人回味。

  同样是竭尽全力展演时尚,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却似乎只让人记住了俊男美女和眼花缭乱的大牌服饰以及众多厂商的植入广告。而该片在讲故事的策略方面就显得中规中矩,不那么高明。电影顺水推舟的故事发展犹如流水账一般,弱化了展现人物遭遇办公室恋情时本该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让人觉得杜拉拉的事业和爱情都来得如此轻易和理所当然。

  尽管,《杜拉拉》对好莱坞商业营销策略的成功克隆也值得肯定和鼓励,这必定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和繁荣必须迈出的一步,但怎么能让商业和艺术结合得更好,还需要我们中国的导演们继续努力探索。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