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深圳首份报纸《深圳特区报》在港印刷

来源: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4日 14:27 

     1982年5月24日,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创刊,初期为周报,每期4版,逢周一出版,竖排繁体字胶印,在香港文汇报印刷。深圳经济特区有了属于自己的报纸。

  从1980年11月深圳市委决定办报,到1981年6月6日试刊第一期,再到1982年5月24日正式创刊,在缺钱、缺人、缺印刷设备等困难条件下,特区报人凭着敢闯敢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办了特区首份报纸。

  1925年生于江苏淮安县,毕业于复旦大学史地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曾任粤赣湘边纵队指导员。1950年、1952年分别任《珠江人民报》和《珠江农民报》编委,1953年任《粤中农民报》总编辑,1955年任《广州日报》文教副刊部主任。1982年3月调入《深圳特区报》负责编辑业务。

  “卖裤子也要办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记录整理

  “卖裤子也要办特区报!”

  特区刚刚成立时,作为一座全新的城市,连一份正式出版刊物都没有,更谈不上有自己的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了。

  对这种现状,当年特区的领导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办特区,必须舆论先行,没有报纸是办不好特区的。所以,1980年11月15日,特区建立才3个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吴南生主持召开的深圳市委常委会就议定,深圳一定要筹办一份党报,并要求宣传部提出可行性方案。时任市委宣传部长李伟彦就提出了“先办试刊,委托香港《文汇报》或《大公报》印刷”的方案。

  党报要办成什么样子?市委的要求也很明确:要办出特区特色,既区别于内地报纸,又不同于港澳海外报纸,既要继承党报的优良传统,更要大胆借鉴海外报纸的经验。

  1981年2月20日,深圳市委向广东省委宣传部呈交报告,申请办报。4月14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复函,批准深圳市委创办机关报――《深圳特区报》。

  特区创办初期,经济落后,日常的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加上当时对办特区都有争议,办报纸自然也引来不少的议论,有人就说:“现在特区办不办都难说,还办什么报纸啊!”还有人说:“深圳小小一块地方有什么新闻要登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办一份报纸是需要下很大的决心的。当时的市委书记梁湘就说:“卖裤子也要办特区报!”

  破旧木板房内试刊

  1982年初,在李伟彦的直接领导下,由《深圳特区报》首任总编辑张洪斌率领一个临时班子,开始了艰难的办报筹备工作。先是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一班人马整体“转业”,成为报社的首批员工;后又申请到了3000元开办费,用作购买文具和工作人员交通费、夜餐费;并借用原市委大院(蔡屋围旁、原宝安县委所在地)旁边一间破旧木板平房作为办公室,面积也就十多平方米,几张旧桌子和几条长木凳就是全部的家当。大家白天骑单车或挤公共汽车去采访,晚上就挤在小办公室内写稿。

  筹备试刊时,刚好遇上广东省著名书法家秦咢生来深圳,市领导就请他为特区报题报头。因为我曾在广州日报社任文教副刊部主任,大家就让我到秦老家中拿题字。秦老当时写了两幅:一幅是用魏体写的,一幅是用行楷写的。

  1981年6月6日,离省委批复深圳办报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圳特区报》试刊第一期就问世了。首期报头选用的是秦老用魏体题写的那幅,6月20日,试刊第二期时,报头又改用秦老所题的行楷字,沿用至今。而且从试刊第一期起,报头采用的颜色就是红色,特别醒目,而那时全国所有报纸的报头字几乎都是黑色的。为方便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阅读,当时试刊的版式用的是竖排、繁体字,这种版式一直沿用到正式创刊后,直到1986年5月1日,报纸才改用简化字,1987年1月1日则由竖排改为横排。

  临时搭建的铁皮房里创刊

  1981年,特区报一共成功试刊了5期。当年年底,时任市委书记梁湘发话了:1982年上半年,特区报的创刊号一定要拿出来!试刊时特区报只有10个人左右,如果要正式创刊根本不够人,怎么办?当时在市委组织部指挥下,兵分三路全国招人,同时决定先办周刊,一个星期出一次。

  这时的特区报,已经从试刊时借用的木板房搬到了通心岭市委宿舍楼第11幢,因为既要办公又要住宿,根本不够用,就在楼前楼后的空地上搭起六间铁皮房,特区报就是在这临时搭建的铁皮房里创刊的。

  创刊的稿子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容重点关注和宣传特区的新生事物、新的做法和新鲜经验。大家每天都在铁皮房子里工作到凌晨2点左右,而且是采访、编辑什么活都干。1982年5月24日,《深圳特区报》创刊号诞生,为周报,每期4版,逢周一出版。

  创刊号终于出来了,大家可高兴啦,深圳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当天报社还专门召开了大会,对创刊号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半个编辑部在香港

  由于资金紧张,无力购买印刷设备,《深圳特区报》从1981年6月6日第一期试刊到1983年12月1日,这期间的报纸都是在香港文汇报印刷的。创刊后,周一到周三,总编室将各部送来的稿子编好,周四固定三四个人将稿件带到香港改小样、审大样、付印,星期天再把报纸带回来。

  香港文汇报当时真是鼎力支持,在湾仔文汇报大楼的11楼给了我们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办公、吃、住,都在那个房子里,桌子不够时,就趴在床上工作。特区报4个版的小样、大样、清样都是在房子里修改、审定后付印的。因为文汇报要天天出,印特区报都是抽空印的,所以花的时间很长。

  最初,报社没有多少人懂得编辑业务,创刊第一期还是当时香港文汇报的副总编辑游焯林亲自帮忙划版的,第二期我们就试着自己划版。记得那天当我还在画版时,游总来了就悄悄坐在旁边看,并笑着对我说:“你们自己已经划得很好了,不需要我喽!”从此之后,我们开始自己划版。

  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每篇稿子,都要从头到尾看三遍以上,一字一句地改过,然后划版,最后还要自己校对,但却是大家记者生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因为我们都是在一种创业的激情中工作。

  198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想尽办法挤出1400多万,帮特区报建起了九层的办公大楼和两幢住宅楼,并进口了两台当时最先进的印报机,12月1日,《深圳特区报》由周报改为日报,对开四版,并由报社新建的印刷厂印刷,结束了在香港印刷的历史。

  党报头版登广告

  作为深圳特区的首份报纸,特区报从试刊起,就有一种敢闯敢试的精神。

  当时,特区报在国内是首份有彩色版的报纸,面目一新;而且我们认为特区初创,商业信息非常重要,要通过广告来告知读者、告知客商、活跃市场,所以从试刊起就在一版刊登广告,从地产到餐饮均有涉及,突破当时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百分比限制,而且敢于率先让广告上头版。党报头版登广告,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1982年5月24日特区报的创刊号上,头版的下端,1/4版的面积,画着友谊大厦、怡景花园等四家楼盘手绘的几何式图案,还有一行醒目的红字:祝贺深圳特区报创刊志庆。今天我们很难用现代广告标准来评价这个广告的水准,但它却是特区第一个房地产广告。

  因为是经济特区,初创的特区报非常重视经济新闻,率先开辟了世界经济专版、“港澳市场”专栏,对国际市场的金融、证券、商品、房地产等进行介绍和报道。之前因为国内都是以政治新闻为主,就算是经济新闻也是政治化的,所以为了更专业,每周都会约当时文汇报经济部的主任陈坚为我们提供一篇香港的经济稿。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