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2日 16:17 |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撰的《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近日出版了。这本书运用了最新的事实和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了2009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状况和特点,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力求揭示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政策走向,分析预测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趋势。一部蓝皮书,如同一部广电行业成长的启示录,也昭示着百姓日常文化生活的日新月异。本报从书中挑选了诸多亮点,邀请专家一一品评,解读。
2009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构成图 单位:亿元
中国电影的春天来了
电影产业逆势上扬,国内电影票房同比增幅达到42.96%,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支柱和国民经济发展新亮点。预计2010年国内票房可达100亿元左右。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失业危机、就业危机……没有能挡住中国电影一路狂奔的脚步。在全球经济寒冬的普遍预期中,中国电影却延续着前一年的虎虎生气,仍然风生水起、热点频繁,借助七年来电影产业改革的加速度,2009年中国电影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方式逆势“大牛”,中国已经从电影生产大国开始——当然仅仅是开始——走向电影产业强国。
电影社会影响日益广泛。社会各种资金纷纷投资、赞助、资助拍摄各种不同成本、不同模式的电影,包括数字电影,使中国电影产量保持了10年增长。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全国GDP一直努力增长“保八”,但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增幅却高达42.96%,全国城市院线票房收入达62.06亿元。近年来全球电影市场平均增长幅度在8%左右。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票房市场之一。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火爆,不仅被国人所瞩目,也令世界刮目相看。淡季不淡、旺季更旺、高潮迭起、一路顺利,市场繁荣反映了消费需求的扩展。
2009年面对《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12》等众多强势进口片的冲击,国产电影不仅保持了56.6%的市场份额,而且全年累计有12部国产影片突破亿元票房,《建国大业》则成为首部票房超过4亿的国产影片,超过2亿的国产影片也首次达到了5部之多。在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三大导演以外,新诞生了2个半票房突破亿元的内地青年导演——《疯狂的赛车》导演宁浩,《南京南京》导演陆川以及《风声》联合导演高群书。中国电影产品过去那种依靠1-2部影片支撑的金字塔结构正在转变为一个更稳定的梯形结构。以主流大片为支柱、类型片为基础、中小成本影片为补充的影片生产格局正在逐渐成形。
中国电影产业从“黄金机遇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当然,与世界最优秀的电影文化和电影产品相比,中国电影的发展仍然山高水长,路遥途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影的成长空间和潜力才充满想象。
影视剧越来越好看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影视剧创作繁荣发展,《建国大业》、《潜伏》等创新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模式,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
中国影视剧变得越来越好看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流与商业不再对立。纵观2009年大成本的电影,其工业化转型进一步深化,电影工作者往往在主流意识和商业利益中寻求更大程度的结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赋予了中国电影献礼契机,艺术与产业的磨合与创新,呈现出主流影片商业化和商业影片主流化的特点。
比如,《建国大业》充分运用明星对票房的号召力,包括陈凯歌、冯小刚、宁浩、刘德华等172名一线导演、明星参演;幽默的喜剧桥段的加入,领导人真实性情的流露都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在情感上与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能够在文化消费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另一方面,一些商业片题材,巧妙地借助了六十周年“献礼”的主流政治话语,把“主旋律”变成了一种元素,与大牌明星、著名导演、宏大场面等一样,成为电影的有机组成因素。如集合了周迅、黄晓明、李冰冰、张涵予、王志文等一线明星在内的影片《风声》,本是一部明星阵容豪华、悬念结构错综复杂、场景道具惊心刺激的悬疑商业片,而影片人物和情节的设定却吻合了主旋律的诉求,“老鬼”在生死抉择时刻,为真理殉难式的牺牲,最终完成了传递“风声”的任务,使这部商业大片的主题大大升华,获得政治号召力的同时,在中国观众中唤起民族认同和身份确立。
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广播影视跨区域、跨媒体和跨体制发展趋势显现,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广电将更主动地引入合作伙伴,整合内外资源,寻求共同发展。
广播影视跨区域、跨媒体,做到这一点是广电系统最大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打个比喻,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就像一只只小麻雀,难以跨地区飞向全国,更谈不上横扫世界。各地电视台的功能实际上主要服务于本地区,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广电系统的改革将市场做强做大了,比如湖南卫视和盛大网络的合作颇有成效,奥运期间央视和搜狐网也成为了战略伙伴,这都是跨体制、跨媒体的合作模式。我们刚刚做到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比如迪斯尼、时代华纳,他们旗下不仅仅有媒体,还有主题公园、演艺事业,是一个大的文化产业链。
谈到跨体制合作,我认为这一步的跨越也是很大的,现在很多影视制作单位和新媒体都是民营的,但是他们跟国有机构共同联营,做大了市场。民营资本的大量介入让节目更丰富,如果说节目是上游,渠道是下游,那么上游的节目越丰富,下游受众得到的实惠才会越多。融通合作、内外资源整合,寻求共同发展,就意味着做大市场,丰富内容。 “上海模式”的示范效应
庞井君(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工作副主任、广电蓝皮书主编) 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模式”改革产生巨大示范效应。
2009年,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涌现了很多亮点。一批影视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电影行政职能划转完成,实现广电部门对电影的统一归口管理,特别是上海广电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2009年10月21日,上海广电体制改革凤凰涅槃。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撤销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成立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这是上海广电经过多年探索,所采取的重大改革举措,也是2009年中国广电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在业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有人将其概括为“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出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国广电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电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实质性进展,但仍然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突破。比如前些年全国陆续成立的二十几家广电集团,仍然是事业单位性质,根本的体制问题并没有解决。
“上海模式”的出现给广电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其核心是蜕去了母体集团这个大的事业单位外壳,理顺了内部关系,完成了事业产业的剥离。通过制度安排,搞清了谁该干什么,谁不该干什么。有人形象地说,这是“让公鸡打鸣,让母鸡下蛋”。电台电视台坚持事业单位性质,管导向管宣传,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剥离出来的可经营性资产组建集团公司,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广电产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电体制作为中国最复杂、最艰难、最敏感的改革领域之一,今后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还很多。比如如何在制度创新中既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又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如何在剥离转制后既真正实现事企分开,又建构完整流畅的产业链;如何针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探索建立广播影视新架构等。“上海模式”的出现给我们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实现新的体制突破注入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新媒体让资讯无处不在
董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所、政策所所长) 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将建设成为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国家水平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网络电视台,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进程加速。
视听新媒体新业务加速发展,经批准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达398家。中国视听媒体高速发展,给媒体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更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生活。
随着中国视听节目服务网站的不断增加,现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上观看、收听各种视听节目,这几乎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2009年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开播,它里面拥有海量的内容,新闻、体育赛事、电视剧、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娱乐节目、网友实时上传的视频等等。老百姓不用辗转于多个网站,到处搜索想看的内容,一个网站就能满足多种收看的需求。再比如,蓝皮书上提到的IP电视的发展,其实这只需在传统电视机上加装一个机顶盒,就可以点播、回看、轮播等互动式地看电视节目,这有点像看碟片,遇到不想看的就快进,想看的可以一遍一遍地重复看。
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现在到处都是屏幕。手机、写字楼里电梯旁、卖场超市的收银台旁、飞机登机口旁、繁华街区、甚至地铁和出租车里……以前在这些地方,人们只能无聊等候、发呆,现在却可以观看视频获取知识,娱乐休闲,思考问题。 2009年全国电影生产情况图2009年全国电影综合效益构成情况图 百姓得到实惠了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广播影视关注民生,惠民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村村通”直播卫星技术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开展加密传输;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西新工程取得重要新进展,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试播四川康巴藏语卫视。
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在2009年的发展成就之一是惠民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这种重大突破充分表现了我们的广播影视对于民生的高度关注。《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鲜明地显示了这种关注。
亮点之一是全国县乡广播电视机构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近年来,广电部门实施并且完成了对于全国11.7万个行政村“盲村”和10万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盲村”的广播电视“覆盖”。这意味着,解决了1亿多农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到2010年底,广电部门将要完成全国71.66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盲村”村村通的建设任务。这就意味着,我们发展和繁荣对农广播电视节目,为占全国人口总数53.4%的全国乡村广大群众提供贴近性服务,有了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的保证。
亮点之二是,2009年全国农村放映电影781万场,全国64万个行政村提前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农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经组建2.8万多支数字电影放映队,银幕数量远远超过城市拥有的银幕。预计,2010年,农村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将会达到4万套,这就意味着农村电影将会率先完成从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换,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亮点之三是西新工程实施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全面落实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一、第二阶段建设方案,承担西新工程任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实施西新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建设力度加大,2009年3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正式开播,10月28日,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上星试播成功,这是全国面向藏区群众的第三个卫视频道。这些举措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 高清电视:电影院搬回家
杜百川(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 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中传输的高清电视节目已有13套,高清电视实现跨越式发展。
传统电视都是标清的,清晰度、色彩饱和度、音响水平度较差,而高清电视相当于把家庭影院搬回家了。高清电视自带的音响系统可以发出立体环绕的效果,它的清晰度可以到看到发丝、汗毛毛孔,非常逼真。现在的高清电视都在42寸以上,视角也较以上宽阔,尽管大可是却超薄,观看距离也不必像标清电视那样距离必须是电视机长度的6倍以上,可以近距离观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显像管也不会损毁视力。
网络电视上线对于老百姓来讲也是在观赏质量上有了提升,以前上网看节目,一个小豆腐块里的视频才能勉强看清,放大的效果很不清楚。网络电视上线后,宽带速度快,达到8兆以上就能支持高清电视水平,观众不仅从电视机里看数字高清电视节目,还可以从网络上看。
目前,高清电视播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清节目达到13套,多数城市能接收CCTV高清综合的地面数字广播。全国100多个有线网络实现了全部或部分高清频道的落地。
老百姓未来的生活里还会有超高清电视,能够支持100寸的大屏幕,垂直水平清晰程度比70毫米的电影还要棒,就是在家里看电影,把电影院搬回家的概念。 目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侯自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数字化整体转换取得重大进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启动。2010年,广电总局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制定NGB战略发展规划,明确NGB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
广电系统在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建设的同时,加快了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演进的步伐。演进是分几个层次进行的。
第一步是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实现整体转换的大中城市达到163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6300万。数字电视的优点:一是频道多,二是质量好。
其次是从看电视变为用电视。数字电视可以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从电视杂志、信息服务、游戏、电视购物到缴费各种服务应有尽有。
第三是从单向广播到双向交互。双向化改造稳步推进,全国网络双向化用户规模达3000万,超过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17%,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大中城市有线网络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以提供互动电视服务,可以提供时移业务。在看电视过程中你可以暂停,或倒回去回放,还可以点播,具有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能力。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络还可以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
第四是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是各地自筹经费建设的,分散独立经营,规模小、能力弱。现在各地正在进行省级的网络整合,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网络整合。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